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味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75644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的涉及了一种矫味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包括清凉剂9%~40%、香精30%~55%、甜味剂15%~40%,该矫味剂可以有效掩盖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的特殊气味,尤其是动物药材的腥味或腥臭味,消除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用药依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味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矫味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可以有效的掩盖动物药材或含有动物药材制剂的腥臭味。

技术介绍

[0002]药物的口感是人体舌部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与药物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只有当药物在人体口腔唾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时才能产生味道。人体对药物的感觉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药物性质、服药方式等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不同味道和气味药物的矫味与掩味也应采取不同方法。目前药物的矫味与掩味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改变味蕾对不良味道的敏感程度,如加入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等),味觉阻滞剂或味蕾麻痹剂等物质;

通过相关制剂手段隔断药物和味蕾的直接接触,比如制粒、包衣、吸附包合、微球微囊化等;

将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修饰,比如制成前体药物等。
[0003]此类方法主要在药物成分明确的西药中运用,中药因其成分复杂,影响口感因素众多,故矫味方式也很少用单一方法。
[0004]中药常用药材中动物药材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但动物药材化学成分复杂,并且药材中大多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生物碱等成分,这些成分经氧化、分解后,会产生令人厌恶、难闻的不良气味,尤其是腥臭味。特别的,对于一些含有动物药材的中成药制剂,如脉络舒通颗粒、脉络舒通丸、川蛭通络胶囊等,因其组方中含有水蛭、蜈蚣、全蝎等动物药材,在药材加工和制剂过程中,虽然对这些动物药材进行了处理,但是仍不能完全消除其腥臭味,患者服药时会有不良口感,在服药时或服药后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临床使用效果。
[0005]中药制剂中传统的掩盖腥臭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压片后包衣,一种是制成颗粒后装胶囊。上述两种方法中,药物均不在口腔中分散,避免了腥臭味在口腔内的停留,患者易于接受。但是,中药颗粒剂的服用方法是溶解后服用,药物在溶解分散时,腥臭味同时释放,患者服用时,依然会引起嗅觉、味觉的不适,难以服用。
[000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0584341C公开了一种动物类中药配方颗粒腥臭味的掩盖方法,该方法是将动物类中药干浸膏粉与微粉硅胶、预胶化淀粉、薄荷香精、柠檬香精充分混合后,制粒。即采用食用香精来掩盖腥臭味,制成无腥臭味的颗粒,解决了患者药物入口时的不适感。
[0007]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906046A公开了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该方法为用包合的辅料将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包合,再加入甜味剂和香精,混合均匀,干燥,制粒成型。
[0008]上述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服药者用药入口时的不适感,但却不能避免患者服药后产生的呃逆、反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矫味剂组合物,不但
能掩盖和缓解制剂入口时的腥味或腥臭味,还能够消除患者服药后产生的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矫味剂组合物,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包括清凉剂、香精、甜味剂,所述矫味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香精溶解,环糊精包合后低温烘干,再与清凉剂、甜味剂混匀,即得矫味剂组合物。
[0011]优选的,所述的清凉剂、香精、甜味剂的含量为:清凉剂9%~40% 香精30%~55% 甜味剂15%~40%;优选的,所述的清凉剂、香精、甜味剂的含量为:清凉剂 10%~33% 香精35%~45% 甜味剂20%~4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清凉剂、香精、甜味剂的含量为:清凉剂27% 香精40% 甜味剂33%。
[0012]上述矫味剂组合物中,所述的清凉剂选自薄荷酰胺、乳酸薄荷酯、N, 2, 3-三甲基-2-异丙基丁酰胺、薄荷脑、乙酸薄荷酯、薄荷酮、异薄荷酮、异胡薄荷醇、龙脑、桉叶素、N-(4-甲氧基苯基)-对薄荷基-3-羧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的,所述的清凉剂为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混合物。
