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莆田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12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是由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装配而成的刚接体系。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在楼层位置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通过焊缝或高墙螺栓连接;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的上或下端通过焊缝或高墙螺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刚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框架节点核心区采用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区,钢管直接作为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外模板,可节省模具制作的时间和费用;充分利用钢管混凝土抗火和抗震性能优越的特点,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区火灾下高温爆裂的风险;提升整个结构体系抵御灾害的能力。御灾害的能力。御灾害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特别是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房屋建造过程中,主要采用现场施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这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过去的三十年,现浇混凝土式的建筑模式主要受益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得以迅猛发展。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建筑工人整体年龄偏大、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
[0003]国务院关于《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将其提高到国家层面,并明确京津冀等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及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更是明确提出,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函〔2019〕92号)也再次强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工。
[0004]国办发〔2016〕71号等文件的发布为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推动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全国来看,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比住建部更高的要求。从装配式建筑总量来看,2017年全国约为1.8亿平方米,而2018年已经达到2.9亿平方米。
[0005]就框架结构而言,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力最为复杂,具有可靠质量的框架节点核心区是确保框架结构体系安全服役的基础。目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常采用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后浇或纵筋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等现场湿作业,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后浇工艺存在着钢筋绑扎困难等难题,尤其是钢筋比较多的框架节点核心区,施工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0006]纵筋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对预留孔精度及灌浆密实度、收缩量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市场上灌浆料质量良莠不齐、质量无法保证。致命的是目前灌浆密实度尚无有效的管控检测手段,其质量过于依赖现场操作了。如果要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节点区域的性能必须进行结构的破损性试验,但破损试验之后往往又需要进行结构加固,这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与施工工期的控制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便、质量可控、装配效率高、综合效益优的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
结构是由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组装而成的刚接体系;
[0009]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在楼层位置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连接;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在上端或下端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刚接;
[0010]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包括下端口密封的钢管;所述钢管在顶端开设有一浇筑口;在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主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带浇筑口的内隔钢板;内隔钢板上的浇筑口的位置与钢管的顶端的浇筑口对应,大小一致;所述钢管内填充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
[0011]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在其端头分别设置有长度不小于 400mm的主筋锚固区,配置间距不大于100mm的箍筋;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的主筋全部锚入梁端主筋锚固区;并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内的预埋钢板;在楼层位置,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刚接,且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的主筋不穿过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为多边形钢管或圆形钢管。
[0013]进一步地,一般层的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上下端头分别设置有长度不小于400mm的主筋锚固区,配置间距不大于100mm的箍筋;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主筋全部锚入柱端主筋锚固区;并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锚固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内的预埋钢板,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上端或下端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与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刚接;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主筋不穿过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
[0014]进一步地,底层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下端设置有长度不小于 400mm的主筋锚固区,其截面边长至少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相应的边长300mm,在主筋锚固区内预留孔径为锚栓直径1.5倍的锚栓孔,主筋锚固区在水平方向配置不小于φ12@100mm的封闭箍筋,在竖向配置不小于φ12@150mm的封闭箍筋,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主筋全部锚入柱端主筋锚固区;在其下端埋置深度范围内设置不小于φ16@200mm的栓钉,栓钉外伸长度不小于栓钉直径的5倍;在底层的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上端设置有长度不小于400mm的主筋锚固区,其构造与一般层的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上端的相同,并在柱端主筋锚固区的上端设置有锚固于柱端主筋锚固区内的预埋钢板,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上端通过焊缝与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刚接。
[0015]进一步地,底层的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下端与基础刚接,锚入基础长度不小于2.5hc,其中hc为底层柱长边尺寸,单位为mm;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锚入基础的部分设置柱扩大头,其截面边长不小于同方向柱边长+5d+35mm,其中d为栓钉的直径,单位为mm;并在角部设置直径不小于22mm的钢筋;当角筋之间的间距大于200mm时,增设直径不小于 16mm的中部附加筋,使钢筋之间的间距小于200mm;配置不小于φ 10@100mm的箍筋,同时沿竖向设置不小于φ16@150mm的交叉附加构造钢筋;在柱扩大头的顶部设置3φ12@50mm的附加箍筋;并在基础梁上各附加3 φ12@50mm的附加箍筋。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的框架节点核心区采用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所述钢管直接作为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外模板,可节省模具加工与制作的时间和费用;充分利用钢管混凝土抗火性能优越的特点,可以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区在火灾情况下高温爆裂的风险;与相同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节点相比,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充分利用钢管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延性的特点,提高框架节点区的抗震性能,提升整个结构体系抵御灾害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0018](2)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是由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组装而成的刚接体系;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在楼层位置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连接;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在上端或下端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刚接;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包括下端口密封的钢管;所述钢管在顶端开设有一浇筑口;在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主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带浇筑口的内隔钢板;内隔钢板上的浇筑口的位置与钢管的顶端的浇筑口对应,大小一致;所述钢管内填充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在其端头分别设置有长度不小于400mm的主筋锚固区,配置间距不大于100mm的箍筋;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的主筋全部锚入梁端主筋锚固区;并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内的预埋钢板;在楼层位置,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刚接,且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横梁的主筋不穿过所述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多边形钢管或圆形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般层的所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上下端头分别设置有长度不小于400mm的主筋锚固区,配置间距不大于100mm的箍筋;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主筋全部锚入柱端主筋锚固区;并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锚固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内的预埋钢板,且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上端或下端通过焊缝或高强螺栓与预制的钢管混凝土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灿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