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辅助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450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包括的第一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至与方向盘连接的传动杆端部,第一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推杆的一端连接,且第一传动机构上设置有转向轴孔,通过该转向轴孔与车身前部连接;第一、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车身前部的羊角系统连接,由推杆推动羊角系统向左或向右运动,进而带动前部车轮进行左转或右转;转向力传递机构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传动机构上,转向力传递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传动机构上,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三、第四推杆的一端连接,第三、第四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后部的羊角系统连接,推杆带动后部的羊角系统,进而带动后部车轮进行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大的转向半径。且具有较大的转向半径。且具有较大的转向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辅助转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特别是关于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转向系统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的转向系统的转向半径受限,仅由车载控制系统进行转向控制,并不适合各种地形的转向使用,无法实现较大的转向半径,这样会存在某些特殊地形时造成转向效果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大的转向半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推杆、转向轴孔、羊角系统、转向力传递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羊角系统设置为四个,分别与四个车轮连接;所述推杆设置有第一所述推杆至第四所述推杆共四根;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至与方向盘连接的传动杆端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设置有所述转向轴孔,通过该转向轴孔与车身前部连接;第一、第二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车身前部的所述羊角系统连接,由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羊角系统向左或向右运动,进而带动前部车轮进行左转或右转;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三、第四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第三、第四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后部的所述羊角系统连接,所述推杆带动后部的所述羊角系统,进而带动后部车轮进行转向。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万向节、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传动板和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方向盘连接的所述传动杆的端部通过所述万向节与所述主动轴的端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所述主动轴上,由所述方向盘通过所述传动杆和主动轴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板的顶部,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板一体成型,构成工字型结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板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动;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中心处设置有所述转向轴孔,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所述转向轴孔轴连接在车身的前端;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由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推动第一所述推杆或第二所述推杆向外推动,实现前轮的向左或向右的辅助转向;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板上,由所述第一传动板将向左或向右的推力传递至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
[0006]进一步,所述从动齿轮采用扇形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板、传动轴孔、传动板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传动板由三角板和直板构成,所述直板平行设置在所述三角板的顶部,两者之
间具有间隙,位于两者的中部都设置有所述传动轴孔,通过该传动轴孔将所述第二传动板轴连接在车身的后端;所述直板与所述三角板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传动板连接杆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传动板连接杆上,由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板向左或向右转动;位于所述三角板的背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端,第三、第四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上,由所述三角板的转动推动第三所述推杆或第四所述推杆向外推动,实现后轮的向左或向右的辅助转向。
[0008]进一步,所述三角板采用倒等腰三角形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由两根转向管线构成;两根所述转向管线呈交叉设置,其中一根所述转向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中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的左端连接,该转向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中位于右侧的所述传动板连接杆上,将左前轮与右后轮实现同步转向;另一根所述转向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中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的右端连接,该转向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中位于左侧的所述传动板连接杆上,将右前轮与左后轮实现同步转向。
[0010]进一步,每个所述羊角系统都包括摆臂、连接臂、大臂和气缸连杆;所述摆臂的第一端与一所述车轮的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18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大臂的第二端与车身连接;且所述气缸连杆设置在所述大臂与所述连接臂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摆臂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所述摆臂的第一端设置为轴承结构,用于与所述车轮的转轴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轴孔,且所述第一轴孔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通过该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轴与所述摆臂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臂采用直角型结构,所述连接臂的两直角边端交汇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轴孔,该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配合,将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摆臂轴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直角边端部设置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孔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直角边外侧设置有第四轴孔,且所述大臂的第一端通过该第四轴孔与所述连接臂连接;位于所述连接臂的两直角边交汇处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所述气缸连杆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大臂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五轴孔,所述第五轴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臂的第四轴孔连接成一体;所述大臂的第二端具有弧形结构,且所述大臂的第二端端部设置有第六轴孔;在所述大臂的内侧,靠近所述大臂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气缸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的第二连接板连接;靠近所述大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板,用于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连接。
[0014]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且相对于现有车辆的转向系统具有较大的转向半径。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正向视图。
[0017]图3是图2的前部局部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的后部局部示意图。
[0019]图5是羊角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推杆1、转向轴孔2、羊角系统、转向力传递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羊角系统设置为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推杆、转向轴孔、羊角系统、转向力传递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羊角系统设置为四个,分别与四个车轮连接;所述推杆设置有第一所述推杆至第四所述推杆共四根;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至与方向盘连接的传动杆端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第二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设置有所述转向轴孔,通过该转向轴孔与车身前部连接;第一、第二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车身前部的所述羊角系统连接,由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羊角系统向左或向右运动,进而带动前部车轮进行左转或右转;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三、第四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第三、第四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后部的所述羊角系统连接,所述推杆带动后部的所述羊角系统,进而带动后部车轮进行转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万向节、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传动板和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方向盘连接的所述传动杆的端部通过所述万向节与所述主动轴的端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设置所述主动轴上,由所述方向盘通过所述传动杆和主动轴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板的顶部,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板一体成型,构成工字型结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板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动;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中心处设置有所述转向轴孔,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所述转向轴孔轴连接在车身的前端;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由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推动第一所述推杆或第二所述推杆向外推动,实现前轮的向左或向右的辅助转向;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板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板上,由所述第一传动板将向左或向右的推力传递至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采用扇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辅助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板、传动轴孔、传动板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传动板由三角板和直板构成,所述直板平行设置在所述三角板的顶部,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位于两者的中部都设置有所述传动轴孔,通过该传动轴孔将所述第二传动板轴连接在车身的后端;所述直板与所述三角板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传动板连接杆连接成一体,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传动板连接杆上,由所述转向力传递机构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板向左或向右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谭赵德力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海泰克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