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16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设备主体的侧边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设置有出料管,所述设备主体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支撑脚,所述设备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磨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有进料斗,利用进料斗内的破碎刀与电机之间的配合,可以对生料进行磨粉前的破碎,提高磨粉时的效率与精细度,通过设置有支撑脚,利用连接帽与连接座,能够调整设备安装时的水平角度,可以使设备安装后更加稳定,配合检修门,有利于对设备进行快速检修与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泥是建筑材料的一种,而且时现代建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业,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泥生产用的生料进行磨粉,对于生料磨过程,现有技术当中的磨粉设备磨粉效果不好,导致磨出的水泥中含有较大的颗粒,另外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整,使得设备安装后不够稳定,存在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检修门,所述设备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设备主体的侧边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设置有出料管,所述设备主体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支撑脚,所述设备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磨粉结构,其中:
[0006]所述进料斗包括第一电机与破碎刀,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进料斗的侧端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机与进料斗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破碎刀设置于进料斗的内侧,所述破碎刀与进料斗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破碎刀的一端与第一电机活动连接;
[0007]所述支撑脚包括连接帽、连接座以及连接丝杆,所述连接帽设在设备主体的下端外表面,且与设备主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设置于连接帽的下端内表面,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帽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丝杆设置于连接座的顶端,所述连接丝杆与连接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丝杆延伸入连接帽的下端内侧,所述连接丝杆与连接帽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8]所述磨粉结构包括磨粉筒、磨粉墙、转轴、第二电机,所述磨粉墙设置于设备主体的内表面,所述磨粉墙设置于磨粉筒的内侧,所述转轴设在磨粉筒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机设于转轴的末端。
[0009]优选的,所述进料斗与设备主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与设备主体之间贯通。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设备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贯穿于设备主体的外表面且延长至设备主体的内侧,所述出料管的内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出料管之间为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支撑脚呈阵列排布。
[0012]优选的,所述检修门与设备主体之间设置有铰链合页,所述检修门与设备主体之间通过铰链合页固定连接,所述检修门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检修门之间为固
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磨粉墙的外表面与设备主体的内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磨粉筒的侧边外表面与磨粉墙的内表面活动贴合。
[0014]优选的,所述转轴与磨粉筒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设备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转轴的末端活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生料磨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有进料斗,将水泥生产用生料倒入进料斗内,开启第一电机,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破碎刀转动,破碎刀开始对进料斗内的生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生料进入磨粉结构,利用第二电机与转轴带动磨粉筒转动,对生料进行研磨,被破碎后的生料有利于被磨粉结构研磨,不仅能够提高磨粉的效率,还能提高磨粉的精细度,通过设置有支撑脚,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转动连接座,带动连接丝杆转动,使得连接丝杆与连接座沿连接帽内表面上下移动,从而调整设备某一支撑脚的高度,使得设备被调整至水平,保证设备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的支撑脚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的支撑脚分解图。
[0020]图中:1、设备主体;2、进料斗;21、第一电机;22、破碎刀;3、出料管;31、风机;4、支撑脚;41、连接帽;42、连接座;43、连接丝杆;5、检修门;6、磨粉结构;61、磨粉筒;62、磨粉墙;63、转轴;64、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4所示,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和检修门5,设备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斗2,设备主体1的侧边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设置有出料管3,设备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支撑脚4,设备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磨粉结构6,其中:
[0023]进料斗2包括第一电机21与破碎刀22,第一电机21设置于进料斗2的侧端外表面,第一电机21与进料斗2之间为固定连接,破碎刀22设置于进料斗2 的内侧,破碎刀22与进料斗2之间为活动连接,破碎刀2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 21活动连接;
[0024]支撑脚4包括连接帽41、连接座42以及连接丝杆43,连接帽41设在设备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且与设备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连接座42设置于连接帽41的下端内表面,连接座42与连接帽41之间为螺纹连接,连接丝杆 43设置于连接座42的顶端,连接丝杆43与连接座42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丝杆43延伸入连接帽41的下端内侧,连接丝杆43与连接帽41之间为螺纹连接;
[0025]磨粉结构6包括磨粉筒61、磨粉墙62、转轴63、第二电机64,磨粉墙62 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内表面,磨粉墙62设置于磨粉筒61的内侧,转轴63设在磨粉筒61的下端外表面,第二电机64设于转轴63的末端。
[0026]进料斗2与设备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进料斗2与设备主体1之间贯通,有利于进料斗2向设备主体1内投料。
[0027]出料管3与设备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出料管3贯穿于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且延长至设备主体1的内侧,出料管3的内侧设置有风机31,风机31与出料管3之间为活动连接,方便对风机31检修更换。
[0028]支撑脚4的数量为四组,支撑脚4呈阵列排布,保证设备主体1的稳定性。
[0029]检修门5与设备主体1之间设置有铰链合页,检修门5与设备主体1之间通过铰链合页固定连接,检修门5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把手与检修门5之间为固定连接,把手方便使用者打开检修门5。
[0030]磨粉墙62的外表面与设备主体1的内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磨粉筒61 的侧边外表面与磨粉墙62的内表面活动贴合,使得磨粉效果更佳。
[0031]转轴63与磨粉筒61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电机64与设备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64与转轴63的末端活动连接,有利于第二电机64带动转轴63转动。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水泥生产用生料倒入进料斗2内,开启第一电机21,利用第一电机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料磨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和检修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斗(2),所述设备主体(1)的侧边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设置有出料管(3),所述设备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支撑脚(4),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磨粉结构(6),其中:所述进料斗(2)包括第一电机(21)与破碎刀(22),所述第一电机(21)设置于进料斗(2)的侧端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机(21)与进料斗(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破碎刀(22)设置于进料斗(2)的内侧,所述破碎刀(22)与进料斗(2)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破碎刀(2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脚(4)包括连接帽(41)、连接座(42)以及连接丝杆(43),所述连接帽(41)设在设备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且与设备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2)设置于连接帽(41)的下端内表面,所述连接座(42)与连接帽(4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丝杆(43)设置于连接座(42)的顶端,所述连接丝杆(43)与连接座(4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丝杆(43)延伸入连接帽(41)的下端内侧,所述连接丝杆(43)与连接帽(4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磨粉结构(6)包括磨粉筒(61)、磨粉墙(62)、转轴(63)、第二电机(64),所述磨粉墙(62)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内表面,所述磨粉墙(62)设置于磨粉筒(61)的内侧,所述转轴(63)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甫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金牛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