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及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20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1
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及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有效克服现有隧道环向构造缝止水带无法有效、快速定位和无法有效排出构造缝后积水的难题,提高止水带安装质量和防护功能,提高二次衬砌环向构造缝处的施工质量。该快速安装止水带,包括沿隧道构造缝环向设置的快速安装止水带,具有埋入后浇筑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内的左侧翼缘、埋入先浇筑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内的右侧翼缘。左侧翼缘、右侧翼缘的交汇部具有内槽,该内槽的右侧壁与先浇筑二次衬砌的端面相平齐;所述内槽的外侧具有U型槽结构,该U型槽结构内设置环向延伸防结晶排水管,U型槽结构的外端口上固定设置过滤层。U型槽结构、防结晶排水管的中心线与构造缝相重合。结晶排水管的中心线与构造缝相重合。结晶排水管的中心线与构造缝相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及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构造缝的快速安装止水带及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

技术介绍

[0002]一般防水设计中,为确保隧道防水效果,在隧道衬砌施工时,在其构造缝(施工缝、变形缝、沉降缝)处设置有中埋式止水带和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采用止水带目的是防止接缝处出现渗漏水。但实际工程中,由于防水板破损,渗漏水多聚集在构造缝附近,随着渗漏水的水压增大,水宜绕过安装不到位的止水带,产生隧道接缝处渗漏水病害。且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安装方法一直是工程界的一个难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于钢筋混凝土衬砌是在立模板时,通过两根钢筋焊接在隧道二衬钢筋上以来夹紧固定中埋式止水带;但对于素混凝衬砌,只有额外增加端头钢筋来固定止水带夹具和止水带,此方法较为不经济。虽然此方法虽可固定中埋式止水带,但止水带固定的着力点较少,在混凝土的浇筑时,止水带受到流动混凝土不规则、不均匀的力时,会出现止水带松弛或跑模现象,止水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安装和止水效果,后期止水带处易出现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有效克服现有隧道环向构造缝止水带无法有效、快速定位和无法有效排出构造缝后积水的难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的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包括沿隧道构造缝环向设置的快速安装止水带,其特征是:所述快速安装止水带具有埋入后浇筑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内的左侧翼缘、埋入先浇筑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内的右侧翼缘;所述左侧翼缘、右侧翼缘的交汇部具有内槽,该内槽的右侧壁与先浇筑二次衬砌的端面相平齐;所述内槽的外侧具有U型槽结构,该U型槽结构内设置环向延伸防结晶排水管,U型槽结构的外端口上固定设置过滤层;所述U型槽结构、防结晶排水管的中心线与构造缝相重合。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的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以有效提高止水带安装质量和防护功能,提高二次衬砌环向构造缝处的施工质量,消除构造缝处因中埋止水带安装问题引起的质量缺陷问题。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衬砌端头模板的断面呈h型,具有相平行内肢、外肢,两者之间形成容纳偏转左侧翼缘的槽腔;所述内肢的厚度与内槽宽度相适配,其前端抵靠在内槽底壁上;所述外肢的前端抵靠在防水板板面上。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止水带上设置U型槽结构和防结晶排水管,且其中心线与构造缝相重合,具有良好的防水和排水功能,突破传统解决隧道环向构造缝防排水问题的“只防不排、难以安装定位”的模式,做到既防又排双重保障,使得防、排水效果更优;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能很好的满足施工缝、沉降缝的防排水要求,提高止水带施工质量,消除运
营安全隐患,使止水带施工质量更优,为运营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0009]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
