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43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中框及设置在中框内的弹性支架、第一弹片以及压电单元,其中:中框上具有区别于其他位置的触摸区域;第一弹片的中间区域连接于在触摸区域对应中框的内侧,第一弹片的两端与压电单元固定连接,且除两端之外相邻于压电单元的表面与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弹性支架的一部分连接于压电单元背离第一弹片的一侧,且另一部分连接于中框,弹性支架能够吸收组装公差,降低组装要求,进而简化整机设计,并提高产品良率;而触摸区域区别于中框上的其他位置,辨识性高,能够方便用户操作,上述触控装置能够实现开机、关机、压力感知及触控反馈功能,功能相对较多,满足用户对同一操作实现更多功能的追求,人机交互体验好。互体验好。互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越来越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越来越大,全面屏应运而生,为了实现全面屏,更多地功能集成到中框上。
[0003]目前,通过在中框上开槽,以将开关功能键设置在中框上,但是这种开关功能键的设置方式需要单独对中框进行开槽工艺,加工较为麻烦,且外观的整体性较差,而且组装要求较高,对整机设计及良率有很大的影响,并且繁琐的加工和装配后只能实现开关功能,使得功能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对同一操作实现更多功能的追求,人机交互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功能单一、组装要求较高及人机交互体验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
[0005]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中框及设置在所述中框内的弹性支架、第一弹片以及压电单元,其中:
[0006]所述中框上具有区别于其他位置的触摸区域;
[0007]所述第一弹片的中间区域连接于在所述触摸区域对应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第一弹片远离所述触摸区域一侧的两端与所述压电单元固定连接,且除两端之外相邻于所述压电单元的表面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0008]所述弹性支架的一部分连接于所述压电单元背离所述第一弹片的一侧,且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中框。
[0009]在上述触控装置中,弹性支架连接于中框,使得第一弹片和压电单元固定在中框内,并且弹性支架能够吸收组装公差,降低组装要求,进而简化整机设计,并提高产品良率;而由于触摸区域区别于中框上的其他位置,辨识性高,能够方便用户操作;用户按压触摸区域,按压力通过中框传递到第一弹片,使得第一弹片沿着垂直于压电单元和第一弹片的层叠方向发生伸长形变,进而带动压电单元伸长并通过正压电效应产生电压输出,通过输出电压的不同阈值以对应开机、关机、压力感知功能。此时,压电单元接收电压信号,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力的作用,带动压电单元沿着垂直于压电单元和第一弹片的层叠方向发生收缩形变,带动第一弹片沿压电单元和第一弹片的层叠方向收缩,从而通过第一弹片将振动传递给中框,使得中框能够产生沿压电单元和第一弹片的层叠方向的位移,以实现触控反馈,因此,上述触控装置能够实现开机、关机、压力感知及触控反馈功能,功能相对较多,满足用户对同一操作实现更多功能的追求,人机交互体验较好。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包括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与所述压电单元中与所述第一弹片相连接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功能区除与所述压电单元连接的两端之外相邻于所述压电单元的表面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0011]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限定弹性支架中功能区与压电单元中与第一弹片相连接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实现弹性支架与压电单元的固定连接,通过限定功能区除与压电单元连接的之外相邻于压电单元的表面与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弹性支架与压电单元直接接触,从而保护压电单元。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还包括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环绕设置在所述功能区的外侧,且固定于所述中框。
[0013]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限定弹性支架还包括环绕设置在功能区外侧的连接区,以便于实现弹性支架与中框的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所述压电单元的两端向着中间,所述功能区和所述压电单元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且所述功能区的中间区域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0015]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限定功能区的中间区域与固定位置固定连接,以便于实现弹性支架与中框的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压电单元层叠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单体,两个所述弹性单体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压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弹片相连接的端部、所述中框相连接。
[0017]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限定弹性支架的结构形式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单体,以便于实现弹性支架与压电单元以及中框的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通过第二弹片连接于所述压电单元,所述第二弹片的中间区域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架,且所述第二弹片的两端与所述压电单元中与所述第一弹片相连接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除与所述压电单元连接的两端之外相邻于所述压电单元的表面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0019]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二弹片能够实现弹性支架和压电单元的间接连接,并且通过限定第二弹片与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弹性支架与压电单元直接接触,从而保护压电单元。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刚性支架,所述第二弹片、所述压电单元及所述第一弹片的两端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刚性支架内,所述刚性支架对应于所述第一弹片的中间区域设置开口,所述第一弹片的中间区域凸出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弹片沿层叠方向的侧端面相邻于所述刚性支架的表面与所述刚性支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弹片的中间区域通过所述刚性支架背离所述开口的端部与所述弹性支架固定连接。
[0021]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刚性支架,以限位第一弹片以及压电单元,避免触控反馈模组在按压时出现较为明显的下移感,以提高用户体验,并且能够避免压电单元沿着垂直于按压单元和第一弹片的层叠方向形变时与弹性支架之间相互摩擦,以保护压电单元,提高产品良率。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中间区域形成所述触摸区域,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中间区域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
[0023]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侧壁,并限定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中间区域相对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以便于用户触摸识别。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侧
壁,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与所述触摸区域正对的通孔,所述弹性支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所述弹性支架除两端以外的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
[0025]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二侧壁,并限定第二侧壁具有与触摸区域正对的通孔,以便于实现弹性支架与中框的固定连接。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还包括与所述触摸区域正对设置的支撑柱,所述第一弹片、所述压电单元以及所述弹性支架设置在所述触摸区域和所述支撑柱之间,且所述弹性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柱。
[0027]在上述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支撑柱,并限定支撑柱与触摸区域正对设置,以便于实现弹性支架与中框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及设置在所述中框内的弹性支架、第一弹片以及压电单元,其中:所述中框上具有区别于其他位置的触摸区域;所述第一弹片的中间区域连接于在所述触摸区域对应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第一弹片远离所述触摸区域一侧的两端与所述压电单元固定连接,且除两端之外相邻于所述压电单元的表面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支架的一部分连接于所述压电单元背离所述第一弹片的一侧,且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中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包括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与所述压电单元中与所述第一弹片相连接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功能区除与所述压电单元连接的两端之外相邻于所述压电单元的表面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还包括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环绕设置在所述功能区的外侧,且固定于所述中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压电单元的两端向着中间,所述功能区和所述压电单元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且所述功能区的中间区域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压电单元层叠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单体,两个所述弹性单体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压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弹片相连接的端部、所述中框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通过第二弹片连接于所述压电单元,所述第二弹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宏鹏黄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