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71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Li:8~13wt.%,Al:2~6wt.%,Sn:1~3wt.%,稀土元素(RE):0.5~3wt.%,Ca:0~1wt.%,Sr:0~1wt.%,Mn:0~1wt.%,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总量在镁锂合金材料中的占比小于0.1wt.%。制备方法包括:按照镁锂合金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原料混合后进行熔炼铸造,得到镁锂合金铸态合金铸锭,将铸态合金铸锭进行固溶处理,得到镁锂合金固溶态合金铸锭;将固溶态合金铸锭进行低温挤压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特定的合金化元素,利用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在降低合金密度的同时获得高强韧镁锂合金,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金属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锂合金密度一般为0.9~1.6g/cm3,是钢铁的1/5,铝合金的1/2,比普通镁合金还要轻1/4~1/3,因此被称为超轻合金。同时,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抗压强度、塑性和较低的冲击韧度、低缺口敏感性、阻尼性能及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等特点,已经成为航天领域新一代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绝对强度低、力学性能稳定性差、强度和密度难匹配等因素严重限制了镁锂合金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因此,针对新型卫星等航天器轻量化发展需求,需要开发出一种300MPa级的新型超轻高强镁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铝合金,满足承载要求,实现整体结构减重。
[0003]合金化是提升镁锂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Al和Zn是镁锂合金中主要的合金化元素,并已经形成了Mg-Li-Al、Mg-Li-Zn或Mg-Li-Al-Zn等合金体系,这些元素在镁锂合金中的固溶度有限而对合金强度的提高有限,同时易产生过时效现象而导致合金力学性能稳定性较差。现阶段开发的LA141、LA103、LAZ931等合金牌号强度普遍低于300MPa。
[0004]查询相关文献可知,抗拉强度达到300MPa的镁锂合金的Li含量较低,合金密度偏高,同时延伸率也有所降低。随着Li含量的增大,合金的强度和密度降低,需要同时提高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给合金材料制备带来困难。而且,这些镁锂合金的铸态强度非常低,往往需要通过多次挤压、轧制等变形加工工艺才能使得合金强韧性满足要求,制备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且材料规格较小,仅以薄板为主。
[0005]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300MPa级的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降低合金密度的同时,获得高强韧镁锂合金,且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提高镁锂合金中Li的含量,可显著降低合金材料的密度,同时提高合金塑性;通过向镁锂合金中添加Al、Sn、稀土元素(RE),通过控制其含量和配比,在保持材料低密度的条件下,可实现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的共同作用,提高合金强韧性的同时有效抑制过时效软化现象的产生;通过向镁锂合金中引入微量合金元素Ca、Sr和Mn,可进一步细化合金晶粒组织,有效改善合金的强韧性,且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另外,Ca在熔炼过程中起到阻燃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优化合金元素成分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镁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可明显改善合金材料冶金质量,有效抑制制备过程中镁锂合金的过时效软化现象,使得合金晶粒组织细化、强化相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其强韧性,实现镁锂合金低密度与高强韧性能相匹配,最终制备出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第一方面,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Li:8~13wt.%,Al:2~6wt.%,Sn:1~3wt.%,稀土元素(RE):0.5~3wt.%,Ca:0~1wt.%,Sr:0~1wt.%,Mn:0~1wt.%,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总量在镁锂合金材料中的占比小于0.1wt.%。
[0009]第二方面,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按照镁锂合金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原料混合后进行熔炼铸造,得到镁锂合金铸态合金铸锭;
[0011]步骤2,将铸态合金铸锭进行固溶处理,得到镁锂合金固溶态合金铸锭;
[0012]步骤3,将固溶态合金铸锭进行低温挤压变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涉及的合金成分中Li含量较高,同时引入Al、Sn、RE元素并控制其含量和质量配比,不仅可以产生固溶强化效果,同时还可以形成MgLi2Sn、Al2RE、Al3RE等高温稳定强化相,减少AlLi相的形成,提高合金强韧性并改善其热稳定性;Sn、RE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细化合金组织,可进一步改善合金的强韧性;
[001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引入微量Ca、Sr、Mn合金元素,有效细化合金晶粒组织,并改善合金的热稳定性;
[001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熔炼铸造、固溶处理、低温挤压变形工段以及各工段中工艺参数的设置,可以明显改善合金材料冶金质量,有效抑制制备过程中镁锂合金的过时效软化现象,使得合金晶粒组织细化、强化相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其强韧性,实现镁锂合金低密度与高强韧性能相匹配,最终制备出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对于新型轻质结构材料的需求;
[0017](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新型轻质结构材料可以为棒材,较目前的板材镁锂合金,具有更为广泛的用途;
[0018](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锂(Li):8~13wt.%,铝(Al):2~6wt.%,锡(Sn):1~3wt.%,稀土元素(RE):0.5~3wt.%,钙(Ca):0~1wt.%,锶(Sr):0~1wt.%,锰(Mn):0~1wt.%,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杂质包括硅(Si)、铁(Fe)、铜(Cu)和镍(Ni)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杂质总量小于0.1wt.%。
[0021]优选地,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Li:8.5~11.5wt.%,Al:2.5~5wt.%,Sn:1.5~3wt.%,稀土元素(RE):0.5~2wt.%,Ca:0~0.5wt.%,Sr:0~0.5wt.%,Mn:0~0.5wt.%,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杂质包括Si、Fe、Cu和Ni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杂质总量小于0.02wt.%。
[0022]优选地,所述RE为单一稀土元素钇(Y)或者富Y混合稀土(RY)中的一种;其中,富Y混合稀土为Y占稀土总量85wt.%以上的混合稀土。选择Y元素的原因主要是Y的添加可细化和球化α相,同时与Al形成高温稳定强化相起到第二相强化的作用,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另外,Y的加入利于合金塑性的提高,可以使合金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选择富Y混合稀土可以看作是元素Y加入合金的一种方式,因为混合稀土的成本相对纯稀土元素低,在合金化产生强化效果相同的条件下,用混合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Li:8~13wt.%,Al:2~6wt.%,Sn:1~3wt.%,稀土元素:0.5~3wt.%,Ca:0~1wt.%,Sr:0~1wt.%,Mn:0~1wt.%,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总量在镁锂合金材料中的占比小于0.1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Li:8.5~11.5wt.%,Al:2.5~5wt.%,Sn:1.5~3wt.%,稀土元素:0.5~2wt.%,Ca:0~0.5wt.%,Sr:0~0.5wt.%,Mn:0~0.5wt.%,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总量在镁锂合金材料中的占比小于0.02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为单一稀土元素Y或者富Y混合稀土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富Y混合稀土为Y占稀土总量85wt.%以上的混合稀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l和Sn的质量比为1~4:1;和/或所述Sn和RE的质量比为1~2.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Pa级镁锂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镁锂合金材料中各组成分别以Mg单质、Li单质、Al单质、Sn单质、Ca单质、Mg-RE中间合金、Mg-Sr中间合金和Mg-Mn中间合金的形式引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玥张景琪黄啸辰张亚莲陆子川张绪虎姚草根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