[0010]图1是应用本技术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1]图2是本技术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的结构断面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的断面图;
[0013]图4是本技术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15]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隧道构造缝A、快速安装止水带10、左侧翼缘11、右侧翼缘12、内槽13、U型槽结构14、防结晶排水管15、过滤层16、锚固棱17、止水棱18、衬砌端头模板20、内肢21、外肢22、槽腔23、定位凸肩24、隧道初期支护30、先浇筑二次衬砌41、后浇筑二次衬砌42、防水板50、隧道侧沟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参照图1和图4,本技术的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包括沿隧道构造缝A环向设置的快速安装止水带10。参照图2,所述快速安装止水带10具有埋入后浇筑二次衬砌42模筑混凝土内的左侧翼缘11、埋入先浇筑二次衬砌41模筑混凝土内的右侧翼缘12。所述左侧翼缘11、右侧翼缘12的交汇部具有内槽13,该内槽13的右侧壁与先浇筑二次衬砌41的端面相平齐。所述内槽13的外侧具有U型槽结构14,该U型槽结构14内设置环向延伸防结晶排水管15,U型槽结构14的外端口上固定设置过滤层16。所述U型槽结构14、防结晶排水管15的中心线与构造缝A相重合。具有良好的防水和排水功能,突破传统解决隧道构造缝防排水问题的“只防不排、难以安装定位”的模式,做到既防又排双重保障,使得防、排水效果更优。
[0018]参照图1,所述防结晶排水管15的两端引入同侧隧道侧沟51。防结晶排水管15弯入隧道侧沟51方式为,在拱脚处防结晶排水管15先沿纵向弯折延伸不小于30cm长后,再弯折接入隧道侧沟51,避开衬砌端头浇筑模板对排水管的阻挡。
[0019]参照图2,所述左侧翼缘11、右侧翼缘12的正反板面上均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向外凸起的止水棱18,止水棱18沿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所述左侧翼缘11、右侧翼缘12的横向外端具有沿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锚固棱17,锚固棱17的断面呈三角形。
[0020]参照图3和图5,本技术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其断面呈h型,具有相平行的内肢21、外肢22,两者之间形成容纳偏转左侧翼缘11的槽腔23。所述内肢21的厚度与内槽13宽度相适配,其前端抵靠在内槽13底壁上。所述外肢22的前端抵靠在防水板50板面上。所述外肢22的前端具有定位凸肩24。衬砌端头模板20的使用能很好的满足构造缝的止水带安装要求,提高止水带施工质量,消除运营安全隐患,使止水带施工质量更优,为运营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0021]参照图5,快速安装止水带10定位时采用衬砌端头模板20的槽腔23夹住左侧翼缘11,内肢21卡入内槽13内,外肢22前端的定位凸肩24抵在U型槽结构14侧壁上,对防结晶排水管15进行定位。同时,外肢22前端抵靠在在防水板50板面上,起到固定快速安装止水带10
且增加其刚度的作用。待右侧翼缘12埋入先浇筑二次衬砌41中。待其模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取下衬砌端头模板20,左侧翼缘11依靠弹性复位,模筑后浇筑二次衬砌42的混凝土,将左侧翼缘11浇筑其内。
[0022]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及安装用衬砌端头模板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包括沿隧道构造缝(A)环向设置的快速安装止水带(10),其特征是:所述快速安装止水带(10)具有埋入后浇筑二次衬砌(42)模筑混凝土内的左侧翼缘(11)、埋入先浇筑二次衬砌(41)模筑混凝土内的右侧翼缘(12);所述左侧翼缘(11)、右侧翼缘(12)的交汇部具有内槽(13),该内槽(13)的右侧壁与先浇筑二次衬砌(41)的端面相平齐;所述内槽(13)的外侧具有U型槽结构(14),该U型槽结构(14)内设置环向延伸防结晶排水管(15),U型槽结构(14)的外端口上固定设置过滤层(16);所述U型槽结构(14)、防结晶排水管(15)的中心线与构造缝(A)相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构造缝快速安装止水带,其特征是:所述左侧翼缘(11)、右侧翼缘(12)的正反板面上均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向外凸起的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钱宝王桐陈春雷陶伟明焦康杰周忠德朱永东霍建勋夏烈张晓强牛国栋王伟肖陈乾赵世锋赵世猛邱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