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74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远程测温装置以及模温机;所述模具设置调温管道,所述模温机通过调温循环液管与调温管道连通;所述远程测温装置与模温机电连接;所述远程测温装置的测温点位于模具上。本装置采用红外远程感温传感器对模具进行远程测温,该方式相比于常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增加测温点,从而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测灵活性更高;同时,该方式适用性和通用性更佳,对模具依赖性较小。对模具依赖性较小。对模具依赖性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温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涉及注塑中的模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机在运行过程中,其模具的温度必须根据注塑产品的品质要求保持在合理范围,超过或低于该合理范围会造成注塑件无法良好成型,从而造成注塑产品的出现缺陷。常规模温的感应检测点通常设置在模温机回水口和出水口处,但是因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无法精确控制模具温度;目前有将检测点设置在模具中以提高检测精度的,但是对于模具依赖性大,适应性和通用性不高,且测温灵活性也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性好,检测灵活性高的模温控制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模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远程测温装置以及模温机;所述模具设置调温管道,所述模温机通过调温循环液管与调温管道连通;所述远程测温装置与模温机电连接;所述远程测温装置的测温点位于模具上。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远程测温装置为红外远程感温传感器。
[0006]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所述远程测温装置的测温点至少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公模和母模。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温机采取的调温循环液为水或者调温油。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温管道中设置若干沿其径向将其隔断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若干通孔。
[0009]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通孔的尺寸大小不一。
[0010]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通孔内壁设置螺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好,检测灵活性高的模温控制装置。本装置采用红外远程感温传感器对模具进行远程测温,该方式相比于常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增加测温点,从而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测灵活性更高;同时,该方式适用性和通用性更佳,对模具依赖性较小。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调温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为模具、11为公模、12为母模、13为调温管道、131为隔板、132为通孔、2为远
程测温装置、3为模温机、31为调温循环液管、4为注塑机、41为动模板、42为定模板、43为注塑入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
ꢀ“
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如图1-3所示,一种模温控制装置,包括模具1、远程测温装置2以及模温机3。
[0019]其中,模具1包括公模11和母模12,其设置在一注塑机4上;具体的,公模11设置在注塑机4的动模板41上;母模12设置在注塑机4的定模板42上,其还和注塑入胶口43相连通。在动模板41的带动下,实现公模11和母模12的开合。
[0020]公模11和母模12均设置调温管道13;模温机3设置两对调温循环液管31,分别与公模11、母模12的调温管道13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优选的,模温机3采取的调温循环液为水或者调温油。在注塑时,当模温高于或者低于预定温度时,则模温机3对应地对调温循环液进行降温或者升温,之后调温循环液进入调温管道13对模具1进行冷却或者加热。
[0021]远程测温装置2为红外远程感温传感器,其与模温机3通过常规的方式(如信号线连接的方式)电连接;远程测温装置2对准模具1,其测温点位于模具1上;远程测温装置2测量模具1的温度,并将信息传递给模温机3,使模温机3对调温循环液进行降温或者升温;优选的,远程测温装置2的测温点至少设置两个,分别均匀分布在公模11和母模12上,以消除误差,提高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0022]该远程测温的方式,相比于常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增加测温点,从而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测灵活性更高;同时,该方式适用性和通用性更佳,对模具1依赖性较小。
[0023]另外,调温管道13中设置若干沿其径向将其隔断的隔板131,且隔板131上设置若干通孔132;这些通孔132的尺寸大小不一,且通孔132内壁设置螺纹。
[0024]调温循环液在调温管道13内部流动,当遇到隔板131时,会从通孔132中穿过;在通过通孔132时,其瞬时的流速会变大;根据伯努利原理,在穿过隔板131后,该部分调温循环液的压力会减小,从而造成和其周围的调温循环液压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增加了调温循环液之间的对流,这样可以使调温循环液中的热量得到更好的传递,从而可以提高调温的效果和效率;同时通孔132尺寸大小不一,且设置螺纹的设计可以增加调温循环液的无规运动,从而增加调温循环液内部分子的碰撞,促进调温循环液中热量的传递,进而进一步提高调温的效果和效率。
[0025]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远程测温装置以及模温机;所述模具设置调温管道,所述模温机通过调温循环液管与调温管道连通;所述远程测温装置与模温机电连接;所述远程测温装置的测温点位于模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测温装置为红外远程感温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所述远程测温装置的测温点至少设置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胜
申请(专利权)人:原秀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