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健专利>正文

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482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包括:水泥杆、支撑件、第一钢绞线、猕猴桃雌株、猕猴桃雄株;水泥杆固定在种植地上,沿种植地行距方向水泥杆的间距为3~5米,沿种植地行距方向水泥杆的间距为5~7米;沿株距方向在相邻水泥杆的顶部依次设置有支撑件,沿行距方向以每隔40~60厘米设置第一钢绞线,第一钢绞线位于支撑件上表面且两端固定在种植地上;雄株与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0.1~0.3米;雌株的株距为2.8~3.2米,与各自相邻的水泥杆之间的距离为1.4~1.6米。通过将雄株种植在水泥杆下,不占用空间,增加了猕猴桃的雌雄比和雌株数量,保证猕猴桃花粉数量,使猕猴桃授粉充分,结的果子大、口感好、甜度高。甜度高。甜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猕猴桃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猕猴桃属雌雄异株,主要以虫媒授粉为主,风媒辅助,近年来关中地区,人工栽培秦美猕猴桃发展迅速,面积超过666.7hm2。由于花期中,自然界昆虫每株平均数相对减少几倍至几十倍,加上其它制约因子等,因此,在猕猴桃生产中,因授粉不足,致使果子大小相差悬殊,或者花后大量落果,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对猕猴桃来说,一般种子越多,果实越大,风味越好。据日本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中种子数量与果实大小成正比,即Y(果实重g)=0.07X(种子数)+27.2,相关系数高达0.899,可见要生产单果重100g以上的猕猴桃,需要1000粒以上的种子,如果授粉不完全,果实中种子少,易造成畸形果或小果,甚至落果。一个正常的海沃德果实,其种子数约为1500粒,通过人工授粉,可实现单果重150g左右和果实大小整齐的目标。
[0003]请参见图1,在陕西关中地区推行的猕猴桃种植密度,行距4m,株距 3m,每公顷825株,其雌雄比为8:1。实际雌株735株,雄株90株,雌花距雄花的距离最近2m,最远的8m,这对昆虫来说访花授粉来往距离远,次数必然减少,加之猕猴桃雄花粉粒较大,借助风力授粉因距离远也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包括:若干水泥杆、支撑件、第一钢绞线、若干猕猴桃雌株以及若干猕猴桃雄株;所述水泥杆固定在种植地上,沿种植地行距方向所述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3~5米,沿种植地株距方向所述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5~7米;
[0007]沿行距方向在相邻所述水泥杆的顶部依次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水泥杆顶部固定连接;沿株距方向以第一列水泥杆为起点,每隔40~60厘米设置所述第一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位于所述支撑件上表面且两端固定在种植地上;
[0008]沿株距方向相邻的所述水泥杆之间种植两株猕猴桃雌株,在所述水泥杆的附近种植一株猕猴桃雄株,且所述猕猴桃雄株与所述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0.1~0.3米,所述猕猴桃雄株之间的行距为3.8~4.2米;所述猕猴桃雌株之间的株距为2.8~3.2米,且与各自相邻的所述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1.4~1.6 米,所述猕猴桃雌株之间的行距为3.8~4.2米。
[0009]优选地,所述猕猴桃雄株位于所述水泥杆的南侧。
[0010]优选地,种植地沿株距方向两端的水泥杆外侧均设置有斜拉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将雄株种植在水泥杆下,不占用空间,既增加了猕猴桃的雌雄
比,又增加了雌株数量,从而不但能够保证猕猴桃花粉数量,使猕猴桃授粉充分,不用膨大剂生产出来的果子大、口感好、甜度高、而且保质期长;
