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595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加湿装置包括:外壳;凝水组件,凝水组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且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的下方,以接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的凝结水;雾化件,雾化件设置于接水盘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且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道组件的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接水盘的上方且罩设在雾化件上,以将带有蒸汽的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由此,通过雾化件雾化凝水组件凝结出来的水,雾化件将水雾化后经风道组件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湿润,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控湿功能,无须人为干涉,而且可以降低加湿装置的维护成本。置的维护成本。置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空调以其可以使室内冬暖夏凉的优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空调工作时导致的室内湿度较低,室内空气较干燥的问题依然被人们诟病,空调加湿装置以其可以在不影响空调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加湿室内空气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相关技术中,空调的加湿装置采用转轮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通过在转轮内部填充沸石分子筛材料,用以将外部空气的水分吸附到吸附体上,然后再通过雾化方式把带有水分的空气输入室内孔,从而达到加湿室内的目的,该转轮加湿装置不仅无法自动控制室内湿度,需要人为进行干涉调节,而且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沸石分子筛材料属于损耗品,不仅需要经常进行更换填充,而且沸石分子筛材料设置在室外侧,不便于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控湿,而且维护成本较低。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
[0006]根据本技术的加湿装置可以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第一进风口且内部限定出安装空间;凝水组件,所述凝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且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以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凝结水;雾化件,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处且与所述凝水组件间隔开;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的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罩设在所述雾化件上,以将带有雾汽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送出。
[0007]由此,首先通过凝水组件将室外空气中的水凝结到接水盘中,再通过雾化件将接水盘中的水雾化,雾化后的水通过风道组件进入室内,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如此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控湿,无需人为干涉,而且可以降低加湿装置的维护成本,可以促进加湿装置的推广与使用。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凝水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风机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处的风从所述第三出风口送出。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壳还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
置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相对应。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侧边框和隔板,所述侧边框围绕在所述底板的边缘处且向上延伸,所述隔板隔离在所述侧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接水盘内隔成接水空间和雾化空间,所述隔板上形成连接所述接水空间和所述雾化空间的通水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接水空间的上方,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雾化空间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罩设在所述雾化空间处。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雾化空间和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接水空间朝向所述风道组件的同一侧。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水盘设置有水位开关,所述水位开关与所述压缩机电连接,以在所述水位开关检测到所述接水盘内的水位达到预定高度时向所述压缩机发出发出开启或关闭指令。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接水盘外且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动力传动,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雾化件为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雾化空间中。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上述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机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相连通。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空调系统;
[0024]10-加湿装置;11-外壳;12-第一进风口;13-第一出风口
[0025]20-凝水组件;21-压缩机;22-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第一风机;25-第三进风口;26-第三出风口;
[0026]30-接水盘;31-底板;32-侧边框;33-隔板;34-通水孔;
[0027]40-雾化件;
[0028]50-风道组件;51-第二进风口;52-第二出风口;53-第二风机;54-风道;
[0029]60-室内机;
[0030]70-室外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2]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
[0033]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可以包括:外壳11、凝水组件20、接水盘30、雾化件40和风道组件50,外壳11的内部限定出相对密闭的安装空间,凝水组件20、接水盘30、雾化件40以及风道组件50均安装设置在外壳11内部的安装空间中,外壳11由相对坚硬的材料制成,可以保护凝水组件20、接水盘30、雾化件40以及风道组件50免受外力的冲击导致损坏,此外,密闭的安装空间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安装空间中并且损坏安装空间中的零部件,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使用寿命。
[0034]进一步地,外壳11上设计有第一进风口12,外壳11在第一进风口12处设置有多个格栅,设置有多个格栅的第一进风口12进风方向为从斜下方进风,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地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外壳11内部的安装空间中,而且多个格栅对第一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第一进风口且内部限定出安装空间;凝水组件,所述凝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且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以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凝结水;雾化件,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处且与所述凝水组件间隔开;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的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罩设在所述雾化件上,以将带有雾汽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水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风机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处的风从所述第三出风口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接水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勇华李德鹏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