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60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该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横向缚筒,所述横向缚筒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横向缚筒顶部的连接口内插入有纵向缚筒,且纵向缚筒为两个对称形状结构,所述纵向缚筒的外壁且位于横向缚筒的内部焊接有内抵板,所述内抵板的形状与横向缚筒的形状相适配,该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通过横向缚筒与纵向缚筒的结合,可形成“T”形状、“十”形状和“一”形状,方便对古建筑多种柱状构件进行修复加固,适用范围更佳,同时安装便捷,实用性更佳,可调位置的紧固板在安装后可抵触古建筑构件,加固效果更佳。佳。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绝大多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主要表现为木材开裂、槽朽、构件变形、节点拔榫的形式,使得木结构古建筑结构性能严重退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修缮加固,古建筑的历史悠久文化价值较高,因此一般的加固要在不接触瓦顶和不拆动构架的基础上,直接对木架整体进行加固,是一种最合理的加固方式,申请号为CN201921015898.4的一种古建筑加固装置,只能固定“T”形状的构件,适用范围局限,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横向缚筒,所述横向缚筒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横向缚筒顶部的连接口内插入有纵向缚筒,且纵向缚筒为两个对称形状结构,所述纵向缚筒的外壁且位于横向缚筒的内部焊接有内抵板,所述内抵板的形状与横向缚筒的形状相适配,且内抵板的外壁紧贴横向缚筒的内壁,所述纵向缚筒和横向缚筒的连接处均固定有连接条,且连接条的内部贯穿有螺栓,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缚筒和纵向缚筒的内部均设置有环形阵列的且为弧状的紧固板,所述紧固板的外壁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紧固弹簧,紧固板在紧固弹簧和伸缩杆的限定后向该装置的内部运动,可对加固的柱状结构进行加固,始终使柱状结构处于被紧缚状态,避免该装置与构件之间松动影响加固效果。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杆远离紧固板的一端固定有挡板,且挡板的另一侧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紧固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筒,且螺筒的另一端与横向缚筒活动连接,操作者手指拨动螺筒使其旋转,可控制螺筒与螺杆的总体长度,从而控制了伸缩杆及紧固板与横向缚筒或纵向缚筒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外径的柱状结构进行加固,增加了单种型号结构的加固适用范围。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缚筒的外壁且位于横向缚筒的外部安装有外抵块,抵板与外抵块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与横向缚筒相适配,内抵板与外抵块将横向缚筒的两侧抵触,利于保证横向缚筒与纵向缚筒之间位置的固定,保证加固效果。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板的内壁粘接有橡胶板,且橡胶板的弧度与紧固板一致,橡胶板将硬质的紧固板与古建筑构件隔开,避免加固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损坏。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缚筒顶部的外径与横向缚筒一致,纵
向缚筒底部的外径小于横向缚筒的外径,纵向缚筒可与横向缚筒稳定连接,保证加固效果。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2]1、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横向缚筒与纵向缚筒的结合,可形成“T”形状、“十”形状和“一”形状,方便对古建筑多种柱状构件进行修复加固,适用范围更佳,安装该装置时先将顶侧与底侧的纵向缚筒固定,再将横向缚筒套于古建筑的柱状构件上,同时横向缚筒插入内抵板和外抵块之间,即可完成安装,操作简便迅速,实用性更佳。
[0013]2、该技术在使用时紧固板在紧固弹簧和伸缩杆的限定后向该装置的内部运动,可对加固的柱状结构进行加固,始终使柱状结构处于被紧缚状态,避免该装置与构件之间松动影响加固效果。
[0014]3、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拨动螺筒使其旋转,可控制螺筒与螺杆的总体长度,从而控制了伸缩杆及紧固板与横向缚筒或纵向缚筒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外径的柱状结构进行加固,增加了单种型号结构的加固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9]其中:1横向缚筒、2纵向缚筒、3内抵板、4外抵块、5连接条、6紧固板、7伸缩杆、 8紧固弹簧、9螺杆、10螺筒、11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1]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横向缚筒1,横向缚筒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口,横向缚筒1顶部的连接口内插入有纵向缚筒2,且纵向缚筒2为两个对称形状结构,纵向缚筒2顶部的外径与横向缚筒1一致,纵向缚筒2底部的外径小于横向缚筒1的外径,纵向缚筒2可与横向缚筒1稳定连接,保证加固效果,纵向缚筒2的外壁且位于横向缚筒1的内部焊接有内抵板3,内抵板3的形状与横向缚筒1的形状相适配,且内抵板3的外壁紧贴横向缚筒1的内壁,纵向缚筒2的外壁且位于横向缚筒1的外部安装有外抵块4,抵板3与外抵块4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与横向缚筒1相适配,内抵板3与外抵块4将横向缚筒1的两侧抵触,利于保证横向缚筒1与纵向缚筒2之间位置的固定,保证加固效果,纵向缚筒2和横向缚筒1的连接处均固定有连接条5,且连接条5的内部贯穿有螺栓,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横向缚筒1与纵向缚筒2的结合,可形成“T”形状、“十”形状和“一”形状,方便对古建筑多种柱状构件进行修复加固,适用范围更佳,安装该装置时先将顶侧与底侧的纵向缚筒2固定,再将横向缚筒1套于古建筑的柱状构件上,同时横向缚筒1插入内抵板3和外抵块4之间,即可完成安装,操作简便迅速,实用性更佳,横向缚筒1和纵向缚筒2的内部均设置有环形阵列的且为弧状的紧固板6,紧固板6的内壁粘接有橡胶板11,且橡胶板11的弧度与紧固板6一致,橡胶板11将硬质的紧固板6与古建筑构件隔开,避
免加固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损坏,紧固板6的外壁连接有伸缩杆7,且伸缩杆7的外壁套接有紧固弹簧8,紧固板6在紧固弹簧8和伸缩杆7的限定后向该装置的内部运动,可对加固的柱状结构进行加固,始终使柱状结构处于被紧缚状态,避免该装置与构件之间松动影响加固效果,伸缩杆7远离紧固板6的一端固定有挡板,且挡板的另一侧固定有螺杆9,螺杆9远离紧固板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筒10,且螺筒10的另一端与横向缚筒1活动连接,操作者手指拨动螺筒10使其旋转,可控制螺筒10与螺杆9的总体长度,从而控制了伸缩杆7及紧固板6与横向缚筒 1或纵向缚筒2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外径的柱状结构进行加固,增加了单种型号结构的加固适用范围。
[0022]工作原理:
[0023]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顶侧与底侧的纵向缚筒2固定,再将横向缚筒1套于古建筑的柱状构件上,根据古建筑柱状构件的外径旋转螺筒10调节紧固板6的位置,拧紧连接条5 上的螺栓即可固定,再将横向缚筒1套于古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横向缚筒(1),所述横向缚筒(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横向缚筒(1)顶部的连接口内插入有纵向缚筒(2),且纵向缚筒(2)为两个对称形状结构,所述纵向缚筒(2)的外壁且位于横向缚筒(1)的内部焊接有内抵板(3),所述内抵板(3)的形状与横向缚筒(1)的形状相适配,且内抵板(3)的外壁紧贴横向缚筒(1)的内壁,所述纵向缚筒(2)和横向缚筒(1)的连接处均固定有连接条(5),且连接条(5)的内部贯穿有螺栓,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构件修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缚筒(1)和纵向缚筒(2)的内部均设置有环形阵列的且为弧状的紧固板(6),所述紧固板(6)的外壁连接有伸缩杆(7),且伸缩杆(7)的外壁套接有紧固弹簧(8)。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烨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