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透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42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透镜组包括透镜及混光片,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及凸透镜,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本体及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进入出光孔。透镜本体出光弧面为凹面,根据折射原理,反射弧面整体向外扩大,透镜本体的入光孔也随之扩大,此时因减小了入射光线与折射面,即折射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入射角,使得经过折射面的光线多数发生折射,减少反射所形成的杂光,凸透镜为平凸透镜进行收拢光线,将光线角度的大小调整接近于反射面光线角度的大小,使主光斑有较为明显的截止现象,同时外围的副光斑减少。混光片设置于透镜本体上,通过混光片的二次柔光,增加光斑亮度的过渡性。增加光斑亮度的过渡性。增加光斑亮度的过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具透镜组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灯具透镜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随着照明领域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照明灯具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是否能照明了,而是对光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如对墙面洗墙灯的要求,特别是在酒店、博物馆、别墅等都对此类都有特别的要求。
[0003]现有的灯具光学中不可避免有副光问题,在洗墙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24
°
/36
°
/50
°
光斑偏散,无主光光型,唯一不同就是中心光强,导致洗墙光斑一样大,无差别;第二种是主光斑截止,主光斑明显,这种在洗墙时虽然可以区分大小,但是还有一层副光斑,且截止光斑主光斑外围发黄,由此,造成主光斑不明显,副光斑突出,导致光照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光学灯具中主光斑不明显,副光斑突出,导致光照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该技术问题的灯具透镜组。
[0005]一种灯具透镜组,包括透镜及混光片,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及凸透镜,所述透镜本体上开设有入光孔及出光孔,所述凸透镜设置于所述入光孔及所述出光孔之间,所述凸透镜的边缘与所述透镜本体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凸透镜上设置有入光平面及出光凸面,所述入光平面朝向所述入光孔设置,所述出光凸面朝向所述出光孔设置,所述混光片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上,所述出光孔位于所述出光凸面及所述混光片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透镜本体及所述凸透镜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入光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折射面,所述出光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光弧面,所述折射面及所述入光平面为光面,所述出光凸面及所述出光弧面上设置有蚀纹。
[0008]优选的,所述透镜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反射弧面,所述反射弧面为光面。
[0009]优选的,所述混光片靠近所述凸透镜的一侧面为蚀纹面。
[0010]优选的,所述入光孔的孔径与所述出光孔的孔径比为1:(1.5-2)。
[0011]优选的,还包括COB光源及光源支架,所述COB光源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上,所述COB光源朝向所述入光孔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COB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线与所述折射面的法线所形成的入射角的度数为30
°
~55
°
中的任一值。
[0013]优选的,所述出光孔的孔径由靠近所述混光片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混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5]一种灯具透镜组通过设置透镜及混光片,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及凸透镜,所述凸透镜设置于所述入光孔及所述出光孔之间,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镜本体及所述凸
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进入所述出光孔。透镜本体出光弧面为凹面,根据折射原理,反射弧面整体向外扩大,透镜本体的入光孔也随之扩大,此时因减小了入射光线与折射面,即折射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入射角,使得经过折射面的光线多数发生折射,减少反射所形成的杂光,即减少菲涅尔反射所形成的杂光,所述凸透镜为平凸透镜进行收拢光线,将光线角度的大小调整接近于反射面光线角度的大小,使主光斑有较为明显的截止现象,同时外围的副光斑减少。所述混光片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上,混光片用以柔化光斑,通过混光片的二次柔光,增加混光前的光程,使光在到达混光片位置之前有更准确的方向,在保持同等高斯度数扩散时,整体光斑的扩散更小,混光片以高斯1
°
蚀纹混合光线,增加光斑亮度的过渡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灯具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灯具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0020]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灯具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灯具透镜组包括透镜100及混光片200,所述透镜100包括透镜本体110及凸透镜120,所述透镜本体110上开设有入光孔111及出光孔112,所述凸透镜 120设置于所述入光孔111及所述出光孔112之间,所述凸透镜120的边缘与所述透镜本体110的内侧壁相固定,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镜本体及所述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进入所述出光孔。所述凸透镜120上设置有入光平面121及出光凸面122,所述入光平面121朝向所述入光孔111设置,所述出光凸面122 朝向所述出光孔112设置,所述凸透镜为平凸透镜进行收拢光线,将光线角度的大小调整接近于反射面光线角度的大小,使主光斑有较为明显的截止现象,同时外围的副光斑减少。所述混光片200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110上,所述出光孔112 位于所述出光凸面122及所述混光片200之间,进入所述出光孔的光线经所述混光片的折射,照射到外界环境中。
[0021]优选的,所述透镜本体及所述凸透镜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够使所述透镜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0022]请参阅图1,所述入光孔1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折射面1111,所述出光孔112 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光弧面1121,所述折射面1111及所述入光平面121为光面,所述出光凸面122及所述出光弧面1121上设置有蚀纹,所述蚀纹为高斯1
°
蚀纹,能够起到柔化光线的作用。又如,所述透镜本体1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反射弧面 113,所述反射弧面113为光面。又如,所述混光片200靠近所述凸透镜120的一侧面为蚀纹面,所述蚀纹面为高斯1
°
蚀纹面,能对光线起到二次柔化的效果。
[002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一种灯具透镜组通过所述透镜及所述混光片的配合使用,所
述透镜用以对光源起聚集光的作用,控制原始光源的光型,所述混光片用以柔化光斑。通过增大所述入光孔的孔径,减少透镜本体折射面1111菲涅尔反射形成的杂光、光圈,同时将反射面光线的光程加长,使光线在所述透镜本体内传播时的角度更小更准确,更接近理想的光型。所述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收拢的作用,将光线的大小调整接近于反射面光线的大小,使主光斑有较为明显的截止,同时外围的副光减小。通过混光片的二次柔光,增加混光前的光程,最大增加了 1/3,使光在到达混光片位置之前有更准确的方向,在保持同等高斯度数扩散时,整体光斑的扩散更小。混光片以高斯1
°
蚀纹混合光线,避免了常规珠点混光带来的灯在调节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透镜(100)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100)及混光片(200),所述透镜(100)包括透镜本体(110)及凸透镜(120),所述透镜本体(110)上开设有入光孔(111)及出光孔(112),所述凸透镜(120)设置于所述入光孔(111)及所述出光孔(112)之间,所述凸透镜(120)的边缘与所述透镜本体(110)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凸透镜(120)上设置有入光平面(121)及出光凸面(122),所述入光平面(121)朝向所述入光孔(111)设置,所述出光凸面(122)朝向所述出光孔(112)设置,所述混光片(200)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110)上,所述出光孔(112)位于所述出光凸面(122)及所述混光片(200)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具透镜(100)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110)及所述凸透镜(120)为一体成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具透镜(100)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孔(1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折射面(1111),所述出光孔(1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出光弧面(1121),所述折射面(1111)及所述入光平面(121)为光面,所述出光凸面(122)及所述出光弧面(112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磊陈实邹伟宏杨传行熊俊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