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51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包括顶盖总成、前挡风玻璃和与二者配合连接的包边条本体;包边条本体的上部呈“Z”形、下部呈“T”形;在包边条本体上部的左边设有间隙填充唇边、上部的右侧设有自限位面、下部设有Z向限位凸起;所述自限位面呈“[”形,所述前挡风玻璃的边缘与所述自限位面配合紧贴,所述前挡风玻璃的边缘下面与压敏胶粘接;所述间隙填充唇边与所述顶盖总成的边缘弯曲部干涉配合;所述间隙填充唇边的尖部变形后搭接在顶盖总成的边缘弯曲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前挡风玻璃与侧围、顶盖的无间隙过渡,有效避免前挡风玻璃周圈与钣金匹配区域间隙产生风噪,并能保持包边条在前挡风玻璃上位置一致。并能保持包边条在前挡风玻璃上位置一致。并能保持包边条在前挡风玻璃上位置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所有车型均有前挡风玻璃,受造型,生产工艺,成本、性能等的诸多因素的限制,前挡风玻璃与周边钣金的搭接匹配需要设置玻璃包边来遮蔽玻璃与钣金之间的缝隙,以提升外观品质,满足用户需求。
[0003]现有车型的前挡风玻璃与顶盖、侧围的搭接结构是,前挡风玻璃总成与顶盖焊接总成、侧围总成的位置匹配,由于各自的制造公差要求,必须设计间隙。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高速行驶产生风噪、长时间会增加积水积灰。目前,还暂无好的解决方案。鉴于间隙位置为用户外观感知区域,积灰暴露明显,影响整车外观及用户质量感知。市面上现有车型的解决方案(参见图1),挡风玻璃21正压在顶盖22或者侧围的止口上,挡风玻璃21通过粘接胶24粘接在顶盖22或侧围止口边上,在紧靠粘接胶24的部位设有挡胶条26;挡风玻璃21与顶盖22匹配处设有3mm左右的间隙,通过软质发泡EPDM的包边条25遮蔽以减小间隙,解决了玻璃厚度方向钣金透视问题。但这种方案的玻璃切边与钣金匹配上仍有间隙,间隙无法完全消除,无法规避间隙带来的积灰问题,不能满足外观精致及降低风噪和提升性能的用户需求。
[0004]CN 208855400U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包括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正面上涂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于连接玻璃,所述橡胶条的背面向外延伸有凸台,所述橡胶条的底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唇边,所述唇边的中部向橡胶条的正面凸起形成圆弧状,所述唇边的表面上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用于对玻璃进行固定。其结构简单,通过将唇边设置呈弧形状,使得唇边能够更好地与玻璃的下表面接触,有效地防止雨水从间隙处渗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在唇边的表面上设置“工”字形的加强条,增强了唇边的强度,避免唇边易变软产生变形,使得唇边与玻璃之间出现间隙,造成雨水的渗入。毫无疑问,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其能够实现前挡风玻璃与侧围、顶盖的无间隙过渡,有效避免前挡风玻璃周圈与钣金匹配区域间隙产生风噪,并能保持包边条在前挡风玻璃上位置一致。
[000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包括顶盖总成、前挡风玻璃和与二者配合连接的包边条本体,其特征是:
[0007]所述包边条本体的上部呈“Z”形、下部呈“T”形,并且下部的上面与上部的下面相连;在所述包边条本体上部的左边设有间隙填充唇边;在所述包边条本体上部的右侧设有自限位面;在所述包边条本体下部设有Z向限位凸起;在所述包边条本体上部的下面和下部的上面设有自带的压敏胶;
[0008]所述自限位面呈“[”形,所述前挡风玻璃的边缘与所述自限位面配合紧贴,所述前挡风玻璃的边缘下面与所述压敏胶粘接;
[0009]所述间隙填充唇边与所述顶盖总成的边缘弯曲部干涉配合;所述间隙填充唇边的尖部变形后搭接在顶盖总成的边缘弯曲部上。
[0010]进一步,在所述包边条本体的下部内设有贯通的铜芯线。
[0011]进一步,所述包边条本体下部的Z向限位凸起压在顶盖总成的边缘弯曲部的止口上,以保持前挡风玻璃与顶盖钣金之间的距离;并在靠近所述以Z向限位凸起的附近设置玻璃胶,所述玻璃胶位于前挡风玻璃与顶盖钣金之间。
