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27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现出高雾度值且颜色不均抑制性优异的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所述粘着片为具有粘着剂层(11)的粘着片(1),其中,构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含有光扩散微粒,粘着剂层(11)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平均值为70%以上、100%以下,粘着剂层(11)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为7.50以下,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具有光扩散性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以及可利用该粘着片的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近年来的便携式电话机、智能手机、平板终端、游戏机等电子设备中,作为显示装置(显示器),多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面板等形成的显示部由于其本身不发光,因此使用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装置具备对该显示部进行照明的背光源(backlight)。
[0003]迄今为止,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的光源的配置方式通常为在导光板的侧部配置光源的侧入型。另一方面,最近,从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的角度出发,开始研究在显示部的正下方配置光源的直下型的背光源。对于直下型的背光源而言,为了获取光量,且为了在制成显示装置时,例如使画面中央与画面端部的光量均匀,正在沿将多个发光体、典型地将发光二极管(LED)设置在基板上的方向进行研究。
[0004]然而,当将多个发光体用作直下型的背光源的光源时,由于发光体的耐水性低,因此期望用树脂等对该发光体进行密封。此外,当将具有多个发光体的背光源作为光源来制作显示装置时,起因于发光体的存在区域与非存在区域,会在所得到的图像中产生亮度不均。
[0005]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在上述的背光源的发光体上设置包含光散射性颗粒的粘着剂层的方案。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905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
[0010]然而,专利文献1中,必须通过在背光源上直接涂覆粘着剂从而设置粘着剂层。此外,使用以往的粘着剂时,来自光源的光或其扩散光有时会被意外地着色,产生颜色不均。
[0011]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现出高雾度值且颜色不均抑制性优异的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
[0012]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着片,其具有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光扩散微粒,所述粘着剂层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平均值为70%以上、100%以下,所述粘着剂层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为7.50以下,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专利技术1)。
[0014]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表现出高雾度值,且可抑制来自光源的光及其扩散光被意外地着色,可抑制产生颜色不均。此外,用于显示装置时的图像及映像的可视性也优异。
[0015]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0.125mm、0.25mm、0.5mm、1.0mm及2.0mm的光梳(光学櫛)的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为0.2以上、400以下。
[0016]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500μm以下(专利技术3)。
[0017]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3)中,优选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在23℃下的储能模量G

为0.001MPa以上、10MPa以下(专利技术4)。
[0018]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4)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为0.1N/25mm以上(专利技术5)。
[0019]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5)中,优选所述粘着剂为丙烯酸类粘着剂(专利技术6)。
[0020]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6)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所述粘着剂层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专利技术7)。
[0021]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7)的粘着片优选用于贴合两个硬质体(专利技术8)。
[0022]第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单元,其具备具有多个发光体的背光源与层叠在所述背光源上的粘着剂层,所述背光源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为所述粘着片(专利技术1~8)的粘着剂层(专利技术9)。
[002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9)中,优选所述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专利技术10)。
[0024]第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所述背光源单元(专利技术9、10)、及层叠在所述背光源单元的所述粘着剂层上的显示部(专利技术11)。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表现出高雾度值且颜色不均抑制性优异。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单元的截面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粘着片;11: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背光源单元;20:背光源;21:基板;22:发光体;3:显示装置;30:显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3][粘着片][003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具有粘着剂层。图1中示出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一个实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由两片剥离片12a、12b与粘着剂层11构成,所述粘着剂层11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该两片剥离片12a、12b夹持。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
的面,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即使未实施剥离处理也表现出剥离性的面中的任意一种。
[0035]1.各构件
[0036]1-1.粘着剂层
[0037]构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含有光扩散微粒。该粘着剂层11具有以下的物性。即,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平均值为70%以上、100%以下,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为7.50以下,总透光率为70%以上。另外,上述对各光线的雾度值及总透光率为依据JIS K7375:2008而测定的值。
[0038]若上述雾度值的平均值为70%以上,则易于抑制亮度不均,但却容易发生颜色不均。然而,通过使上述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为7.50以下,使抑制颜色不均成为可能,可抑制来自光源的光及其扩散光被意外地着色。此外,通过使总透光率为70%以上,用于显示装置时的图像及映像的可视性(显示装置的可视性)优异。
[0039]若从亮度不均抑制性的角度考虑,则上述雾度值的平均值优选为80%以上,优选为86%以上,特别优选为8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此外,上述雾度值的平均值为100%以下,若从兼顾高总透光率的角度出发,优选为98%以下,特别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小于94%。
[0040]此外,从颜色不均抑制性的角度出发,上述标准偏差需要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着片,其具有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光扩散微粒,所述粘着剂层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平均值为70%以上、100%以下,所述粘着剂层对波长3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对波长5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及对波长780nm的光线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为7.50以下,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0.125mm、0.25mm、0.5mm、1.0mm及2.0mm的光梳的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为0.1以上、40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500μ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在23℃下的储能模量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裕贵高桥洋一小鲭翔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