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65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其包括一气浮池,气浮池内设有至少一个排放口;一排放机构,排放机构包括主干管和至少一条排放管,排放管分别与排放口和主干管相连通,排放管上设有排放阀,主干管上设有主干阀;一溶气机构,溶气机构包括溶气罐、溶气泵、溶气管、通气管和冲洗管,溶气管分别与溶气罐和气浮池相连通,通气管分别与溶气泵和溶气罐相连通,通气管上设有进口阀,冲洗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与通气管相接,且第一管口位于进口阀和溶气泵之间,第二管口与排放管相通,且第二管口位于排放阀远离排放口的一侧,冲洗管上设有冲洗阀。解决排泥管、排渣管堵塞的问题。排渣管堵塞的问题。排渣管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墨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墨废水一直是国内众多环保工作者及管理部门关注的难题。此类废水成分复杂,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生物降解性很低,大多具有潜在毒性,是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由于此类废水主要含有油类、COD等污染物,常规采用“气浮”工艺去除油类和部分悬浮物。
[0003]常规气浮装置是经加药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气浮的混合区,与释放后的溶气水混合接触,使絮凝体粘附在细微气泡上,上浮形成浮渣,中下层清水经集水器流至清水池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气水使用,剩余清水通过溢流口流出。部分絮体以污泥的形式,沉淀于底部,通过排泥方式排出系统。但在处理油墨废水等高粘度、高悬浮物和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时,普遍存在重力排泥、排渣不彻底,排泥管、排渣管结垢导致通量减少,排泥管、排渣管堵塞引起局部排泥短路等问题,最终导致浮渣、污泥无法外排,需停机疏通管道,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其包括一气浮池,所述气浮池内设有至少一个排放口;一排放机构,所述排放机构包括主干管和至少一条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分别与所述排放口和所述主干管相连通,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排放阀,所述主干管上设有主干阀;一溶气机构,所述溶气机构包括溶气罐、溶气泵、溶气管、通气管和冲洗管,所述溶气管分别与所述溶气罐和所述气浮池相连通,所述通气管分别与所述溶气泵和所述溶气罐相连通,所述通气管上设有进口阀,所述冲洗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通气管相接,且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进口阀和所述溶气泵之间,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排放管相通,且所述第二管口位于所述排放阀远离所述排放口的一侧,所述冲洗管上设有冲洗阀。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排放口包括排渣口和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气浮池的底部,所述排渣口位于所述排泥口上方,所述排放管包括排渣管和排泥管,所述排渣管与所述排渣口相连接,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排泥口相连接,所述排放阀包括排渣阀和排泥阀,所述排渣阀位于所述排渣管上,所述排泥阀位于所述排泥管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主干管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排放管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池设有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包括电机、刮板和至少一圈链
条,所述刮板固定于所述链条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链条传动,所述排渣口位于所述刮板的前进方向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池内设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位于所述刮板的前进方向上,所述排渣口位于所述排渣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池内设有两条上传动轴和两条下传动轴,所述链条套在所述上传动轴和所述下传动轴上,所述链条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分别与两个上传动轴相接触,所述下半部分别与两个下传动轴相接触,所述排渣口位于与所述上半部的前进方向上,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下半部的前进方向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刮板相对于所述链条的传动方向倾斜,且所述刮板朝所述链条的传动方向倾斜。
[0013]进一步地,所述溶气泵的出口压力在0.4~0.6MPa之间。
[0014]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S01、关闭进口阀、排渣阀和排泥阀,打开主干阀和冲洗阀,打开溶气泵,将溶气泵出口压力调整到0.5MPa以上,等待溶气泵工作一段时间后,关闭溶气泵;S02、若清洗排渣管,则关闭主干阀、进口阀和排泥阀,打开排渣阀和冲洗阀,将溶气泵出口压力调整到0.5MPa以上;若清洗排泥管,则关闭主干阀、进口阀和排渣阀,打开排泥阀和冲洗阀,将溶气泵出口压力调整到0.5MPa以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不新增额设备,不增加运行成本的前提下,解决排泥管、排渣管堵塞的问题,适用于油墨废水等高粘度、高悬浮物和高浓度的废水,具有使用范围广、排渣排泥效果好,防止排泥、排渣管堵塞,在气浮池排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6]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示意图;
[0019]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局部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其包括气浮池1、排放机构2和溶气机构3。所述气浮池1内设有四个排放口,其中包含一个排渣口14和三个排泥口15,所述排泥口15位于所述气浮池1的底部,所述排渣口14位于所述排泥口15上方。所述气浮池1内设有两条上传动轴11和两条下传动轴12,所述上传动轴11位于所述下传动轴12上方,所述上传动轴11和所述下传动轴12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上传动轴11和所述下传动轴12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上传动轴11和所述下传动轴12沿气浮池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渣口14位于所述上传动轴11的一侧,所述排泥口15位于所述下传动轴12下方。
[0021]如图1-2所示,所述气浮池1设有刮泥机构4,所述刮泥机构4包括电机41、两圈链条42和多个刮板43,所述链条42套在所述上传动轴11和所述下传动轴12上,且所述上传动轴11的相对两端各有一条链条42,所述上传动轴11和所述下传动轴12的表面皆设有多个啮齿
所述啮齿与所述链条42相啮合。所述电机41位于所述上传动轴11的上方,其中一个上传动轴11的一侧设有带动齿轮,所述电机41与所述带动齿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电机41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带动齿轮转动,所述上传动轴11随所述带动齿轮转动而转动,从而给所述链条42的传动提供动力,所述链条42带动所述下传动轴12转动。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气浮池1的长度在两个上传动轴11之间或者在两个下传动轴12之间增加若干个辅助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皆与所述上传动轴11平行,且所述从动轴的表面皆与所述链条42啮合,所述从动轴可以支撑所述链条42,确保所述链条42平稳传动。
[0022]如图1-2所示,多个刮板43间隔分布在所述链条42上,所述刮板43为长条状,所述刮板4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传动轴1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每块刮板43与两条链条42相固定,所述刮板43位于所述链条42远离所述上传动轴11和所述下传动轴12的一侧。所述链条42分为上半部421、下半部422和过渡段423,所述上半部421和所述下半部422通过所述过渡段423相连接,所述上半部421和所述下半部422分别与两个下传动轴12相接触,由于在实际使用中,所述链条42是在不断传动中,所以所述上半部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浮池,所述气浮池内设有至少一个排放口;一排放机构,所述排放机构包括主干管和至少一条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分别与所述排放口和所述主干管相连通,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排放阀,所述主干管上设有主干阀;一溶气机构,所述溶气机构包括溶气罐、溶气泵、溶气管、通气管和冲洗管,所述溶气管分别与所述溶气罐和所述气浮池相连通,所述通气管分别与所述溶气泵和所述溶气罐相连通,所述通气管上设有进口阀,所述冲洗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通气管相接,且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进口阀和所述溶气泵之间,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排放管相通,且所述第二管口位于所述排放阀远离所述排放口的一侧,所述冲洗管上设有冲洗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包括排渣口和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气浮池的底部,所述排渣口位于所述排泥口上方,所述排放管包括排渣管和排泥管,所述排渣管与所述排渣口相连接,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排泥口相连接,所述排放阀包括排渣阀和排泥阀,所述排渣阀位于所述排渣管上,所述排泥阀位于所述排泥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油墨废水气浮泥渣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主干管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瑞锋王壮宇王文锋吴冷西储雪松陈杏彭彩霞潘夏玲郑志彬李翔房乐苗陈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