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及其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44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及其检测装置。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包括承压金属筒状机构壳体、接线端和环状电极阵列电极阵列,壳体为外周边设置密封件;接线端和环状电极阵列通过绝缘陶瓷体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个对应端。检测装置,包括基体、探头组件、电路板和前述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适用性强,能够承受更高温度和压力;合理设置电极环间距,使测量结果稳定、准确。配套的检测装置可以方便对被测流体进行实验性或实质性检测。被测流体进行实验性或实质性检测。被测流体进行实验性或实质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及其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油气储层中水、油、气检测的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及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层钻井中途测试仪是第三代地层测试器,通过循环泵抽,实现地层压力测量和原状地层流体取样。通过不断抽吸地层流体,实时判断地层流体性质,分辨出地层流体属于水、油、气或几者的混合物,判断出地层流体性质且保持稳定后,再进行原状地层流体取样。目前油气层钻井中途测试仪具有含水率、电导率及密度传感器这三种常规地层流体识别传感器,用于判断地层流体性质。例如:中国专利CN102080540B提供一种可以挂接在地层测试器上且工作性能稳定的《地层测试器光谱流体识别短节》。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置有并联的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所述第一管线上连接设置有光谱流体识别传感器,所述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通断的控制结构;上接头与下接头,所述上接头与下接头均为串接地层测试器的接头,所述上接头与下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基体两端,所述上接头与下接头内均设置 有连通所述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的样品通道;所述基体、上接头与下接头内均设置有连接地层测试器总线的线缆,所述光谱流体识别传感器连接所述线缆。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双向液控阀,所述第一双向液控阀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线上;第二双向液控阀,所述第二双向液控阀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液控阀,并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液控阀动作;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液控阀,并控制所述第二双向液控阀动作;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同时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液控阀与第二双向液控阀,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双向液控阀与第二双向液控阀动作;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均挂接在所述线缆上。该专利技术具有:1、本专利技术采用上接头与下接头,直接将基体挂接在地层测试器上,可直接进行流体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 2、采用光谱流体识别传感器进行流体测试,可靠性、稳定性高,且光谱流体识别传感器为单独集成单元,可实现从传感器短节上快捷安装、拆卸和维护;3、结构简单、测试可靠且测试精度高。
[0003]但是该专利技术较常规的地层流体识别传感器虽然具备上述特点,但是仍然存在在高温高压下的工作性能不稳定,有较大误差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CN204357430U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测井流体的电阻电导率传感器》,包括呈柱体结构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外壳内部液体的水密机构,所述外壳内部还设有用于测量电阻率的电极机构、用于测量电导率的感应线圈机构,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外壳内部液体压力的压力补偿机构。该专利技术提供的石油测井流体的电阻电导率传感器,当导流通道内部流体压力增大时,压力补偿机构可以通过向电阻电导率传感器外壳内部的液体加压,使其内部压力与导流通道内部压力持平,从而保证导流通道内外压力一致,有效地保证了电极机构和感应线圈机构在测量过程中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0005]该专利技术尽管解决了传感器的承压问题,但是其机构复杂,且对于高温流体条件下能否保持测量精度有待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高温高压下测试误差小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及其检测装置。
[0007]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包括壳体、接线端和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为环状电极阵列;所述壳体为承压金属筒状机构,外周边设置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件;所述接线端和电极阵列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个对应端,并通过绝缘陶瓷体相对固定在对应壳体端面。
[0008]上述方案还包括:所述环状电极阵列包括发射电极AO、第一测量电极M1、第二测量电极M2、回流电极A1,其中,发射电极A0位于中心,第二圈为第一测量电极M1,第三圈为第二测量电极M2,最外圈为回流电极A1。
[0009]所述接线端为插针阵列,包括插针A、插针B、插针C、插针D、插针E,其中插针A连接到发射电极AO,插针B连接到第一测量电极M1,插针C连接到第二测量电极M2,插针D和插针E连接到回流电极A1。
[0010]所述发射电极A0与第一测量电极M1电极间距为2个单位,第一测量电极M1与第二测量电极M2间距为1个单位,第二测量电极M2与回流电极A1电极间距为1个单位。
[0011]在绝缘陶瓷体与接线端、环状电极阵列和壳体结合部填充有聚醚醚酮PEEK;所述密封件包括高压密封环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垫是聚醚醚酮PEEK垫片。
[0012]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包括基体、探头组件、电路板和前述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所述基体内部设有台阶孔和测试流道,台阶孔底部通过测试流道与探头组件连通,台阶孔内从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电路板、电路板保护盖;电路板保护盖与台阶孔密封连接,电路板与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的接线端连接,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的壳体与台阶孔密封连接,且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的电极环与台阶孔底部不接触。
[0013]所述测试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副流道,主流道和副流道连通并在副流道设置压力平衡阀。
[0014]所述电路板保护盖与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之间设置为空腔,电路板固定设置于空腔内。
[0015]所述电路板保护盖顶面为倒锥形,电路板保护盖与台阶孔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将环状电极和插针对称镶嵌于高强度的壳体两端并通过聚醚醚酮PEEK填充物绝缘密封固定,使其能够承受更高温度和压力;合理设置电极环间距,使测量结果稳定、准确。配套的检测装置可以方便对被测流体进行实验性或实质性检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种现有四电极测量示意图;图2是图1的流体测量装置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环状电极阵列示意图;图4a、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俯视和仰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用于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的检测装置结构图;图中:1、被测流体,2、探头组件,2-1、主流道,2-2、副流道,3、壳体,3-1、插针(或接线端子), 3-2、密封环和密封垫组件,3-3、环状电极阵列(也称电极环),3-4绝缘陶瓷体 ,4、锁紧环,5、导线,6、电路板,7、电路板保护盖,8、密封圈,9、基体,A0、发射电极,A1、回流电极,M1、第一测量电极,M2、第二测量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参照附图3和4,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包括壳体3、接线端子3-1和环状电极阵列3-3。其中壳体3为加厚的不锈钢筒状机构,外周边设置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环和密封垫组件3-2;接线端子3-1和环状电极阵列3-3分别设置在壳体3的两个对应端,并通过绝缘陶瓷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包括壳体、接线端和电极阵列,其特征是:所述电极阵列为环状电极阵列;所述壳体为承压金属筒状机构,外周边设置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件;所述接线端和电极阵列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个对应端,并通过绝缘陶瓷体相对固定在对应壳体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环状电极阵列包括发射电极AO、第一测量电极M1、第二测量电极M2、回流电极A1,其中,发射电极A0位于中心,第二圈为第一测量电极M1,第三圈为第二测量电极M2,最外圈为回流电极A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接线端为插针阵列,包括插针A、插针B、插针C、插针D、插针E,其中插针A连接到发射电极AO,插针B连接到第一测量电极M1,插针C连接到第二测量电极M2,插针D和插针E连接到回流电极A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发射电极A0与第一测量电极M1电极间距为2个单位,第一测量电极M1与第二测量电极M2间距为1个单位,第二测量电极M2与回流电极A1电极间距为1个单位。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井下高温高压流体识别传感器,其特征是:在绝缘陶瓷体与接线端、环状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经利孙峰苏佰顺卢玉晓丁世村闫永平刘书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