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侧倾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41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3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侧倾杆及其制造方法,该侧倾杆包括:前绝缘体,连接到动力总成;杆支架,前绝缘体安装到杆支架的前端部;壳体支架,设置在杆支架的外侧并紧固到车身;止动橡胶,成形在杆支架的后端部,并设置在由壳体支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后绝缘体,成形在杆支架与壳体支架之间,其中后绝缘体固定到杆支架的外侧表面和壳体支架的内侧表面。侧倾杆通过简化结构和适用挤压成型方法,增强了对动力总成的振动的隔离性能,并提高了耐久性,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时降低了制造成本。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侧倾杆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侧倾杆(roll rod)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通常,作为用于支撑车辆的动力总成的安装元件中的一种,侧倾杆用于将动力总成连接到车身。侧倾杆插设在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以控制动力总成的侧倾运动并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
[0004]图7是示出车辆的传统侧倾杆的图。
[0005]如图7所示,传统侧倾杆包括插设在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杆支架1,并且进一步包括前绝缘体2和后绝缘体3,前绝缘体2和后绝缘体3设置在杆支架1的两侧端部。前绝缘体2连接到动力总成,并且后绝缘体3通过螺栓构件4支撑在端板5与杆支架1之间,并经由壳体支架6连接到车身。
[0006]然而,已经发现,因为该传统侧倾杆被设置为使得后绝缘体3以预压缩的状态组装在端板5与杆支架1之间,所以该传统侧倾杆具有较高的动态特性,并且因此具有较差的隔离性能。
[0007]另外,为了确保刚度,通常通过挤压方法对传统侧倾杆的杆支架1和壳体支架6进行加工。然而,在通过挤压方法制造支架1和6的情况下,由于支架1和6的尺寸,使用每组模具仅可制造两个杆支架1,就制造成本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进一步地,因为废料造成的材料损失很大,所以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在挤压方法的情况下,因为在成型产品内部产生许多气孔,所以支架1和6的耐久性劣化。
[0008]此外,因为传统侧倾杆具有相对复杂的组装结构,所以就制造成本和重量而言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侧倾杆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简化结构和适用挤压成型方法来降低制造成本,并增强对动力总成的振动的隔离性能和耐久性。
[0010]在本公开的一种形式中,一种车辆的侧倾杆包括:前绝缘体,连接到动力总成;杆支架,前绝缘体安装到杆支架的前端部;壳体支架,设置在杆支架的外侧,壳体支架紧固到车身;止动橡胶,成形在杆支架的后端部,止动橡胶设置在由壳体支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后绝缘体,成形在杆支架与壳体支架之间,后绝缘体固定到杆支架的外侧表面和壳体支架的内侧表面。
[0011]在一种形式中,壳体支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杆支架的左侧,同时与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以及第二壳体,设置在杆支架的右侧,同时与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后绝缘体可以包括:第一桥接橡胶,附接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和杆支架的左表面;以及第二桥接橡胶,附接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和杆支架的右表面。
[0012]在另一种形式中,壳体支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设置在杆支架的后面,同时与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第一壁,形成在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并设置在第一桥接橡胶的后面;以及第二壁,形成在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并设置在第二桥接橡胶的后面。当杆支架向前移动时,止动橡胶的前表面部可以与第一壁和第二壁接触,并且当杆支架向后移动时,止动橡胶的后表面部可以与第三壳体接触。
[0013]在另一种形式中,侧倾杆可以进一步包括:止动支架,组装到杆支架的后端部,止动支架内置于止动橡胶中。止动支架的左部可以向杆支架的左侧突出并可以设置在第一壁的后面,并且止动支架的右部可以向杆支架的右侧突出并可以设置在第二壁的后面。
[0014]在又一种形式中,杆支架可以包括设置在杆支架的后端部的后孔部,并且止动支架可以包括形成在止动支架的中间部的联接槽。止动支架可以插入后孔部中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后孔部的后端部可以压装(press-fitting)到止动支架中的联接槽中。
[0015]在又一种形式中,止动橡胶可以包括形成在止动橡胶的后表面部的后接触部,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止动橡胶的前表面部的第一前接触部和第二前接触部。后接触部可以设置在杆支架的后面,第一前接触部可以设置在杆支架的左侧的第一壁的后面,并且第二前接触部可以设置在杆支架的右侧的第二壁的后面。
[0016]在本公开的一些形式中,第一桥接橡胶可以包括:第一杆接合表面部,附接到杆支架的左表面;以及第一壳体接合表面部,附接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第一杆接合表面部设置在第一壳体接合表面部的前方并与第一壳体接合表面部具有预定距离。第二桥接橡胶可以包括:第二杆接合表面部,附接到杆支架的右表面;以及第二壳体接合表面部,附接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第二杆接合表面部设置在第二壳体接合表面部的前方并与第二壳体接合表面部具有预定距离。
[0017]在本公开的一些形式中,壳体支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车身联接部,从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突出以紧固到车身;以及第二车身联接部,从第二壳体的外侧表面突出以紧固到车身。
[0018]在另一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侧倾杆的制造方法,该车辆包括连接到动力总成的前绝缘体,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通过挤压成型来成形杆支架,杆支架包括形成在杆支架的前端部的前安装部,前绝缘体安装到前安装部;第二步骤,通过挤压成型来成形壳体支架,壳体支架包括用于紧固到车身的车身联接部;第三步骤,将壳体支架设置在杆支架的外侧,使得杆支架的后端部设置在由壳体支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以及第四步骤,在杆支架的外侧表面与壳体支架的内侧表面之间成形后绝缘体,并在设置在由壳体支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的杆支架的后端部成形止动橡胶。
