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81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散风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壳体包括面板,面板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第一出风口与出风风道连通,出风风道的侧壁设有分流口,出风风道与第二出风口通过分流口连通;散风组件设于壳体内且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与散风组件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散风组件相对面板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空调室内机从无风感模式切换到正常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时,出风口的送风量较小、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可对应设有散风组件,以弱化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强度,进而减少冷风直吹用户,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模式。然而,当空调室内机从无风感模式切换到正常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由于散风组件的阻挡,造成出风口的送风量较小、噪音较大。
[0003]以上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从无风感模式切换到正常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时,出风口的送风量较小、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0006]壳体,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侧壁设有分流口,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分流口连通;
[0007]散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以及,
[0008]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散风组件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散风组件相对所述面板前后移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散风组件在前后移动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散风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经所述分流口吹出的风先流经所述散风组件后再经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当所述散风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经所述分流口吹出的风直接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
[0011]可选地,所述分流口处安装有阀门,所述壳体内设有阀门驱动件,所述阀门驱动件与所述阀门驱动连接,所述阀门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阀门打开或关闭所述分流口。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盒、及安装于所述安装盒的驱动件、传动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安装盒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散风组件固定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轴,所述安装盒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条形轴孔,两个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条形轴孔穿插配合。
[0015]可选地,所述齿条设有滑柱,所述安装盒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柱与
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且所述滑槽位于两个所述条形轴孔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齿条还设有导向孔,所述安装盒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散风组件的两端。
[0018]可选地,所述散风组件开设有多个散风孔,每一所述散风孔处安装有转叶和/或静叶。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多个出风孔,多个所述出风孔与多个所述散风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出风孔处设有出风格栅。
[0020]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0021]可选地,所述出风风道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与两个所述出风风道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所述出风风道之间形成有用以容置所述散风组件的风腔。
[0022]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均设有开关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开关门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开关门打开或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
[0023]可选地,当所述开关门处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时,所述开关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隙。
[002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
[0025]空调室外机;
[0026]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散风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面板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第一出风口与出风风道连通,出风风道的侧壁设有分流口,出风风道与第二出风口通过分流口连通;散风组件设于壳体内且与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与散风组件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散风组件相对面板前后移动。如此,当空调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散风组件向前移动以贴合第二出风口,以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部;当空调开启无风感模式时,气流通过散风组件后会分散开来再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从而弱化从出风孔吹出的气流强度,进而减少冷风直吹用户,有效提升用户的体感舒适度。当空调切换至正常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散风组件向后移动,以使散风组件不再遮挡第二出风口,如此,除了第一出风口正常出风之外,第二出风口也能够正常出风,从而有效地增大了空调在正常制冷或制热模式下的送风量,降低了噪音。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空调室内机从无风感模式切换到正常的制冷或制热模式时,出风口的送风量较小、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组件处于关闭出风口的状态;
[0030]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A-A线的剖面图;
[0033]图5为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B-B线的剖面图;
[0034]图6为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C-C线的剖面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
[0035]图7为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C-C线的剖面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
[0036]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组件处于打开出风口的状态;
[0037]图9为图8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D-D线的剖面图;
[0038]图10为图8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F-F线的剖面图;
[0039]图11为图8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沿E-E线的剖面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正常制冷或制热状态;
[0040]图1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13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散风组件和开关门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4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散风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5为图14所示散风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侧壁设有分流口,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分流口连通;散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以及,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散风组件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散风组件相对所述面板前后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在前后移动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散风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经所述分流口吹出的风先流经所述散风组件后再经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当所述散风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经所述分流口吹出的风直接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口处安装有阀门,所述壳体内设有阀门驱动件,所述阀门驱动件与所述阀门驱动连接,所述阀门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阀门打开或关闭所述分流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盒、及安装于所述安装盒的驱动件、传动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安装盒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散风组件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轴,所述安装盒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条形轴孔,两个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条形轴孔穿插配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