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68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库清淤装置,包括装载船,装载船上设有用来从水库底采取淤泥的采泥机构、用来对淤泥进行搅拌固化的搅拌机构、用来对淤泥进行升温脱水的烘干机构以及用来对淤泥进行压缩成型的压缩机构;采泥机构取淤泥后把淤泥传输到搅拌机构进行搅拌固化,淤泥固化后送入烘干机构进行升温脱水,最后进入压缩机构压缩成型,压缩成型后的淤泥块可以进行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固化剂脱水、升温脱水、物理压缩脱水三个阶段,使得淤泥脱水效果更好,且经过固化剂脱水后可以使得有害物质很难再次淋滤和溶解形成二次污染,更环保。更环保。更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库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库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库的开发和利用需求越来越大,在水库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延长,很多水库因泥沙淤积问题蓄水效能大幅度降低,相当一部分水库因严重的泥沙淤积而失去正常的蓄水功能,而且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很多污染物沉入水库底混入淤泥中。
[0003]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6971302U公开了一种水库清淤装置,包括装载船,所述装载船顶端分别设有处理箱和淤泥箱,通过吸盘内抽淤管和喷水管在污泥泵和水泵联动下,使得水库淤泥能有效流入淤泥箱内,在第二伸缩电机和旋转电机联动下的下搅拌叶,使得淤泥中的液体通过第二过滤板过滤到第三过滤板,液体通过排水口流出,而第一伸缩电机联动下的压板,使得淤泥在第一过滤板上进行挤压,使得液体通过排水口流出。
[0004]根据国际国内的淤泥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物理脱水、加热烧结和添加固化剂三种。处理大量淤泥的最好办法是将淤泥固化处理,也就是通过向淤泥中加入固化材料使其达到固化,固化后淤泥透水系数很小,使得有害物质很难再次淋滤和溶解形成二次污染,因此,淤泥固化处理技术是一种环保的新技术。
[000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整个方案通过物理脱水法,处理淤泥的效果不好,且无法保证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再次淋滤、溶解形成二次污染。
[0006]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淤泥效果更好的水库清淤装置。
[0008]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9]一种水库清淤装置,包括装载船,所述装载船上设有采泥机构、搅拌机构、烘干机构、压缩机构,
[0010]采泥机构,用来从水库底采取淤泥,包括抽淤泵、用来吸取水库底淤泥的吸淤盘,抽淤泵上设有抽淤口与出淤口,抽淤泵的抽淤口与吸淤盘之间连接有抽淤管;
[0011]搅拌机构,用来对淤泥进行搅拌固化,搅拌机构内通入用来与淤泥混合并固化淤泥的固化剂,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上设有第一淤泥进口与固化剂进口,所述搅拌桶顶部中央处设置有搅拌驱动电机,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用来搅拌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体,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设有与抽淤泵出淤口连通的第一淤泥出口;
[0012]烘干机构,用来对淤泥进行升温脱水,所述烘干机构上设有第二淤泥进口和第二淤泥出口,所述第二淤泥进口与第一淤泥出口连通,所述烘干机构内设有用来对淤泥进行烘干的烘干机;
[0013]压缩机构,用来对淤泥进行压缩成型,压缩机构上设有第三淤泥进口和第三淤泥出口,第三淤泥进口与第二淤泥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伸缩电机,伸缩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缩板,压缩板用来对淤泥进行压缩成型;
[0014]所述第一淤泥出口与第二淤泥进口之间、第二淤泥出口与第三淤泥进口之间均设有淤泥泵。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泥机构采取淤泥后把淤泥传输到搅拌机构进行搅拌固化,淤泥固化后送入烘干机构进行升温脱水,最后进入压缩机构压缩成型;淤泥泵的设置可以实现搅拌机构与烘干机构之间、烘干机构与压缩机构之间淤泥的传递,以及对于传送淤泥通道具有启闭功能。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驱动电机为双向同步电机,所述搅拌体包括用来搅拌淤泥的传动杆,所述双向同步电机的顶部设置有顶部电机轴,所述顶部电机轴的顶部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相匹配的传动带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左右两侧都设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通过衔接杆与传动杆相连,两组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分别贯穿设置在搅拌桶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传动杆置于搅拌桶内腔段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均通过轴承设置有支撑柱,且传动杆的底部与轴承的轴承内圈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与轴承外圈相连接,且支撑柱的底部与搅拌桶的内腔底部固定焊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桶的顶部设置了双向同步电机,双向同步电机的顶部通过顶部电机轴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与传动带带动两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使传动杆上设置的搅拌叶片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搅拌的效果,在搅拌桶的内腔左右侧进行搅拌,可以增加搅拌的速度。