[0019]在本公开的一些形式中,壳体支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在第三步骤中,当将壳体支架设置在杆支架的外侧时,第一壳体可以设置在杆支架的左侧,同时与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第二壳体可以设置在杆支架的右侧,同时与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并且第三壳体可以设置在杆支架的后面,同时与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
[0020]在本公开的一些形式中,后绝缘体可以包括第一桥接橡胶和第二桥接橡胶。在第四步骤中,当成形后绝缘体时,可以将第一桥接橡胶附接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和杆支架的左表面,并且可以将第二桥接橡胶附接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和杆支架的右表面。
[0021]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中,在第二步骤中,当成形壳体支架时,可以在第一壳体的
内侧表面突出地形成第一壁,并且可以在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突出地形成第二壁。
[0022]在又一种形式中,在第四步骤中,当成形止动橡胶时,止动橡胶的后表面部与第三壳体可以隔开预定间隔,并且止动橡胶的前表面部与第一壁和第二壁可以隔开预定间隔。当成形后绝缘体时,可以同时成形止动橡胶。
[0023]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挤压成型来成形止动支架;以及在第三步骤之前,将止动支架联接到杆支架的后端部。当在第三步骤中将壳体支架设置在杆支架的外侧时,止动支架的左部可以设置在第一壁的后面,同时与第一壁隔开预定间隔,并且止动支架的右部可以设置在第二壁的后面,同时与第二壁隔开预定间隔。
[0024]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中,可以在杆支架的后端部形成后孔部,并且可以在止动支架的中间部形成联接槽。将止动支架插入后孔部中的内部空间中,然后将后孔部的后端部压装到止动支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侧倾杆,包括:前绝缘体,连接到动力总成;杆支架,所述前绝缘体安装到所述杆支架的前端部;壳体支架,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外侧,所述壳体支架紧固到车身;止动橡胶,成形在所述杆支架的后端部,所述止动橡胶设置在由所述壳体支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以及后绝缘体,成形在所述杆支架与所述壳体支架之间,所述后绝缘体固定到所述杆支架的外侧表面和所述壳体支架的内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倾杆,其中,所述壳体支架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左侧,同时与所述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以及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右侧,同时与所述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并且所述后绝缘体包括:第一桥接橡胶,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和所述杆支架的左表面;以及第二桥接橡胶,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和所述杆支架的右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倾杆,其中,所述壳体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后面,同时与所述杆支架隔开预定间隔;第一壁,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桥接橡胶的后面;以及第二壁,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并设置在所述第二桥接橡胶的后面,并且当所述杆支架向前移动时,所述止动橡胶的前表面部与所述壳体支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接触,并且当所述杆支架向后移动时,所述止动橡胶的后表面部与所述壳体支架的第三壳体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倾杆,进一步包括:止动支架,组装到所述杆支架的后端部,所述止动支架内置于所述止动橡胶中,其中所述止动支架的左部向所述杆支架的左侧突出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后面,并且所述止动支架的右部向所述杆支架的右侧突出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壁的后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倾杆,其中,所述杆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后端部的后孔部,所述止动支架包括形成在所述止动支架的中间部的联接槽,并且所述止动支架插入所述后孔部中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后孔部的后端部压装到所述止动支架中的所述联接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倾杆,其中,所述止动橡胶包括:后接触部,形成在所述止动橡胶的后表面部;以及第一前接触部和第二前接触部,形成在所述止动橡胶的前表面部,并且所述后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后面,所述第一前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左侧的所述第一壁的后面,并且所述第二前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杆支架的右侧的所述第二壁的后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倾杆,其中,所述第一桥接橡胶包括:第一杆接合表面部,附接到所述杆支架的左表面;以及第一壳体接合表面部,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杆接合表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接合表面部的前方并与所述第一壳体接合表面部具有预定距离,并且所述第二桥接橡胶包括:第二杆接合表面部,附接到所述杆支架的右表面;以及第二壳体接合表面部,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二杆接合表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表面部的前方并与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表面部具有预定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倾杆,其中,所述壳体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一车身联接部,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突出以紧固到所述车身;以及第二车身联接部,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表面突出以紧固到所述车身。9.一种车辆的侧倾杆的制造方法,所述侧倾杆包括连接到动力总成的前绝缘体,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挤压成型来成形杆支架,所述杆支架包括形成在所述杆支架的前端部的前安装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承原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