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08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筒体内周形成气密封,所述活塞的中间设有拉杆,所述筒体一端设有后盖,所述拉杆穿射于后盖的中心并与后盖转动连接,所述筒体另一端设有出浆口,所述出浆口可拆卸连接有底座,所述活塞靠近后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拉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后盖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对细微裂缝进行修复和加固的效果。方便对细微裂缝进行修复和加固的效果。方便对细微裂缝进行修复和加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因内外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物理结构变化,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混凝土裂缝常见处理方法有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保护法等。
[0003]灌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以及电气化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学性质。
[0004]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1095861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灌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包括若干只密封圈,密封圈与筒体内周形成气密封,活塞中间设有拉杆,拉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筒体上与手柄同一侧设有后盖,拉杆穿过后盖中心,筒体另一端设有出浆口,其出浆口下端形状为楔形。具有填缝质量好、密度高的优点。
[000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灌注浆体时,需要人手动推动拉杆,对于细微裂缝,需要的渗透时间较长,渗透压力较大,上述技术方案无法满足对细微裂缝的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具有方便对细微裂缝进行修复与加固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筒体内周形成气密封,所述活塞的中间设有拉杆,所述筒体一端设有后盖,所述拉杆穿射于后盖的中心并与后盖转动连接,所述筒体另一端设有出浆口,所述出浆口可拆卸连接有底座,所述活塞靠近后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拉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后盖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浆体时,首先将底座固定在裂缝处,抽动拉杆,吸取浆体,再将出浆口连接在底座上,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推动支撑板与活塞,往裂缝中缓慢灌注浆体;底座能够对筒体进行固定,不需要人手持进行灌注,弹簧弹力能够对支撑板提供弹力,实现浆体的自动灌注,解放双手,能够解决细微裂缝渗透慢,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方便对细微裂缝进行修复与加固。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筒体内部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后盖设于上筒体远离下筒体的一侧,所述上筒体远离下筒体的一端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后盖开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后盖,能够调节后盖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弹簧的弹性。后盖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调距大时,弹簧被压缩的的力度较小,弹力较小,灌注
浆体的压力减小;后盖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调小时,弹簧被压缩的的力度较大,弹力较的,灌注浆体的压力增大。旋转后盖,调节弹簧压力,方便适应不同结构的裂缝。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筒体靠近下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取浆体时,支撑板及活塞沿下筒体内壁滑移,支撑板滑移至上筒体时,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抵触,无法再抽取浆体;旋转拉杆,拉杆同时带动支撑板及活塞旋转,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配合在一起,支撑板被固定,弹簧弹力无法将支撑板及活塞弹出,筒体内的浆体不会流出,能够避免在转移筒体时浆体外流的现象。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包括与出浆口相适配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远离筒体的一侧固设有出液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管能够插入裂缝中,方便浆体渗入裂缝的深处,提高加固效果。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液管的形状为锥形,所述出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设计成锥形,能够方便插入裂缝中,出液口开在侧壁上,一方面能够避免在插入出液管时出液口被堵塞,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浆体水平方向的渗透。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浆口的外环面上开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中心孔处开设有与第三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三内螺纹。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灌注浆体时,中心孔对准裂缝,将底座固定在混凝土上,然后将灌有浆体的筒体螺纹连接在底座上,方便连接与拆卸,且螺纹连接牢固。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远离筒体的一侧固设有胶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层能够方便将底座固定在混凝土上,同时能够对裂缝起到加固作用,避免灌注过程中因灌注压力过大造成裂缝变宽的现象。
[002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筒体选用透明塑料材质且在筒体的外环面上固设有刻度。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选用透明材质,一方面便于观察筒体内浆体的含量,方便及时补给浆体;另一方面便于观察弹簧的压缩情况,方便对弹簧进行调节;刻度能够方便了解筒体内浆体的量,记录灌注量。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底座能够对筒体进行固定,不需要人手持进行灌注,弹簧弹力能够对支撑板提供弹力,实现浆体的自动灌注,解放双手,能够解决细微裂缝渗透慢,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方便对细微裂缝进行修复与加固;
[0026]2.旋转后盖,能够调节后盖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弹簧的弹性,后盖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调距大时,弹簧被压缩的的力度较小,弹力较小,灌注浆体的压力减小;后盖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调小时,弹簧被压缩的的力度较大,弹力较的,灌注浆体的压力增大;
[0027]3.胶层能够方便将底座固定在混凝土上,同时能够对裂缝起到加固作用,避免灌注过程中因灌注压力过大造成裂缝变宽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实施例整体剖视示意图。
[0030]图中,1、筒体;11、上筒体;111、第一内螺纹;112、第二内螺纹;12、下筒体;13、拉杆;14、活塞;15、支撑板;151、第二外螺纹;16、后盖;161、第一外螺纹;17、出浆口;171、第三外螺纹;18、刻度;2、底座;21、中心孔;22、出液管;23、出液口;24、第三内螺纹;25、胶层;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包括筒体1和底座2,筒体1用于灌装和注射浆体,底座2用于固定筒体1和加固裂缝。
[0033]参照图1和图2,底座2为圆形且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21,中心孔21处开设有第三内螺纹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设有活塞(14),所述活塞(14)与筒体(1)内周形成气密封,所述活塞(14)的中间设有拉杆(13),所述筒体(1)一端设有后盖(16),所述拉杆(13)穿射于后盖(16)的中心并与后盖(16)转动连接,所述筒体(1)另一端设有出浆口(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口(17)可拆卸连接有底座(2),所述活塞(14)靠近后盖(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拉杆(13)与支撑板(1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5)与后盖(16)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部包括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所述后盖(16)设于上筒体(11)远离下筒体(12)的一侧,所述上筒体(11)远离下筒体(12)的一端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内螺纹 (111),所述后盖(16)开设有与第一内螺纹(111)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1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与加固补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1)靠近下筒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华黄智鹏刘建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大乘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