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541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涉及到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该系统通过地源热泵和太阳能集热管,利用地下浅层土壤,通过循环水与土壤进行密闭式热交换,再通过循环水与太阳能的热交换,从而向室内提供冷热源。通过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管、第一分集水器、第二分集水器、毛细管网、新风机组以及储水箱组成一个室内温湿度调节、热水供应的联供系统。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在营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的同时,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同时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使用率,使得系统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建筑节能。适用于建筑节能。适用于建筑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能源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更加追求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例如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热水供应等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需求。
[0003]但是,在营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的同时,离不开能源的供应,尤其是应用的能源主要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低的同时还排放有害物质,不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地源热泵、第一分集水器、太阳能集热管、第二分集水器、毛细管网、新风机组以及储水箱;
[0006]所述地源热泵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地源热泵的第一进水口与太阳能集热管的出水口连通;
[0007]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的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的第二进水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分集水器与毛细管网连通,以进行室内外热交换;
[0008]所述新风机组的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新风机组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调节室内湿度;
[0009]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向室内提供热水。
[0010]可选地,所述系统还设置有补水泵,所述补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向所述系统补充水量。
[0011]可选地,所述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滤网目数为 80目。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阀门的两端并联有缓冲水罐,所述缓冲水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以控制经过所述缓冲水罐的水流通断。
[0013]可选地,所述毛细管网包括集管和与集管连接的支管,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固定组件;
[0014]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件和若干个卡件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端面,若干个所述卡件组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等间距固定,所述卡件组包括数量为四个的定位卡件,四
个所述定位卡件呈长方形设置以卡接支管;
[0015]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若干个垫块,在所述第一端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垫块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插接,以固定所述垫块,所述垫块的厚度比支管的直径大 5-10mm。
[0016]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塑料条和第二塑料条,所述第一塑料条和第二塑料条相互平行且通过所述垫块连接,所述垫块与第一塑料条垂直设置;
[0017]每个所述卡件组中的两个定位卡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塑料条上,另两个所述定位卡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塑料条上。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条和第二塑料条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形成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0019]可选地,四个所述定位卡件形成长方形的宽度和支管的宽度保持一致。
[0020]可选地,若干个所述卡件组以支管的宽度为单位等间距固定。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地源热泵和太阳能集热管,利用地下浅层土壤,通过循环水与土壤进行密闭式热交换,再通过循环水与太阳能的热交换,从而向室内提供冷热源。通过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管、第一分集水器、第二分集水器、毛细管网、新风机组以及储水箱组成一个室内温湿度调节、热水供应的联供系统。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在营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的同时,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同时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使用率,使得系统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建筑节能。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4]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与支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地源热泵;2、第一分集水器;3、第二分集水器;4、毛细管网;5、新风机组;6、储水箱;7、补水泵;8、过滤器;9、太阳能集热管;10、第一阀门;11、缓冲水罐;12、第二阀门;13、连接件;1301、第一塑料条;1302、第二塑料条;14、定位卡件;15、垫块;16、限位槽; 17、限位块;18、通孔;19、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2]参照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地源热泵1、第一分集水器2、太阳能集热管9、第二分集水器3、毛细管网4、新风机组5以及储水箱6。
[0033]所述地源热泵1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集水器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集水器2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管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地源热泵1的第一进水口与太阳能集热管9的出水口连通。
[0034]所述第二分集水器3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1的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集水器3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1的第二进水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分集水器3与毛细管网4连通,以进行室内外热交换。
[0035]所述新风机组5的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新风机组5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调节室内湿度。
[0036]所述储水箱6的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6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向室内提供热水。
[0037]参照图1,具体而言,系统包括地源热泵1、太阳能集热管9、第一分集水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毛细管网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地源热泵(1)、第一分集水器(2)、太阳能集热管(9)、第二分集水器(3)、毛细管网(4)、新风机组(5)以及储水箱(6);所述地源热泵(1)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集水器(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集水器(2)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管(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地源热泵(1)的第一进水口与太阳能集热管(9)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集水器(3)的进水口与地源热泵(1)的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集水器(3)的出水口与地源热泵(1)的第二进水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分集水器(3)与毛细管网(4)连通,以进行室内外热交换;所述新风机组(5)的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新风机组(5)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调节室内湿度;所述储水箱(6)的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6)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向室内提供热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设置有补水泵(7),所述补水泵(7)的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向所述系统补充水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泵(7)的进水口连接有过滤器(8),所述过滤器(8)的滤网目数为80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有第一阀门(10),在所述第一阀门(10)的两端并联有缓冲水罐(11),所述缓冲水罐(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12),以控制经过所述缓冲水罐(11)的水流通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4)包括集管和与集管连接的支管(19),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