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双向同步电机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电机轴,底部电机轴贯穿搅拌桶的顶部,所述搅拌体还包括用来搅拌淤泥的搅拌杆,所述底部电机轴与搅拌杆相连,所述搅拌杆的外壁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搅拌叶片。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同步电机底部通过底部电机轴传动连接搅拌杆,搅拌杆的外壁设置有搅拌叶片,在搅拌桶的内腔中部进行搅拌,配合左右两侧传动杆,可达到快速有效的均匀搅拌固化剂与淤泥,使其充分的搅拌在一起的效果。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传动杆与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的布置方向相同。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传动杆与搅拌杆周围的淤泥均沿着一个方向被搅拌,但是传动杆与搅拌杆是相邻的,它们之间的淤泥受到的搅拌力恰好相反,可以使得固化剂与淤泥的搅拌更加的充分,从而使得淤泥的固化效果更好。
[002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烘干机构为烘干桶,所述第二淤泥进口设在烘干桶的顶部,所述第二淤泥出口设在烘干桶的底部,第二淤泥进口与第二淤泥出口之间连通有淤泥传输管,淤泥传输管从第二淤泥进口沿烘干桶的内壁螺旋向下延伸最终到达第二淤泥出口。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设置淤泥传输管,增加了淤泥的受温面,有利于淤泥的升温脱水。
[002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烘干机设置在所述烘干桶的
中轴线上。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烘干机居中设置可以使得位于烘干桶内各部位的淤泥受热均匀,有利于淤泥的升温脱水。
[002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淤泥传输管的管壁采用滤水材料。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淤泥传输管在升温过后,过盈的水从淤泥传输管中滴落下来。
[002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淤盘上设有隔断罩。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断罩避免了吸淤盘吸取淤泥时对水质的破坏。
[003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机构、烘干机构、压缩机构的底部都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有过滤网。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便于各机构内过多的水向外流出,过滤网阻止淤泥随水向外一起流出。
[003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电机设置在压缩机构的顶部,所述压缩机构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清淤装置,包括装载船(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船(1)上设有采泥机构(2)、搅拌机构(3)、烘干机构(4)、压缩机构(5),采泥机构(2),用来从水库底采取淤泥,包括抽淤泵(21)、用来吸取水库底淤泥的吸淤盘(22),抽淤泵(21)上设有抽淤口与出淤口,抽淤泵(21)的抽淤口与吸淤盘(22)之间连接有抽淤管(23);搅拌机构(3),用来对淤泥进行搅拌固化,搅拌机构(3)内通入用来与淤泥混合并固化淤泥的固化剂,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搅拌桶(31),所述搅拌桶(31)上设有第一淤泥进口(32)与固化剂进口(33),所述搅拌桶(31)顶部中央处设置有搅拌驱动电机(34),搅拌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有用来搅拌淤泥与固化剂的搅拌体(35),所述搅拌桶(31)的底部设有与抽淤泵(21)出淤口连通的第一淤泥出口(37);烘干机构(4),用来对淤泥进行升温脱水,所述烘干机构(4)上设有第二淤泥进口(42)和第二淤泥出口(43),所述第二淤泥进口(42)与第一淤泥出口(37)连通,所述烘干机构(4)内设有用来对淤泥进行烘干的烘干机(44);压缩机构(5),用来对淤泥进行压缩成型,压缩机构(5)上设有第三淤泥进口(51)和第三淤泥出口(52),第三淤泥进口(51)与第二淤泥出口(43)连通,所述压缩机构(5)包括伸缩电机(53),伸缩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有伸缩杆(54),伸缩杆(54)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缩板(55),压缩板(55)用来对淤泥进行压缩成型;所述第一淤泥出口(37)与第二淤泥进口(42)之间、第二淤泥出口(43)与第三淤泥进口(51)之间均设有淤泥泵(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驱动电机(34)为双向同步电机(341),所述搅拌体(35)包括用来搅拌淤泥的传动杆(351),所述双向同步电机(341)的顶部设置有顶部电机轴(342),所述顶部电机轴(342)的顶部设置有主动齿轮(344),所述主动齿轮(344)通过相匹配的传动带(346)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345),所述主动齿轮(344)的左右两侧都设有所述从动齿轮(345),所述从动齿轮(345)的轴心通过衔接杆与传动杆(351)相连,两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铭炅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