[0014]优选的,所述的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重量比为0.5-7.5:1。
[0015]优选的,所述的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重量比为2-5:1。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重量比为3.5:1。
[0017]上述矫味剂组合物中,所述的香精选自蓝莓香精、甜橙香精、桂皮香精、柠檬香精、草莓香精、樱桃香精、香草香精、巧克力香精、姜油香精、乙基香兰素、覆盆子香精、菠萝香精、芒果香精、玫瑰香精、桑椹香精、荔枝香精、葡萄香精、香蕉香精、杏仁香精、薄荷香精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优选的,所述的香精为桂皮香精、乙基香兰素和姜油香精的混合物。
[0019]优选的,所述的桂皮香精、乙基香兰素和姜油香精的重量比为=1:0.2:0.5-2。
[0020]优选的,所述的桂皮香精、乙基香兰素和姜油香精的重量比为=1:0.2:0.5-1.5。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桂皮香精、乙基香兰素和姜油香精的重量比为=1:0.2:0.8。
[0022]上述矫味剂组合物中,所述的甜味剂选自蔗糖、乳糖、甜菊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草素、安赛蜜、索马甜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甜味剂为木糖醇和阿斯巴甜的混合物。
[0023]优选的,所述的木糖醇和阿斯巴甜的重量比为1:0.2-1。
[0024]优选的,所述的所述的木糖醇和阿斯巴甜的重量比为1:0.5。
[0025]此外,作为优选的,上述矫味剂组合物制备方法中环糊精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或γ-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糊精为γ-环糊精。
[0026]优选的,上述矫味剂组合物制备方法中烘干温度为15℃~45℃。
[0027]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矫味剂组合物的用途,具体为: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在用于掩盖中药材或其提取物的腥味或腥臭味中的用途,特别的是指矫味剂组合物在掩盖动物药材的腥味或腥臭味中的用途。
[0028]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在掩盖中药制剂腥味或腥臭味中的用途,特别的是指矫味剂组合物在掩盖含动物药材的中药制剂的腥味或腥臭味中的用途。
[0029]上述动物药材包括但不限于水蛭、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僵蚕、蛤蚧、斑蝥、乌鞘蛇、金钱白花蛇、蛇蜕、蕲蛇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掩盖含动物药材的中药制剂腥臭味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在含动物药材的中药制剂中加入上述的矫味剂组合物。
[0031]所述方法的具体操作为:将含有动物药材的中药材组合物制备成干膏粉后,加入所述矫味剂组合物或再加入其他常规药用辅料后制备中药制剂。
[0032]其中,每1000g中药制剂中矫味剂组合物的加入量为0.5%-2%。
[0033]优选的,所述矫味剂组合物的加入量为0.5%-1.5%。
[0034]进一步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味剂组合物,包括清凉剂、香精、甜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味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香精溶解,环糊精包合后低温烘干,再与清凉剂、甜味剂混匀,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凉剂、香精、甜味剂的含量为:清凉剂9%~40% 香精30%~55% 甜味剂15%~40%;优选的,所述清凉剂、香精、甜味剂的含量为:清凉剂10%~33% 香精35%~45% 甜味剂20%~4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清凉剂、香精、甜味剂的含量为:清凉剂27% 香精40% 甜味剂3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凉剂选自薄荷酰胺、乳酸薄荷酯、N, 2, 3-三甲基-2-异丙基丁酰胺、薄荷脑、乙酸薄荷酯、薄荷酮、异薄荷酮、异胡薄荷醇、龙脑、桉叶素、N-(4-甲氧基苯基)-对薄荷基-3-羧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清凉剂为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重量比为0.5-7.5:1;优选的,所述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重量比为2-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薄荷脑和异薄荷酮的重量比为3.5: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味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香精选自蓝莓香精、甜橙香精、桂皮香精、柠檬香精、草莓香精、樱桃香精、香草香精、姜油香精、乙基香兰素、覆盆子香精、菠萝香精、芒果香精、玫瑰香精、桑椹香精、荔枝香精、葡萄香精、香蕉香精、薄荷香精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香精为桂皮香精、乙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永霞李蔚群
申请(专利权)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