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止通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66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包括阴接头组件和阳接头组件。阴接头组件包括阴接头壳体、第一弹簧和第一推动件。阴接头壳体具有第一内连接口,第一弹簧与第一推动件位于阴接头壳体内,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按压于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阴接头壳体的内部,第一推动件能够按压于第一内连接口并密封第一内连接口。阳接头组件包括阳接头壳体、第二弹簧和第二推动件。阳接头壳体具有第二内连接口,第二弹簧与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位于阳接头壳体内。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按压于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阳接头壳体的内部,第二推动件能够按压于第二内连接口并密封第二内连接口,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一内连接口并按压于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另一端。另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止通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止通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电池整包快换需求也在增长,在拆卸、换包工作时,进出口接头必须两端都有通断的能力。在新能源电池包进出口和充电桩模块接口处需要用接头来连接管路,冷却电池包和充电模块。密封不泄漏是其连通时基本功能。因为考虑到需要检修、换包的情况,拆卸接头时冷却介质是不能流出来的,如果流出不仅污染设备,万一碰到线路造成短路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就需要一款接头不仅连通时能安全工作,拆卸时也需要两端都能密封,不让液体流出。目前有应用的是工业级单向止通接头,金属材质,通径小,价格高,压降大,应用于上述提到的领域不切实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与充电模块之间的接头无法满足双向密封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向止通接头。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0006]阴接头组件,所述阴接头组件包括阴接头壳体、第一弹簧和第一推动件,所述阴接头壳体具有第一外连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位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阴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一内连接口;
[0007]阳接头组件,所述阳接头组件包括阳接头壳体、第二弹簧和第二推动件,所述阳接头壳体具有第二外连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阳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阳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内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表面为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密封圈。
[0009]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具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弹簧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于多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柱形成的环上。
[0010]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壁具有多个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推动件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导向块,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块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
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槽。
[0011]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沿周向固定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四周。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
[0013]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包括第一外接头壳体与第一内接头壳体,所述第一外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外接头壳体上,所述第一内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内接头壳体上,所述第一外接头壳体与所述第一内接头壳体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0014]较佳地,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外周面为竹节结构。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外密封槽,所述第一外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外密封圈。
[0016]较佳地,所述第二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推动件由尖端部与按压部组成,所述尖端部固定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中连接于所述尖端部的表面为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密封圈。
[0017]较佳地,所述按压部中朝向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
[0018]较佳地,所述阳接头壳体的第二内连接口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装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按压于所述阳接头壳体与所述阴接头壳体之间。
[0019]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中连接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一端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有两个相对设置并贯通的卡簧槽,所述阳接头壳体上沿周向开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卡簧槽位置正对,所述双向止通接头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穿过两个所述卡簧槽并卡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0020]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1]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阴接头壳体和阳接头壳体内分别设置弹簧和推动件能够实现阴接头组件和阳接头组件相连接时,双向止通接头处于导通状态,而阴接头壳体和阳接头壳体相分离时,两者皆处于密封隔断状态。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止通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止通接头在一位置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止通接头在另一位置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接头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内接头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阴接头组件100
[0029]阴接头壳体110
[0030]第一外连接口111
[0031]第一内连接口112
[0032]第一密封槽113
[0033]第一弹簧固定柱114
[0034]第一导向槽115
[0035]加强筋116
[0036]第一外接头壳体117
[0037]第一内接头壳体118
[0038]第一外密封槽119
[0039]第一弹簧120
[0040]第一推动件130
[0041]第一密封面131
[0042]第一导向块132
[0043]第一密封圈140
[0044]第一外密封圈150
[0045]卡簧槽160
[0046]阳接头组件200
[0047]阳接头壳体210
[0048]第二外连接口211
[0049]第二内连接口212
[0050]第二密封槽213
[0051]第二弹簧固定柱214
[0052]第二导向槽215
[0053]第二外接头壳体216
[0054]第二内接头壳体217
[0055]第二外密封槽218
[0056]第三密封槽219
[0057]第二弹簧220
[0058]第二推动件230
[0059]第二密封面231
[0060]第二导向块232
[0061]尖端部233
[0062]按压部234
[0063]第二密封圈240
[0064]第三密封圈250
[0065]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阴接头组件,所述阴接头组件包括阴接头壳体、第一弹簧和第一推动件,所述阴接头壳体具有第一外连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位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阴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一内连接口;阳接头组件,所述阳接头组件包括阳接头壳体、第二弹簧和第二推动件,所述阳接头壳体具有第二外连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阳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阳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内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表面为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具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弹簧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于多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柱形成的环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壁具有多个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推动件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导向块,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块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瑾徐正杰李扬眉武东黄崇洋周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