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56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装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定模和动模,定模与动模围成容纳型芯的型腔,定模包括叠加设置的定模底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动模包括动模固定板,定模底板上设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与定模底板螺接,定模底板上设有供第一油缸安装的通孔,第一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一油缸的一端与动模相连,顶针底板上设有顶针,顶针贯穿顶针面板,顶针远离所述顶针底板的一端伸入型芯,顶针面板远离定模底板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与顶针面板螺接,定模底板上设有供第二油缸安装的盲孔,第二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贯穿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并与定模底板相连。针底板并与定模底板相连。针底板并与定模底板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装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倒装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有正装和倒装两种常见形式,为了不在产品的表面留下浇口印,避免影响产品的外观,注塑模具会设计成倒装结构将入胶口和顶针设置在注塑产品的同一侧,以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
[0003]倒装模具注塑成型后需要将动模与定模分离,从定模中顶出注塑件,再将动模安装到定模上进行下一次注塑,通过人工进行开模及顶出操作效率较低,而且模具质量过重时工人无法搬运,导致倒装模具的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效率高的倒装模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倒装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围成容纳型芯的型腔,所述定模包括叠加设置的定模底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与所述定模底板螺接,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油缸安装的通孔,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动模相连,所述顶针底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所述顶针面板,所述顶针远离所述顶针底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型芯,所述顶针面板远离所述定模底板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与所述顶针面板螺接,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油缸安装的盲孔,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所述顶针面板和所述顶针底板并与所述定模底板相连,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及所述第二油缸电性连接的主控板,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相配合的感应块。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油缸。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动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模固定板上的动模板,所述定模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动模板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导向柱的孔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孔位内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靠近所述定模的一面设有缓冲垫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针底板与所述定模底板之间设有垫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模与所述型芯之间设有分流板,所述定模上设有主热流道,所述分流板远离所述主热流道的一侧设有至少两条分热流道,所述主热流道与所述分热流道相连通,所述分热流道与所述型芯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定模上设有定位圈和浇口套,所述主热流道设置在所述浇口套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型芯上设有与所述分热流道相对应的浇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速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倒装模具的定模底板上设置与动模固定板相连的第一油缸,同时在倒装模具的顶针面板上设置与定模底板相连的第二油缸,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驱动伸缩杆实现倒装模具的自动开模、顶出和复位,同时通过距离传感器感应动模和定模的相对位置,进而使用主控板自动操控倒装模组的运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利于实现倒装模具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精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倒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定模;11、定模底板;12、顶针底板;13、顶针面板;14、第一油缸;15、第一伸缩杆;16、顶针;17、第二顶针;18、第二伸缩杆;19、距离传感器;2、动模;21、动模固定板;22、动模板;23、感应块;3、型芯;4、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0]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主控板控制油缸驱动伸缩杆实现倒装模具的自动开模、顶出和复位。
[0021]请参照图1,一种倒装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定模1和动模2,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围成容纳型芯3的型腔,所述定模1包括叠加设置的定模底板11、顶针底板12和顶针面板13,所述动模2包括动模固定板21,所述定模底板11上设有第一油缸14,所述第一油缸14与所述定模底板11螺接,所述定模底板1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油缸14安装的通孔,所述第一油缸14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伸缩杆15,所述第一伸缩杆15远离所述第一油缸14的一端与所述动模2相连,所述顶针底板12上设有顶针16,所述顶针16贯穿所述顶针面板13,所述顶针16远离所述顶针底板12的一端伸入所述型芯3,所述顶针面板13远离所述定模底板11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油缸17,所述第二油缸17与所述顶针面板13螺接,所述定模底板11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油缸17安装的盲孔,所述第二油缸17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伸缩杆18,所述第二伸缩杆18贯穿所述顶针面板13和所述顶针底板12并与所述定模底板11相连,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14及所述第二油缸17电性连接的主控板,所述定模底板11上设有距离传感器19,所述距离传感器19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21上设有与所述距离传感器19相配合的感应块23。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倒装模具的定模底板11上设置与动模固定板21相连的第一油缸14,同时在倒装模具的顶针面板13上设置与定模底板11相连的第二油缸17,通过第一油缸14和第二油缸17驱动伸缩杆实现倒装模具的自动开模、顶出和复位。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利于实现倒装模具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精度,降低
了人力成本。
[0024]进一步的,所述定模底板11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油缸14。
[0025]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定模1上设置两个相对的第一油缸14,使第一油缸14驱动定模1与动模2分离时更加平稳,防止动模2出现倾斜或掉落。
[0026]进一步的,所述动模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模固定板21上的动模板22,所述定模1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动模板22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导向柱的孔位。
[0027]进一步的,所述孔位内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套。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定模1上设置导向柱,动模2上设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套,引导动模2相对于定模1运动,防止动模2复位时无法对准定模1产生误差,提高倒装模具的生产精度。
[0029]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22靠近所述定模1的一面设有缓冲垫块。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动模板22上设置缓冲垫块,防止动模板22与定模1碰撞导致倒装模具受损,延长倒装模具的使用寿命。
[0031]进一步的,所述顶针底板12与所述定模底板11之间设有垫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装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围成容纳型芯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包括叠加设置的定模底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与所述定模底板螺接,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油缸安装的通孔,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动模相连,所述顶针底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所述顶针面板,所述顶针远离所述顶针底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型芯,所述顶针面板远离所述定模底板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与所述顶针面板螺接,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油缸安装的盲孔,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所述顶针面板和所述顶针底板并与所述定模底板相连,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及所述第二油缸电性连接的主控板,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相配合的感应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底板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油缸。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美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