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82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包括外框;内框;由外框与内框夹合的车窗玻璃;其中,外框与内框通过螺丝连接,车窗玻璃两侧至外框与内框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车窗玻璃端部与外框及内框之间设有包边胶;外框与内框之间设有第三密封条;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分别具有不同的安装卡槽;内框外表面设有抵触车体的泡棉胶条,且通过螺栓固定至车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框与外框连接固定的同时夹合车窗玻璃,密封条三者相互密封,形成总成,最终在由内框安装到车体上,大幅度提高了列车应急处理能力及运营效率,同时也杜绝了结构胶清理困难,粘接环境苛刻的情况,便于列车的维护。便于列车的维护。便于列车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车辆车窗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轨道车辆上使用的前窗大多为封闭式,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和稳固性能,通常会采用粘接结构,将玻璃通过粘接直接固定在车体安装面上。前窗玻璃自身具备一定的抗撞击能力,但在遇到大石块或鸟撞等情况,可能会造成玻璃破损。在玻璃破损后,更换时,需要先从车体上拆除用高强度胶粘接的前窗玻璃,然后清除残胶,之后再更换新的前窗玻璃,最后灌注结构胶底层胶、使之固化,再灌注结构胶面层胶、使面层胶安全固化等,结构胶的固化时间为5天左右。
[0003]对应目前的地铁运行载客量要求,该安装方式会大大提升车辆的运营成本。上述安装结构存在缺陷总结如下:1.前窗玻璃安装胶为高强度结构胶,清理困难,造成劳动强度高,清除不干净,会直接影响更换后玻璃的粘接效果;2.时间长,结构胶的固化时间大概需要5天,整个车厢都需要在维修站停留5天,占用空间大;3.粘接环境要求苛刻,粘接环境必须在恒温和恒湿环境下进行,整个车厢需要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粘接,使得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通过内框与外框连接固定的同时夹合车窗玻璃,密封条三者相互密封,形成总成,最终在由内框安装到车体上,避免以往轨道车辆前窗安装效率低下的麻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包括外框;
[0006]内框,内框与外框相同一侧分别具有对应的夹口;
[0007]车窗玻璃,车窗玻璃位于夹口,且由外框与内框夹合;
[0008]其中,外框与内框通过螺丝连接;车窗玻璃两侧至外框与内框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车窗玻璃端部与外框及内框之间设有包边胶。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内框外表面设有抵触车体的泡棉胶条,且通过螺栓固定至车体。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框与内框之间设有第三密封条。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螺丝与外框之间设有第一垫圈,与内框之间设有钢丝螺套。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分别具有不同的安装卡槽。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安装卡槽分别设为三角状与U形状。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螺栓与内框之间设有第二垫圈。
[00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内框与外框都设置为铝框。
[00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截面形状不同。
[00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泡棉胶条可压缩至1/3m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0019]通过内框与外框连接固定的同时夹合车窗玻璃,密封条三者相互密封,形成总成,最终在由内框安装到车体上,避免以往轨道车辆前窗安装效率低下的麻烦,大幅度提高了列车应急处理能力及运营效率,同时也杜绝了结构胶清理困难,粘接环境苛刻的情况,便于列车的维护
[0020]采用第一、第二、第三密封条及包边胶,相互配合,实现了内框、外框、及车窗玻璃的高密封性。
[0021]利用内框螺栓安装至车体,外框与内框在螺丝固定,方便了单独的拆卸及更换。
[0022]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截面图;
[0025]图2是图1与车体安装的截面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外框1,内框2,车窗玻璃3,第一密封条4,第二密封条5,第三密封条6,泡棉胶条7,螺丝8,第一垫圈9,钢丝螺套10,螺栓11,第二垫圈12,包边胶13,车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9]请一并参考图1与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截面图;图2是图1与车体安装的截面图。如图所示,一种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包括外框1;内框2;内框2与外框1相同一侧分别具有对应的夹口;车窗玻璃3,车窗玻璃3位于夹口,且由外框1与内框2夹合;其中,外框1与内框2通过螺丝8连接,车窗玻璃3两侧至外框1与内框2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密封条4与第二密封条5,车窗玻璃3端部与外框1及内框2之间设有包边胶13。
[0030]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螺丝8与外框1之间设有第一垫圈9,与内框2之间设有钢丝螺套10,螺栓11与内框2之间设有第二垫圈12,安装拆卸方便,也便于紧固调整。第一密封条4与第二密封条5挤压配合,实现车窗玻璃3的高密封性。
[0031]外框1与内框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条6,第三密封条6与泡棉胶条7则实现内框2、外框1及车体14之间的相互密封,提高耐用性。包边胶13实现车窗玻璃的缓冲接触。
[0032]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内框1与外框2的轻便性及耐用性,可都设置为铝框,成体成L型,方便相互连接的同时也能很好的夹合住车窗玻璃3,提高实用性能。
[0033]具体而言,在安装时,首先将内框2与车体14通过螺栓11和第二垫圈12进行连接,将第二密封条5卡在内框2的安装卡槽内,然后使用吸盘将车窗玻璃3放置到第二密封条5上,保持四周与内框2间隙均匀。再将外框1与内框2通过螺丝8和第一垫圈9进行连接,最后将第一密封条4卡在外框1与车窗玻璃3之间的安装卡槽内,通过橡胶锤敲进外框1与车窗玻璃3之间的间隙处,然后周圈抹平,完成安装,密封性得到有效保障。而且整个安装过程仅需要两个操作人员,安装时间为40分钟,以往需要7天的安装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列车应急处理能力及运营效率,同时也杜绝了结构胶清理困难,粘接环境苛刻的情况,便于列车的维护。
[0034]另外,在拆卸更换时,首先将外框1与内框2之间的螺丝8拧开,将外框1和第一密封条4移开,更换新的前窗玻璃。再重复安装步骤,先将外框1与内框2通过螺丝8和第一垫圈9进行连接,再将第一密封条4卡在外框1与车窗玻璃3之间的安装卡槽内,通过橡胶锤敲进外框1与车窗玻璃3之间的间隙处,然后周圈抹平。整个更换过程也仅需要两个操作人员,更换时间为40分钟,效率高,维护方便。
[0035]值得一提的是,内框2外表面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内框,所述内框与所述外框相同一侧分别具有对应的夹口;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位于所述夹口,且由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夹合;其中,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通过螺丝连接;所述车窗玻璃两侧至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所述车窗玻璃端部与所述外框及所述内框之间设有包边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框外表面设有抵触车体的泡棉胶条,且通过螺栓固定至车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之间设有第三密封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快速更换的前窗新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螺丝与所述外框之间设有第一垫圈,与所述内框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贲华史兴烨马祥勇黄明王银茂姜守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