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528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其涉及风栅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设置于下风栅上,第一支撑环的上表面与玻璃的下表面配合设置;第一支撑环处设置有若干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限位端定时朝向玻璃的周向侧壁处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利用风栅冷却定型玻璃时,玻璃易发生偏位,从而造成偏位误差,导致冷却后的玻璃较难与窗框的安装配合的问题,具有减少玻璃冷却时存在偏位的隐患,从而提升玻璃冷却后的成型精度,进而便于提升冷却成型的玻璃与窗框的配合精度的效果。精度的效果。精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栅
,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玻璃通常采用钢化玻璃制成。钢化玻璃所采用的玻璃成型方法大多为物理(热)钢化法,通过在钢化炉内将原片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一般在650℃-700℃。然后,保温一定时间,再经过凸模和凹模压制成型。接着弯曲成型玻璃由钢化成型区进入钢化风栅吹风,完成骤冷钢化。
[0003]现有的汽车玻璃钢化风栅的结构包括上风栅、下风栅、上支架和下支架。其中,上支架连接固定上风栅,下支架连接固定下风栅。上风栅具有上风栅面,下风栅上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朝向玻璃的一侧设置有下风栅面,玻璃放置于下风栅面上。上风栅面与玻璃上表面相匹配,下风栅面与玻璃下表面相匹配,上风栅面与下风栅面的中部为吹风口,上风栅和下风栅分别通过吹风口朝向玻璃吹风,使得玻璃冷却硬化。一般,玻璃的下表面为凸面,则支撑环的上表面可设置为凹面。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玻璃在加热和压制成型后被直接放置在支撑环上,上、下风栅随后对玻璃进行冷却硬化。由于在放置时较难定位玻璃在支撑环的位置,使得玻璃偏位的可能性大大的提高;玻璃在支撑环上处于偏位的状态,在冷却定型后其成型面也较为容易产生偏位误差,从而造成冷却后的玻璃较难与车窗的安装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具有减少玻璃冷却时存在偏位的隐患,从而提升玻璃冷却后的成型精度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设置于下风栅上,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上表面与玻璃的下表面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环处设置有若干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端定时朝向玻璃的周向侧壁处抵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环用于支撑玻璃,下风栅通过第一支撑环中间的孔朝向玻璃吹风并冷却玻璃。限位组件用于在玻璃落于第一支撑环上时同时启动并朝向玻璃的外周推动玻璃,使得玻璃定位在指定位置。具有减少玻璃冷却时存在偏位的隐患,从而提升玻璃冷却后的成型精度的效果。玻璃冷却后的成型精度较高,则有利于减少玻璃的废品率,也便于玻璃较好的与窗框安装配合。
[0009]根据玻璃传送至第一支撑环上的时间间隔,设置限位组件启动和复位的时间,使得限位组件定时启动和复位,从而使得玻璃落于第一支撑环上后限位组件可以及时对玻璃进行限位。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
驱动件,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驱动件连接,所述限位驱动件推动所述限位柱朝向玻璃的周向侧壁处抵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驱动件推动限位柱朝向玻璃的外周侧位移,从而纠正玻璃的偏位误差,并使得玻璃在冷却时位置被固定。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往往具有固定形状和尺寸,在限位驱动件与第一支撑环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情况下,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不一定可以较好的推到不同外形和不同厚度的玻璃,采用限位柱可以更好的适配不同外形和厚度的玻璃,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柱即可推到并限位玻璃,适配性和实用性较好。
[0012]本技术方案中的限位驱动件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撑环的上方或者第一支撑环的外周处,均不影响限位柱接触并推动玻璃。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环与下风栅连接固定;
[0014]所述限位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环上,所述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之间;
[0015]所述第一支撑环上对应所述限位柱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环壁厚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沿其轴向穿入所述限位孔内;
[0016]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限位柱沿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位移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驱动件安装于第一支撑环下方的第二支撑环上,连接件使得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形成间距,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伸入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限位柱与限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限位柱通过限位孔伸至第一支撑环上方,当玻璃位于各限位柱围成的区域之间后,限位驱动件推动限位柱朝向玻璃的外周侧位移,直至限位柱的外周抵接并推动玻璃至指定位置。由于限位柱具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较大程度的适配不同厚度的玻璃的冷却。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为可调式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之间间距可调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件设置有多个,通过连接件的可调设置,可以微调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间距,使得整个第一支撑环支撑玻璃的一侧可以较为贴合玻璃的下表面,从而可以较好的提升玻璃的冷却定型后的精度。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栓,所述连接件的周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螺纹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采用螺栓,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螺纹连接,即可调节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的间距,调节较为简单。
[002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贯穿其壁厚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玻璃刚放置在第一支撑环上时,还具有较高的温度,设置散热孔可以便于搭接在第一支撑环上的玻璃可以得到较好的散热,提升比比整体的散热效果。且下风栅吹向玻璃的冷风也可以通过散热孔快速冷却搭接于第一支撑环上表面部位的玻璃。
[002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表面连接有柔性件。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件用于玻璃落于第一支撑环上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玻璃的表面损伤。
[002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周和内周对应开设有安装缺口,相邻所述安装缺口之间形成安装齿,所述柔性件依次嵌入各所述安装缺口内并通过所述安装齿固定设置。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缺口和安装齿配合缠绕柔性件,使得柔性件得到较为稳定的安装。且可以便于在安装完柔性件后,使得柔性件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环的上表面始终平行,从而减小放置在柔性件上的玻璃的定位误差。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9]1.通过第一支撑环和限位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玻璃冷却时存在偏位的隐患,从而提升玻璃冷却后的成型精度的效果;
[0030]2.通过限位驱动件、限位柱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起到定时定向的纠正玻璃的偏位误差,且可以较大程度的适配不同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环(1),所述第一支撑环(1)设置于下风栅上,所述第一支撑环(1)的上表面与玻璃的下表面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环(1)处设置有若干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的限位端定时朝向玻璃的周向侧壁处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柱(41)和限位驱动件(42),所述限位柱(41)与所述限位驱动件(42)连接,所述限位驱动件(42)推动所述限位柱(41)朝向玻璃的周向侧壁处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化成型用的玻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环(2),所述第二支撑环(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环(1)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件(3),所述第二支撑环(2)与下风栅连接固定;所述限位驱动件(42)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上,所述限位驱动件(42)的输出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环(1)和所述第二支撑环(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环(1)上对应所述限位柱(41)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环(1)壁厚设置的限位孔(11),所述限位柱(41)沿其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中王作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飞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