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解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50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膜解除系统,包括传输装置和解膜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一旋转输送机,所述解膜装置包括吸膜组件、切割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吸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伸缩功能并用于吸附住薄膜的吸附体,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一移动机构、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上的切割部和夹持部,所述切割部对吸附体所吸附的薄膜进行切割作业,所述夹持部夹紧切割后薄膜并送入输送组件,所述吸膜组件和切割组件设置在旋转输送机旁侧。本装置能够自动高效快速完成拆除包裹薄膜工作。除包裹薄膜工作。除包裹薄膜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膜解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膜解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一些体积较小的物体进行运输或存储时,通常按一定排列将物体码放在托盘上,然后堆码多层;再用包装带绑扎,最后用薄膜将整个码垛周侧壁缠绕起来,这样构成一个大包裹,便于运输同时也能对物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饮料容器,如饮料瓶、易拉罐等容器;当需要对包裹内物体进行使用时,如对容器进行灌装饮料时,需要人工将薄膜拆除,再将包装带一一剪断,再用码垛机将装有容器的托盘放置在饮料灌装流水线上。
[0003]但是人工操作效率比较低下,有时包裹较大,工人还得借助梯子等工具才能完成解膜作业,操作十分不便,还需要人工回收废弃的薄膜和包装带,需要较多操作人员才能满足流水线的生产速度,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高效快速完成拆除包裹薄膜的包膜解除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膜解除系统,包括传输装置和解膜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一旋转输送机,所述解膜装置包括吸膜组件、切割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吸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伸缩功能并用于吸附住薄膜的吸附体,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一移动机构、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上的切割部和夹持部,所述切割部对吸附体所吸附的薄膜进行切割作业,所述夹持部夹紧切割后薄膜并送入输送组件,所述吸膜组件和切割组件设置在旋转输送机旁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一为旋转输送机提供包裹的第一输送机。<br/>[0007]进一步的,所述吸膜组件具有一第一支架,所述吸附体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体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真空吸盘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移动行程大于第二气缸活塞杆的移动行程。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为多轴工业机器人,该多轴工业机器人上固定连接有一固定板,固定板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切割部,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夹持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切割部为一热风刀。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的第一夹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的第二夹板、与第二夹板传动连接的多连杆结构、驱动多连杆结构的第四气缸。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一进料筒、设置在进料筒底部出口下方的传送带、固定连接在进料筒侧壁上的卷料部,卷料部包括相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第一输送辊和第一从动辊,第一输送辊通过一第一电机驱使转动,第一从动辊转动连接在一第三气缸上,该第三气缸固定连接在进料筒上,所述第一从动辊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远离或靠近第一输送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筒临近切割组件的一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杆,该些托杆设置在该周侧壁进料口的周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系统能够高效快速的完成对缠绕有薄膜的包裹进行解膜作业,功能多样,适用于流水线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0015]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解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膜组件和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输送组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中:A-传输装置,A1-第一输送机,A2-旋转输送机,A3-包裹,B-解膜装置,1-吸膜组件,11-第一支架,12-吸附体,121-第一面板,122-第一气缸,123-第二面板,124-第二气缸,125-活动块,126-真空吸盘,2-切割组件,21-多轴工业机器人,22-固定板,23-切割部,231-热风刀,24-夹持部,241-第一夹板,242-第二夹板,243-多连杆结构,244-第四气缸,3-输送组件,31-传送带,32-进料筒,33-托杆,34-第三气缸,35-第一从动辊,36-第一输送辊,37-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包膜解除系统,包括传输装置A和解膜装置B。
[0026]传输装置A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机A1和旋转输送机A2,旋转输送机A2设置在解膜装置B旁侧。
[0027]如图2所示,解膜装置B包括吸膜组件1、切割组件2和输送组件3。
[0028]如图4所示,吸膜组件1包括一第一支架11和两个固定连接在该第一支架11上的吸附体12。吸附体12包括第一面板121、第二面板123、第一气缸122、第二气缸124和真空吸盘126,第一气缸122固定连接在第一面板121上,第一面板121上固定连接有滑槽,第二面板123上固定连接有于该滑槽相匹配的滑轨,第一气缸122的活塞杆与第二面板123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24固定连接在第二面板123上,第二气缸12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一活动块125,真空吸盘126固定连接在该活动块125上,第二面板123上固定连接有滑槽,活动块125上固定连接有于该滑槽相匹配的滑轨。
[0029]其中,第一气缸122活塞杆的移动行程大于第二气缸124活塞杆的移动行程;先通过第二气缸124推动真空吸盘126推出,再通过第一气缸122将第二气缸124和真空吸盘126
一起推出,使真空吸盘126吸附住包裹A3上的薄膜,待切割部23完成对薄膜的切割作业后,第二气缸124驱动真空吸盘126后退,带动被切割的薄膜远离包裹A3一小段距离。吸膜组件1的作用具有以下两点,一是避免薄膜切割后自由散落;二是通过第二气缸124和真空吸盘126带动切割后的薄膜远离包裹A3一小段距离,便于夹持部24夹紧切割后的薄膜,可以避免夹持部24与包裹A3内的容器发生碰撞。
[0030]如图3、5所示,切割组件2包括一移动机构、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上的切割部23和夹持部24,其中优选的移动机构选用一多轴工业机器人2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多自由度的移动结构,例如三坐标移动平台。
[0031]多轴工业机器人21上固定连接有一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切割部23,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夹持部24,优选的,切割部23选用热风刀231,既可以快速的将包裹A3的薄膜割裂,又不会损伤包裹A3内的容器。夹持部24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2上的第一夹板24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22上的第二夹板2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膜解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装置和解膜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一旋转输送机,所述解膜装置包括吸膜组件、切割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吸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伸缩功能并用于吸附住薄膜的吸附体,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一移动机构、固定连接在移动机构上的切割部和夹持部,所述切割部对吸附体所吸附的薄膜进行切割作业,所述夹持部夹紧切割后薄膜并送入输送组件,所述吸膜组件和切割组件设置在旋转输送机旁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膜解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一为旋转输送机提供包裹的第一输送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膜解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膜组件具有一第一支架,所述吸附体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膜解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体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真空吸盘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移动行程大于第二气缸活塞杆的移动行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膜解除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奕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德莱科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