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91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自动上下料模块、同轴度检测模块、厚度差检测模块、刻字模块、上油模块、物料框定位模块和六轴机器人,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厚度差检测模块、刻字模块、上油模块和物料框定位模块依次沿工作台周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自动上下料模块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所述六轴机器人设置在工作台中部,用于将零件在不同模块之间转移。本申请实现钢斜盘零件检测、刻字、上油、摆框多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减少了人工因素对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程造成的影响。程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设备,具体为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阶梯类零件在生产出后需要对零件进行检测、刻字、上油和摆框等过程,目前该过程全部由人工完成,不但人力成本比较大,人工因素检测过程容易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产品的合格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自动上下料模块、同轴度检测模块、厚度差检测模块、刻字模块、上油模块、物料框定位模块和六轴机器人,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厚度差检测模块、刻字模块、上油模块和物料框定位模块依次沿工作台周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自动上下料模块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所述六轴机器人设置在工作台中部,用于将零件在不同模块之间转移;
[0004]所述自动上下料模块包括底座、链轮、支架和第一电机,所述链轮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至所述支架一端用于带动链轮转动,所述链轮上固定设置若干个间隔均匀的固定块,用于放置零件;
[0005]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移动板、转盘、调速电机、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固定架、第一零件固定凸台、接触式测头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固定设置两条分别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边,所述第一移动板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可在直线导轨上移动,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上的一端,所述调速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另一端,所述调速电机与所述转盘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靠近转盘的端部且对准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在转盘一侧的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零件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靠近转盘位置的一端,所述接触式测头通过测头支架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底部,第一气缸前端推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
[0006]所述厚度差检测模块包括安装座、第二安装板、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气缸、第二移动板、第三直线导轨、第二零件固定凸台、第三气缸、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第一标准球测头、第二标准球测头、第二固定架和气动测头,所述安装座固定至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至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直线导轨平行的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移动板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在第二移动板上,所述第二零件固定凸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三气缸与第三直线导轨平行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板的前端,第三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零件固定凸台;所述第一
限位架固定在第二移动板的一侧,且处于第二零件固定凸台沿第三直线导轨移动方向的一侧,用于对阶梯型零件的上端在移动过程中的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架的一侧,用于对阶梯型零件的下端在移动过程中的限位;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设置在与第一限位架相对的第二移动板的另一侧,且第一标准球测头对准阶梯型零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的一侧,且第二标准球测头对准阶梯型零件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处于第二移动板末端的上方,所述气动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气动测头对准处于第三直线导轨上移动至第二移动板末端的零件;
[0007]所述刻字模块包括固定柱和刻字设备,所述固定柱固定至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厚度差检测模块中的第二固定架上开设中心孔,所述刻字设备设置在所述中心孔上方的固定柱上且对准中心孔下方的零件;
[0008]所述上油模块包括浸油槽、第三固定架、第四气缸、转接柱和第三零件固定凸台,所述浸油槽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浸油槽底部开设进油孔,所述第三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浸油槽一侧的工作台上,所述第四气缸上下固定至所述第三固定架上,所述转接柱的一端水平固定至所述第四气缸推杆的前端,所述第三零件固定凸台固定设置在转接柱的另一端;
[0009]所述物料框定位模块包括转动机构、转动板、沥油槽和物料框,所述转动机构设在工作台上,所述转动板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上,转动板可在转动机构上转动,所述沥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两端,所述物料框活动设置在所述沥油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上下料模块还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防止零件在链轮上传动过程中的掉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五气缸,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下方与所述调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下方与所述转盘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五气缸设置在所述测头支架上,第五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式测头,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可保证转盘转速的稳定,提高同轴度检测的精确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厚度差检测模块中的第一限位架和所述第二限位架均呈倒L型,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的竖直端固定至第二安装板的侧边,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的水平端的前端开设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分别设置滑动销,所述第二移动板末端的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挡块,用于对第二零件固定凸台在移动过程中的限位,便于进行检测和刻字。
[0013]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框定位模块中的转动机构包括转轴、第三齿轮、第六气缸和齿板,所述转轴固定至工作台上且贯穿工作台,转轴上方连接所述转动板,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工作台下方的转轴上,所述第六气缸固定至所述工作台下方,所述齿板与所述第六气缸的推杆连接,第三齿轮与所述齿板啮合连接,通过第六气缸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转动板带动物料框转动,实现满框和空框之间的更换。
[0014]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还包括转移孔、储物柜、料斗和转接台,所述转移孔包括多个分别开设在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所述厚度差检测模块和所述上油模块的侧边的工作台上,所述储物柜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不合格的零件通过六轴机器人抓取放置所述转移孔内落入所述储物柜内,所述转接台设置在工作台的一侧,所述料斗倾斜设置在所述转接台上,用于对装满零件的物料框进行转移。
[0015]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边缘沿周向开设连通的汇油槽,工作台上设置连通所述汇油槽的汇油孔,所述汇油孔下方的储物柜内连接用于收集油的管道,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沥油槽的一侧边缘设置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下方边缘连接所述汇油槽,所述每个沥油槽的底部边缘开设集油孔,所述集油孔的下方对准所述倾斜板,汇油槽用于对整个生产过程中零件在不同模块之间转移过程中滑落的防锈油进行收集。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实现了零件检测、刻字、上油、摆框多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减少了人工因素对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自动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自动上下料模块、同轴度检测模块、厚度差检测模块、刻字模块、上油模块、物料框定位模块和六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厚度差检测模块、刻字模块、上油模块和物料框定位模块依次沿工作台周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自动上下料模块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所述六轴机器人设置在工作台中部,用于将零件在不同模块之间转移;所述自动上下料模块包括底座、链轮、支架和第一电机,所述链轮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至所述支架一端用于带动链轮转动,所述链轮上固定设置若干个间隔均匀的固定块,用于放置零件;所述同轴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移动板、转盘、调速电机、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固定架、第一零件固定凸台、接触式测头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固定设置两条分别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边,所述第一移动板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可在直线导轨上移动,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上的一端,所述调速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另一端,所述调速电机与所述转盘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靠近转盘的端部且对准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在转盘一侧的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零件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靠近转盘位置的一端,所述接触式测头通过测头支架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底部,第一气缸前端推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厚度差检测模块包括安装座、第二安装板、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气缸、第二移动板、第三直线导轨、第二零件固定凸台、第三气缸、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第一标准球测头、第二标准球测头、第二固定架和气动测头,所述安装座固定至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至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直线导轨平行的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移动板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在第二移动板上,所述第二零件固定凸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三气缸与第三直线导轨平行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板的前端,第三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零件固定凸台;所述第一限位架固定在第二移动板的一侧,且处于第二零件固定凸台沿第三直线导轨移动方向的一侧,用于对阶梯型零件的上端在移动过程中的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架的一侧,用于对阶梯型零件的下端在移动过程中的限位;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设置在与第一限位架相对的第二移动板的另一侧,且第一标准球测头对准阶梯型零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标准球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标准球测头的一侧,且第二标准球测头对准阶梯型零件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处于第二移动板末端的上方,所述气动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气动测头对准处于第三直线导轨上移动至第二移动板末端的零件;所述刻字模块包括固定柱和刻字设备,所述固定柱固定至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厚度差检测模块中的第二固定架上开设中心孔,所述刻字设备设置在所述中心孔上方的固定柱上且对准中心孔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娟杨家向邓凌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