[0013]2、本技术的这种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增加果农的经济效益。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的猕猴桃雌雄比例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网状架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雌雄比例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水泥杆;2-支撑件;3-第一钢绞线;4-猕猴桃雌株;5-猕猴桃雄株; 6-斜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请同时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包括:若干水泥杆1、支撑件2、若干第一钢绞线3、若干猕猴桃雌株4以及若干猕猴桃雄株5;其中,
[0023]种植地的行距为4米,水泥杆1固定在种植地上,沿种植地行距方向水泥杆1之间的间距为4米,沿种植地株距方向水泥杆1之间的间距为6 米。
[0024]沿行距方向在相邻水泥杆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支撑件2,该支撑件2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水泥杆1的顶部固定连接;沿株距方向以第一列水泥杆1 为起点,每隔50厘米设置第一钢绞线3,第一钢绞线3位于支撑件2的上表面且其两端通过地锚固定在种植地上,也可以几条并列的第一钢绞线3 端部缠绕成一条后通过地锚固定在种植地上。
[0025]第一钢绞线3与支撑件2整体呈网格状分布,使得猕猴桃雌株4能够在第一钢绞线3和支撑件2搭建而成的架面上自然生长,支撑件2主要对第一钢绞线3起支撑作用,以防止第一钢绞线3塌陷。
[0026]进一步地,支撑件2可以为第二钢绞线,也可以为钢板,也可以为能起到支撑作用的任一支撑件,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27]进一步地,当支撑件2为第二钢绞线时,种植地沿株距方向和行距方向两端的水泥杆1外侧均设置有斜拉线6,即用金属线或其他固定线斜向下方将水泥杆1固定,因为猕猴桃伸展到第一钢绞线3和第二钢绞线组成的架面上时,第一钢绞线3和第二钢绞线会向内受力,容易使外围的水泥杆1 向内被拉倒,因此,需要向外固定斜拉线6,从而使外围的水泥杆1稳固在种植地上。
[0028]当支撑件2为钢板时,只需要在种植地沿株距方向两端的水泥杆1外侧设置斜拉线6,保证行距方向水泥杆1的稳固即可。
[0029]株距方向的斜拉线6可以与第一钢绞线3缠绕成一条后通过地锚固定在种植地上。
[0030]沿株距方向相邻的水泥杆1之间种植两株猕猴桃雌株4,在水泥杆1的附近种植一株猕猴桃雄株5,猕猴桃雄株5与水泥杆1之间的间距为0.2米;在水泥杆1的南侧种植一株猕猴桃雄株5,猕猴桃雄株5之间的行距为5米,优选地,将猕猴桃雄株5种植在水泥杆1的南侧,从而使猕猴桃雄株5能够充分受到阳光照射,生长良好。
[0031]猕猴桃雌株4之间的行距为4米,猕猴桃雌株4之间的株距为3米,且与各自相邻的水泥杆1之间的间距为1.5米。
[0032]现有的猕猴桃种植模式中,水泥杆1底部未种植任何东西,雄株占据了一定了面积,且与相邻的雌株的距离为3米,使得猕猴桃雌株的授粉不充分,同时降低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0033]该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的种植模式增加了猕猴桃果园中的雄花数量,极大地满足了猕猴桃授粉,而且生产的猕猴桃个大、口感好、甜度高、保质期长,同时猕猴桃雄株的栽植不占用空间,同时猕猴桃雄株的占比明显增加,请参见图4,猕猴桃雌雄比可达到2:1,猕猴桃雄株顺着水泥杆向上,花后修剪,不占架面,树冠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这样可将猕猴桃雌株与雄株的间距由原来的3米,缩短到1.5米,雌花与雄花的间距由原来的 2~8米缩短到1~3米,有利于提高昆虫访花授粉的次数,也有利于风媒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猕猴桃雌雄搭配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水泥杆、支撑件、第一钢绞线、若干猕猴桃雌株以及若干猕猴桃雄株;所述水泥杆固定在种植地上,沿种植地行距方向所述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3~5米,沿种植地株距方向所述水泥杆之间的间距为5~7米;沿行距方向在相邻所述水泥杆的顶部依次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水泥杆顶部固定连接;沿株距方向以第一列水泥杆为起点,每隔40~60厘米设置所述第一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位于所述支撑件上表面且两端固定在种植地上;沿株距方向相邻的所述水泥杆之间种植两株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何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