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72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包括绝热炉膛,绝热炉膛后方布置燃烧器,绝热炉膛中上部布置再循环分配烟管,绝热炉膛出口处水平段依次布置高压过热器和中压过热器,高压过热器管束前布置测温装置,尾部竖井从上到下依次布置中压蒸发器、空气预热器、低压凝水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地布置锅炉各个部件的位置,尤其是煤气燃烧器,使双压过热蒸汽锅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烟气再循环装置控制进入高压过热器处烟气温度低于700℃,保护高压过热器高温处管束不过烧,避免炉管过烧爆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烟气再循环装置,增加烟气流量,提高各受热面的烟气流速,强化各受热面的传热效果。强化各受热面的传热效果。强化各受热面的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


[0001]本技术属于燃气锅炉
,涉及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

技术介绍

[0002]钢铁行业内蒸汽加热炉燃烧器的布置形式多种多样,有直通式的,即燃烧器布置在过热器受热面前方;也有受热面前布置一竖井,燃烧器布置在竖井底部,但都无法满足煤气燃烬所需要的足够行程距离,高温烟气直接冲刷过热器受热面,有的即使在受热面前设置有降温装置,但因烟气混合距离有限,过热器受热面各处烟气温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过热器前几排炉管过烧,爆管事故频发。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人在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96604.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后置式蒸汽加热炉的燃烧器结构”中公开了蒸汽加热炉的燃烧器布置方式,但是如何优化加热炉受热面布置方式,利用钢厂自产高炉煤气,加热炼钢、轧钢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品质的饱和蒸汽,使之成为能高效发电的高品质的过热蒸汽,一直是本申请人研究的内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包括绝热炉膛,所述绝热炉膛后方布置燃烧器,所述绝热炉膛中上部布置再循环分配烟管,所述绝热炉膛出口处水平段依次布置高压过热器和中压过热器,所述高压过热器管束前布置测温装置,所述中压过热器后布置尾部竖井烟道,所述尾部竖井烟道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中压蒸发器、空气预热器和低压凝水加热器,所述绝热炉膛顶部后方布置中压锅筒,所述中压锅筒与所述中压蒸发器通过下降管和连通管形成闭合循环回路,所述中压锅筒饱和蒸汽出口连接所述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第一入口,外来中压饱和蒸汽连接所述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第二入口,所述绝热炉膛顶部前方布置低压除氧器,所述低压除氧器进水口连接所述低压凝水加热器出口。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压凝水加热器烟气出口部分连通再循环风机入口,所述再循环风机出口通过烟气再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绝热炉膛中上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烟气再循环管道通过再循环分配烟管从所述绝热炉膛中上部左、右、前三面墙送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烧器为煤气燃烧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还开有外来中压饱和蒸汽入口。
[0010]本申请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巧妙地布置锅炉各个部件的位置,尤其是煤气燃烧器,使双压过热
蒸汽锅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0012]2、本技术设置烟气再循环装置,有效地控制进入高压过热器处烟气温度低于700℃,保护高压过热器高温处管束不过烧,避免炉管过烧爆裂。
[0013]3、本技术设置烟气再循环装置,增加烟气流量,提高各受热面的烟气流速,强化各受热面的传热效果。
[0014]4、本技术设置低压凝水加热器,加热除氧器的给水,减少除氧器的蒸汽耗量。
[0015]5、本技术自产中压饱和蒸汽与外来中压饱和蒸汽通过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混合进入中压过热器加热,减化蒸汽流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中,包括燃烧器1、绝热炉膛2、再循环分配烟管3、测温装置4、高压过热器5、中压过热器6、中压蒸发器7、空气预热器8、低压凝水加热器9、中压锅筒10、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11、低压除氧器12、再循环风机13、再循环烟道14。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包括绝热炉膛2,绝热炉膛2后方布置燃烧器1,绝热炉膛2中上部布置再循环分配烟管3,绝热炉膛2出口处水平段依次布置高压过热器5和中压过热器6,在高压过热器5管束前布置测温装置4,在中压过热器6后布置尾部竖井烟道,尾部竖井烟道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中压蒸发器7、空气预热器8和低压凝水加热器9。绝热炉膛2顶部后方布置中压锅筒10,与中压蒸发器7通过下降管和连通管形成闭合循环回路。中压锅筒10出来的中压饱和蒸汽与外来中压饱和蒸汽在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11内混合,进入中压过热器7管束吸热。绝热炉膛2顶部前方布置低压除氧器12,低压除氧器12进水自低压凝水加热器9出口来,处理水量满足本锅炉自产蒸汽量要求。
[0020]为保护高压过热器5高温处管束不过烧,设置烟气再循环管道14控制进入高压过热器5处烟气温度低于700℃,再循环烟气取自低压凝水加热器9出口烟气,由再循环风机13增压后,从绝热炉膛2中上部左、右、前三面墙,通过再循环分配烟管3送入绝热炉膛2。
[0021]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烟气流程:燃烧器1燃烧高炉煤气产生的高温烟气,在绝热炉膛2上行,与再循环烟气混合,降温至700℃,进入高压过热器5,再进入中压过热器6,再依次通过中压蒸发器7、空气预热器8、低压凝水加热器9后,排出锅炉。
[0022]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汽水流程:外来高压饱和蒸汽,通过高压过热器5吸热后,变成高压过热蒸汽,送出锅炉;外来中压饱和蒸汽,通过中压过热器6吸热后,变成中压过热蒸汽,送出锅炉;自产中压蒸汽流程:锅炉给水由低压凝水加热器9加热后,由除氧水泵送至低压除氧器12,除氧后,由锅炉给水泵送至中压锅筒10,经下降管进中压蒸发器7,吸热后成汽水混合物由连通管送至中压锅筒10,在中压锅筒10内,汽水分离成中压饱和蒸汽,进入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11,与外来中压饱和蒸汽混合,进入中压过热器6吸热,成中压过热蒸汽,送出锅炉。
[0023]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空气流程;常温空气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进入燃烧器1,助燃。
[0024]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再循环烟气流程:再循环烟气由低压凝水加热器9出口烟道内抽取,经再循环风机13增压后,由再循环烟道14送至绝热炉膛2中上部,从绝热炉膛2中上部左、右、前三面墙,通过再循环分配烟管3送入绝热炉膛2,与高温烟气混合,降低烟气温度。控制再循环烟气量,就可以控制混合烟气的温度,从而确保进入高压过热器的烟温不超过7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压过热及自产蒸汽的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绝热炉膛(2),所述绝热炉膛(2)后方布置燃烧器(1),所述绝热炉膛(2)中上部布置再循环分配烟管(3),所述绝热炉膛(2)出口处水平段依次布置高压过热器(5)和中压过热器(6),所述高压过热器(5)管束前布置测温装置(4),所述中压过热器(6)后布置尾部竖井烟道,所述尾部竖井烟道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中压蒸发器(7)、空气预热器(8)和低压凝水加热器(9),所述绝热炉膛(2)顶部后方布置中压锅筒(10),所述中压锅筒(10)与所述中压蒸发器(7)通过下降管和连通管形成闭合循环回路,所述中压锅筒(10)饱和蒸汽出口连接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11)第一入口,外来中压饱和蒸汽连接所述中压饱和蒸汽混合集箱(11)第二入口,所述绝热炉膛(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凤金龙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光工业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