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液化器及制冷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01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效率提升及小型化的冷媒液化器及制冷循环。冷媒液化器在管(110)的流入侧设置形成涡流的涡流产生件(120),在所述管(110)的流出侧设置涡流的止挡件(130),且所述止挡件(130)在中心部具有向所述管(110)的流入侧延伸的导出管(136),在所述导出管(136)的周围具备规制涡流的旋转的规制部(133)。部(133)。部(1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媒液化器及制冷循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冷媒液化的冷媒液化器及制冷循环。
[0002]

[0003]以往,已知有一种所谓翅片管式(fins and tubes)的冷凝器,该翅片管式的冷凝器是多片翅片平行地排列并且蛇形管在这些翅片间贯通而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一般将冷凝器装入到制冷循环中加以使用。提出在此种冷凝器中例如装入过冷却器从而提升制冷循环的效率。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3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0009]在普通的制冷循环中,从压缩机喷出的冷媒流入到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液化后流入到膨胀阀中。在冷凝器内,以气体状态流入的冷媒缓慢液化,例如利用过冷却器促进液化。也就是说,气体冷媒流入到冷凝器中,气液两相的冷媒流入到过冷却器中。
[0010]以往,未提出例如连接于冷凝器的流入侧并通过简单的构成使冷媒液化的装置。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效率提升及小型化的冷媒液化器及制冷循环。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3]本说明书中,包含2019年10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188854的全部内容。
[0014]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管的流入侧设置形成涡流的涡流产生件,在所述管的流出侧设置涡流的止挡件,且所述止挡件在中心部具有向所述管的流入侧延伸的导出管,在所述导出管的周围具备规制涡流的旋转的规制部。
[0015]所述规制部也可以呈大致十字状地配置在所述导出管的周围。
[0016]在这些专利技术中,能够促进冷媒的液化。
[0017]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且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具备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冷媒液化器。
[0018]在该专利技术中,能够实现制冷循环中的效率提升及小型化。
[0019][专利技术效果][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管的流入侧设置着形成涡流的涡流产生件,因此气体冷媒在管内呈旋涡状地流动,从而促进液化。此外,由于在管的流出侧设置着涡流的止挡件,因此在止挡件的外周侧进行散热,止挡件的中心部被冷却,从而促进通过导出管流出的冷媒的液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的图。
[0022]图2是表示冷媒液化器的结构的图,图2(A)是冷媒液化器100的局部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IIB-IIB线剖视图,图2(C)是图2(A)的IIC-IIC线剖视图。
[0023]图3是涡流产生件的立体图。
[0024]图4是涡流的止挡件的立体图。
[0025]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媒液化器的管体内的冷媒流动的立体图。
[0026]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媒液化器的管体内的冷媒流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表示制冷循环。
[0028]符号1是压缩机,在压缩机1的喷出口,经由冷媒液化器100连接着翅片管式的冷凝器2。在该冷凝器2连接着减压装置3,在减压装置3连接着翅片管式的蒸发器4。该蒸发器4连接于压缩机1的吸入口。
[0029]在压缩机1的喷出口连接着连接管28。在连接管28的流出侧连接着冷媒液化器100。在冷媒液化器100的流出侧连接着连接管29。连接管29连接于冷凝器2。
[0030]符号80是冷媒液化器用风扇。
[0031]冷凝器2具备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5根)笔直的管21~25、及多片散热片27、27、27

。管21~25是蛇形管,该蛇形管包括入口侧的管21、出口侧的管25及中央部的管22~24。入口侧的管21连结于连接管28。管21的出口经由通气孔51连接于管22的入口,管22的出口经由通气孔52连接于管23的入口。管23的出口经由通气孔53连接于管24的入口,管24的出口经由通气孔54连接于管25的入口。管25的出口连结于连接管30。
[0032]符号81是冷凝器用风扇。
[0033]冷凝器2经由连接管30连接至减压装置3。减压装置3经由连接管31连接至蒸发器4。
[0034]蒸发器4具备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5根)笔直的管41~45、及多片散热片47、47、47

。管41~45是蛇形管,该蛇形管包括入口侧的管41、出口侧的管45及中央部的多个管42~44。入口侧的管41连结于连接管31。管41的出口经由通气孔61连接于管42的入口,管42的出口经由通气孔62连接于管43的入口。管43的出口经由通气孔63连接于管44的入口,管44的出口经由通气孔64连接于管45的入口。管45的出口经由连接管32连结于压缩机1。
[0035]符号83是蒸发器用风扇。
[0036]图2表示冷媒液化器100。图2(A)是冷媒液化器100的局部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IIB-IIB线剖视图。图2(C)是图2(A)的IIC-IIC线剖视图。
[0037]冷媒液化器100具备连接于连接管28的流入侧集管28A、连接于连接管29的流出侧集管29A、及连接于集管28A、29A之间的多个管体110、110、110。
[0038]在管体110的两端设置着连结件101、102。连结件101连结于集管28A,连结件102连结于集管29A。在管体110的周围配置着多片散热片112、112、112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冷媒液化器100中设置冷媒液化器用风扇80的构成进行说明。然而,也可以省略冷媒液化器用风扇80,也可以由冷媒液化器100及冷凝器2共用冷凝器用风扇81。
[0039]图3是涡流产生件120的立体图。
[0040]图2、图3中,在管体110的流入侧设置着形成涡流的涡流产生件120。本实施方式的涡流产生件120与连结件101一体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连结件101嵌合在集管28A而与该集管28A连结。然而,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连结件101形成公螺纹,在集管28A形成母螺纹,从而连结件101紧固在集管28A上而与该集管28A连结。也就是说,连结件101可以是通过嵌合或紧固而与集管28A连结的构成。
[0041]涡流产生件120是内部中空的旋转体形状,嵌合在管体110的流入侧端部。
[0042]涡流产生件120具备圆筒状主体部121。主体部121嵌合并支撑在管体110的内壁面。在主体部121的连结件101侧形成着法兰部122。法兰部122支承管体110的流入侧的开口端。在主体部121的下游侧(流出侧),形成着直径比主体部121小的喷出部123。喷出部123与管体1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与管体110内连通的间隙110A。在喷出部123的下游侧形成着圆锥部124。
[0043]在涡流产生件120的内部,形成着冷媒所通过的轴孔状流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冷媒液化器,其特征在于,在管的流入侧设置形成涡流的涡流产生件,在所述管的流出侧设置涡流的止挡件,且所述止挡件在中心部具有向所述管的流入侧延伸的导出管,在所述导出管的周围具备规制涡流的旋转的规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崎隆铃木隆小川恭智
申请(专利权)人:安美北京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