[0012]本技术使前挡风玻璃与周圈钣金匹配的面差形成流线形过渡,有效克服了前挡风玻璃与周圈钣金匹配出现的间隙而造成的缺陷;解决了前挡风玻璃周圈与钣金匹配区域间隙产生风噪,用户使用车期间此区域间隙积灰,且洗车很难清洗问题。实现了前挡风玻璃总成与顶盖和侧围无间隙匹配;并且装配简单,外观一致性易于保证。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现有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2本技术的包边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
[0016]图中:21—挡风玻璃,22—顶盖,24—粘接胶,25—包边条,26—挡胶条;
[0017]1—包边条本体,11—间隙填充唇边,12—自限位面,13—Z向限位凸起,14—铜芯线,15—压敏胶;
[0018]2—顶盖总成,21—边缘弯曲部;
[0019]3—前挡风玻璃;
[0020]4—玻璃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2]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包括顶盖总成2、前挡风玻璃3和与二者配合连接的包边条本体1,其特征是:
[0023]所述包边条本体1的上部呈“Z”形、下部呈“T”形,并且下部的上面与上部的下面相连;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上部的左边设有间隙填充唇边11;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上部的右侧设有自限位面12;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下部设有Z向限位凸起13;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上部的下面和下部的上面设有自带的压敏胶15;
[0024]所述自限位面12呈“[”形,所述前挡风玻璃3的边缘与所述自限位面12配合紧贴,所述前挡风玻璃3的边缘下面与所述压敏胶15粘接;
[0025]所述间隙填充唇边11与所述顶盖总成2的边缘弯曲部21干涉配合;所述间隙填充唇边11的尖部变形后搭接在顶盖总成的边缘弯曲部21上。使前挡风玻璃与顶盖或侧围钣金匹配的可视间隙消除,面差流线过渡,避免间隙处积灰、积水,并且间隙填充唇边的尖部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使自限位面始终压紧在前挡风玻璃的边缘上,保证前挡风玻璃的磨边不外露,以提升外观品质。
[0026]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的下部内设有贯通的铜芯线14。在包边条本体的中部设置贯通本体的铜芯线,以保证包边条本体挤出过程断面的一致性,并防止橡胶老化、长度收缩导致的外观缺陷,提高可靠性。
[0027]所述包边条本体1下部的Z向限位凸起13压在顶盖总成2的边缘弯曲部21(或者侧围)的止口上,以保持前挡风玻璃与顶盖钣金(或者侧围钣金)之间的距离;并在靠近所述以Z向限位凸起13的附近设置玻璃胶4,所述玻璃胶4位于前挡风玻璃3与顶盖钣金(或者侧围钣金)之间;以保证玻璃胶压缩变形后的高度,进而保证密封良好,不漏水。
[0028]此外,设置Z向高度限位凸起后,可以直接取消现有车型上挡胶条6,使结构简化,限位可靠,工艺适应性更好,在提升装配便利性的同时,降低了风噪;有效解决了用户洗车时,前挡风玻璃与顶盖、侧围匹配间隙处积灰难以清洗和积水带来的腐蚀风险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边条结构,包括顶盖总成(2)、前挡风玻璃(3)和与二者配合连接的包边条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包边条本体(1)的上部呈“Z”形、下部呈“T”形,并且下部的上面与上部的下面相连;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上部的左边设有间隙填充唇边(11);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上部的右侧设有自限位面(12);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下部设有Z向限位凸起(13);在所述包边条本体(1)上部的下面和下部的上面设有自带的压敏胶(15);所述自限位面(12)呈“[”形,所述前挡风玻璃(3)的边缘与所述自限位面(12)配合紧贴,所述前挡风玻璃(3)的边缘下面与所述压敏胶(15)粘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