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及磁共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63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及磁共振系统,其属于磁共振成像设备技术领域,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包括正极电流引线、导热块和转接件,正极电流引线用于与线圈的正极连接,导热块套设于正极电流引线外侧,转接件设置于正极电流引线和导热块之间,转接件与正极电流引线之间的缝隙以及转接件与导热块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钎料,正极电流引线、转接件和导热块三者通过真空钎焊连接成一体。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省略了现有技术中金属层的设置,填充钎料的方式简单、成本低,通过真空钎焊连接成一体,焊接质量能够满足要求,保证正极电流引线与导热块的接头处有良好的热导能力和绝缘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及磁共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及磁共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的医用磁共振成像仪由超导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其中,超导磁体是磁共振成像仪最基本的构件,是产生磁场的装置,且超导磁铁的性能直接影响磁共振图像的质量。
[0003]超导磁体一般用处在室温下的电源来励磁,低温超导磁体在4.2K的低温下运行,而通过电流引线可以连接室温电源和低温超导磁体。在大型超导磁体系统中,电流引线的漏热常常是超导磁体低温保持器的主要热源,对于期望降低超导磁体热负荷的系统而言,电流引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时的液氦消耗量。
[0004]为了满足电流引线传输电流的需求,需要材料本身是电的良导体以降低电流传输过程中引起的焦耳热;而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电流引线向低温系统传热,还需要材料本身的热传导率尽可能小。通常情况下,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分为正极电流引线和负极电流引线,正极电流引线与超导磁体的正极电气连接,负极电流引线与超导磁体的负极电气连接,且两者之间绝缘,且能够承受高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正极电流引线的一端连接外部,处于室温状态,正极电流引线另一端连接超导磁体低温保持容器内部的线圈引线,处于液氦温区,为减少热量通过电流引线导入低温保持容器的内部。鉴于此,有必要在正极电流引线上设置适当的热隔断,以保证超导磁体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及磁共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正极电流引线与导热块之间的连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包括:
[0008]正极电流引线,用于与超导磁体的线圈连接;
[0009]导热块,套设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的外侧;
[0010]转接件,设置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和所述导热块之间,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导热块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钎料,所述正极电流引线、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导热块三者通过真空钎焊连接成一体。
[0011]其中,所述转接件绕所述正极电流引线的周向为连续的环状,且所述转接件为陶瓷环或者石墨烯环。
[0012]其中,所述正极电流引线为方形空心结构或实心板,且所述正极电流引线从与所述超导磁体的线圈连接处至所述超导磁体的线圈远端延伸。
[0013]其中,所述转接件的两端沿轴向凸出于所述导热块的表面。
[0014]其中,还包括负极电流引线,所述负极电流引线与所述导热块连接,所述正极电流引线穿设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内,所述正极电流引线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间隔设置。
[0015]其中,所述负极电流引线为分体结构,包括上段管和下段管,所述上段管和所述下段管分别焊接于所述导热块相对的两侧。
[0016]其中,所述导热块上绕所述负极电流引线的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负极电流引线的端部插入所述凹槽内。
[0017]其中,所述导热块包括轮缘和轮毂,所述轮缘和轮毂通过多个辐条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固定于所述轮毂上。
[0018]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
[0019]低温保持器;
[0020]超导磁体,设置在所述低温保持器内;
[0021]正极电流引线,其一端连接所述超导磁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低温保持器的外部;
[0022]负极电流引线,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并排设置,且所述正极电流引线穿设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内;
[0023]转接件,设置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内并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钎焊连接;
[0024]导热块,横向贯穿所述负极电流引线并与所述转接件钎焊连接。
[0025]其中,所述低温保持器包括内层、外层和热屏蔽层,所述热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
[0026]所述导热块部分镂空,且所述导热块的边缘与所述热屏蔽层耦合。
[0027]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
[0028]低温保持器;
[0029]电流引线,延伸入所述低温保持器内,所述电流引线包括正极电流引线及负极电流引线;
[0030]转接件,设置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上,且所述转接件为绝缘导热材料制成;
[0031]导热块,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相连接;
[0032]所述正极电流引线贯穿所述导热块,并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导热块相隔离。
[0033]其中,所述正极电流引线、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导热块三者通过焊接或粘接成一体。
[0034]其中,所述焊接为真空钎焊工艺。
[0035]其中,所述正极电流引线和所述负极电流引线为管状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
[0036]其中,所述正极电流引线和所述负极电流引线并行布置或者所述正极电流引线穿设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内。
[0037]其中,所述转接件为陶瓷环或者石墨烯环。
[0038]其中,所述导热块为铜或铝材料制成。
[0039]其中,所述负极电流引线为分体结构,包括上段管和下段管,所述上段管和所述下段管分别焊接于所述导热块相对的两侧。
[00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1]本技术提出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在转接件与正极电流引线之间的缝隙以及转接件与导热块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钎料,正极电流引线、转接件和导热块三者通
过真空钎焊连接成一体,省略了现有技术中金属层的设置,填充钎料的方式简单、成本低,通过真空钎焊连接成一体,焊接质量能够满足要求,保证正极电流引线与导热块的接头处有良好的热导能力和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系统的结构图;
[004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0044]图3是图2的侧视剖视图;
[0045]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
[0046]图5是图2的俯视剖视图;
[004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0048]图7是图6的俯视图;
[004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0050]图9是图8的俯视图。
[0051]图中:
[0052]10、低温保持容器;
[0053]21、正极电流引线;22、负极电流引线;221、上段管;222、下段管;
[0054]30、导热块;301、凹槽;
[0055]40、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电流引线(21),用于与超导磁体的线圈连接;导热块(30),套设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的外侧;转接件(40),设置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和所述导热块(30)之间,所述转接件(40)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转接件(40)与所述导热块(30)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钎料,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所述转接件(40)和所述导热块(30)三者通过真空钎焊连接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0)绕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的周向为连续的环状,且所述转接件(40)为陶瓷环或者石墨烯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为方形空心结构或实心板,且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从与所述超导磁体的线圈连接处至所述超导磁体的线圈远端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0)的两端沿轴向凸出于所述导热块(30)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极电流引线(22),所述负极电流引线(22)与所述导热块(30)连接,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穿设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22)内,所述正极电流引线(21)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22)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流引线(22)为分体结构,包括上段管(221)和下段管(222),所述上段管(221)和所述下段管(222)分别焊接于所述导热块(30)相对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30)上绕所述负极电流引线(22)的周向设置有凹槽(301),所述负极电流引线(22)的端部插入所述凹槽(301)内。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30)包括轮缘和轮毂,所述轮缘和轮毂通过多个辐条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40)固定于所述轮毂上。9.一种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保持器(10);超导磁体,设置在所述低温保持器(10)内;正极电流引线(21),其一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俨杨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