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752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包括环形内齿轮、齿槽面、驱动齿轮、第一轴承、第一轴杆、第一行星齿轮、环形块、环槽、第二轴承、第二轴杆和第二行星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在环形内齿轮内环壁从上至下和驱动齿轮环形面从上至下开设四种一一对应的齿槽面,从而能够从上至下形成四种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的安装空间,达到一种驱动带动多种啮合齿轮不同状态运行的效果,通过将第一轴杆一端安装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杆一端安装的第二轴承分别与两个环形块上的环槽相互滚动衔接,从而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稳定移动,同时达到固定连接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具体是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属于齿轮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行星齿轮是指除了能像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转动的齿轮系统,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0003]现有行星齿轮所安装的形成多为同一种行星齿轮,运行状态均一致,缺乏能够将不同齿面规格的形成在同一个驱动机构下进行不同状态的运行,同时行星齿轮运行时存在沿着齿槽齿块方向进行窜动的隐患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包括环形内齿轮、驱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所述环形内齿轮内环壁从上至下和驱动齿轮环形面从上至下均等距开设有四种齿槽环面,且环形内齿轮内与驱动齿轮环形面之间上下分布有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同一水平高度对应的齿槽环面相互啮合连接,且第一行星齿轮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第一轴杆一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同一水平高度对应的齿槽环面相互啮合连接,且第二行星齿轮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第二轴杆一端,所述第一轴杆另一端和第二轴杆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与对应的环槽相互活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环形内齿轮两侧轮均设置有环形块,且环形块环形面底部环凸边上等距开设有六个连接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杆顶端超出环形内齿轮一侧管口,且第一轴杆端端面通过短柱与第一轴承相互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杆顶端超出环形内齿轮另一侧管口,且第二轴杆端端面通过短柱与第二轴承相互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环槽开设在环形块一侧圆环面上,且环槽与对应的轴承相互滑动衔接。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内齿轮的四个齿槽面和驱动齿轮上的四个齿槽面一一对应,且四个齿槽面的齿槽由内向外逐渐变大。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多段式行星齿轮设计合理,通过在环形内齿轮内环壁从上至下和驱动齿轮环形面从上至下开设四种一一对应的齿槽面,从而能够从上至下形成四种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的安装空间,达到一种驱动带动多种啮合齿轮不同状态运行的效果。
[0013]2、该种多段式行星齿轮设计合理,通过将第一轴杆一端安装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杆一端安装的第二轴承分别与两个环形块上的环槽相互滚动衔接,从而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稳定移动,同时达到固定连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侧剖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环形块一侧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环形内齿轮,2、齿槽面,3、驱动齿轮,4、第一轴承,5、第一轴杆,6、第一行星齿轮,7、环形块,8、环槽,9、第二轴承,10、第二轴杆,11、第二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包括环形内齿轮1、驱动齿轮3、第一行星齿轮6和第二行星齿轮11,所述环形内齿轮1内环壁从上至下和驱动齿轮3环形面从上至下均等距开设有四种齿槽环面,且环形内齿轮1内与驱动齿轮3环形面之间上下分布有第一行星齿轮6和第二行星齿轮11,所述第一行星齿轮6与同一水平高度对应的齿槽环面相互啮合连接,且第一行星齿轮6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第一轴杆5一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1与同一水平高度对应的齿槽环面相互啮合连接,且第二行星齿轮11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第二轴杆10一端,所述第一轴杆5另一端和第二轴杆10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4及第二轴承9与对应的环槽8相互活动连接。
[0023]所述环形内齿轮1两侧轮均设置有环形块7,且环形块7环形面底部环凸边上等距开设有六个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杆5顶端超出环形内齿轮1一侧管口,且第一轴杆5端端面通过短柱与第一轴承4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轴杆10顶端超出环形内齿轮1另一侧管口,且第二轴杆10端端面通过短柱与第二轴承9相互连接;所述环槽8开设在环形块7一侧圆环面上,且环槽8与对应的轴承相互滑动衔接;所述环形内齿轮1的四个齿槽面2和驱动齿轮3上的四个
齿槽面2一一对应,且四个齿槽面2的齿槽由内向外逐渐变大。
[0024]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在环形内齿轮1内环壁从上至下和驱动齿轮3环形面从上至下开设四种一一对应的齿槽面2,从而能够从上至下形成四种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的安装空间,达到一种驱动带动多种啮合齿轮不同状态运行的效果;
[0025]通过将第一轴杆5一端安装的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杆10一端安装的第二轴承9分别与两个环形块7上的环槽8相互滚动衔接,从而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稳定移动,同时达到固定连接的效果。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7]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内齿轮(1)、驱动齿轮(3)、第一行星齿轮(6)和第二行星齿轮(11),所述环形内齿轮(1)内环壁从上至下和驱动齿轮(3)环形面从上至下均等距开设有四种齿槽环面,且环形内齿轮(1)内与驱动齿轮(3)环形面之间上下分布有第一行星齿轮(6)和第二行星齿轮(11),所述第一行星齿轮(6)与同一水平高度对应的齿槽环面相互啮合连接,且第一行星齿轮(6)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第一轴杆(5)一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1)与同一水平高度对应的齿槽环面相互啮合连接,且第二行星齿轮(11)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第二轴杆(10)一端,所述第一轴杆(5)另一端和第二轴杆(10)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4)及第二轴承(9)与对应的环槽(8)相互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段式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齿轮(1)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昌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众力合创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