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30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包括聚光部与反射部,所述聚光部设置在透镜中心区域,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聚光部外缘,所述反射部的外侧反射面是由多个鳞片组成的鳞片面,所述鳞片面是由多个鱼鳞状鳞片沿所述反射部的外表面从上到下逐层排列而成,所述鳞片呈鱼鳞状设置,该鱼鳞混光透镜混光效果好,有效避免光线过于集中,亮度不均。亮度不均。亮度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鳞混光透镜


[0001]本技术涉及透镜
,尤其涉及一种鱼鳞混光透镜。

技术介绍

[0002]在照明应用中,筒灯是最常见的,多用于家居和商业办公照明,筒灯使用的控光件有反光杯和透镜两种。透镜最常见的是TIR透镜,为了增加光照舒适度,消除黄斑,往往需要利用透镜结构进行光斑混光。混光的结构很多种,常见的有透镜表面磨砂,还有发光面用四边鳞甲片,菱形鳞甲片、条形鳞片、六边形鳞甲片等方式,但发光面采用上述方式设置混光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鳞混光透镜,混光效果好,有效避免光线过于集中,亮度不均。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包括聚光部与反射部,所述聚光部设置在透镜中心区域,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聚光部外缘,所述反射部的外侧反射面是由多个鳞片组成的鳞片面,所述鳞片面是由多个鱼鳞状鳞片沿所述反射部的外表面从上到下逐层排列而成,所述鳞片呈鱼鳞状设置。
[0006]进一步地,同一层鳞片中多个鳞片呈等角度排列。
[0007]进一步地,同一层鳞片的数目为360/m,m为0.5
°-
10
°

[0008]进一步地,所述鳞片的竖直截面曲线轮廓符合二次抛物曲线方程:x2=4fy。
[0009]进一步地,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反射部具有相同的焦点与焦距。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部的横截面呈环形设置,所述聚光部安装于所述反射部的圆心位置,且所述聚光部上端形成有上出光面,所述反射部上表面形成有上侧出光面,所述上侧出光面与所述上出光面连接并形成一出光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聚光部下表面形成有下入光面,所述反射部内侧形成有内侧入光面,所述下入光面与所述内侧入光面连接并形成一用于安装光源的安装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入光面为球面、弧形面或者环形的菲涅尔面。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申请将鳞片设置成鱼鳞状,以通过呈鱼鳞状的鳞片将照射至外侧反射面的光线分成多角度并反射至上侧出光面射出,以均匀照射在物体上,避免光线过于集中,混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的半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鳞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光线照射在鳞片上的模拟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的出光模拟图;
[0020]图示:1、聚光部;11、上出光面;12、下入光面;2、反射部;21、外侧反射面;211、鳞片;22、上侧出光面;23、内侧入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2]如图1-5所示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包括聚光部1与反射部2,聚光部1设置在透镜中心区域,反射部2设置在聚光部1外缘,当光源如LED等位于本申请鱼鳞混光透镜焦点位置时,与鱼鳞混光透镜光轴夹角较小的光线,将照射在聚光部1上由聚光部1进行汇聚;而与光轴夹角较大的光线将照射在反射部2,经由反射部2反射后从本申请透镜顶部射出。
[0023]优选地,反射部2的横截面呈环形设置,聚光部1安装于反射部2的圆心位置,且聚光部1上端形成有上出光面11,反射部2上表面形成有上侧出光面22,上侧出光面22与上出光面11连接并形成一出光面,上侧出光面22与上出光面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方便光线从上侧出光面22及上出光面11射出后进行混光,使得光线混合的更为均匀,同时,聚光部1下表面形成有下入光面12,反射部2内侧形成有内侧入光面23,下入光面12与内侧入光面23连接并形成一用于安装光源的安装槽,下入光面12为球面、弧形面或者环形的菲涅尔面,使得光线在通过下入光面12进入聚光部1时,能够更为集中,减少光线的散布。
[0024]此外,由于反射部2的外侧反射面21是由多个鳞片211组成的鳞片211面,鳞片211面是由多个鱼鳞状鳞片211沿反射部2的外表面从上到下逐层排列而成,鳞片211呈鱼鳞状设置,鳞片211的竖直截面为曲面,呈鱼鳞状的鳞片211能够将照射至外侧反射面21的光线分成多角度,并反射至上侧出光面22射出,以均匀照射在物体上,避免光线过于集中,混光效果好,同时,由于鳞片211的竖直截面为曲面,能够缩小光线被鳞片211反射时的反射角度,避免光线被鳞片211反射至上侧出光面22时角度过大,导致光线过于分散,影响照明效果。
[0025]同时,本申请中同一层鳞片211中多个鳞片211呈等角度排列,以使得照射在外侧反射面21上的光线均匀射出,具体地,同一层鳞片211的数目为360/m,m为0.5
°-
10
°
,如m为10
°
时,每层鳞片211的数目为36片,如m为0.5
°
时,则每层鳞片211的数目为720片,每层鳞片211数目越多,由外侧反光面上反射出的光线分布的越为均匀,混光效果越好。
[0026]优选地,本申请中鳞片211的竖直截面曲线轮廓符合二次抛物曲线方程:x2=4fy,以能够对光线进行聚拢,避免光线被鳞片211反射时的反射角度过大,光线过于分散,影响照明效果。
[0027]优选地,聚光部1与反射部2具有相同的焦点与焦距,以使得聚光部1与反射部2对光源射出的光线具有相同的汇聚作用,能够形成大小近似的光斑,以使得光斑叠加的更为均匀,不会形成明显的亮环和暗环。
[002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
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包括聚光部与反射部,所述聚光部设置在透镜中心区域,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聚光部外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侧面形成外侧反射面,所述外侧反射面是由多个鳞片组成的鳞片面,所述鳞片面是由多个鱼鳞状鳞片沿所述反射部的外表面从上到下逐层排列而成,所述鳞片呈鱼鳞状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同一层鳞片中多个鳞片呈等角度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同一层鳞片的数目为360/m,m为0.5
°-
1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鳞混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的竖直截面曲线轮廓符合二次抛物曲线方程:x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庆王勇恒吴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三雄极光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