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固定夹具、线缆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92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固定夹具、线缆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缆固定夹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并与第三夹持块连接的固定螺栓。在第一夹持块的靠近第二夹持块的表面设置有向远离第二夹持块凹陷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包括依次连接的槽底区和槽壁区,槽底区的宽度向靠近槽壁区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夹持块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容纳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槽底区的截面呈圆角“V”形。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的相互靠近的表面朝向远离彼此凹陷而形成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缆固定夹具对线缆夹持牢固,且便于固定,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固定夹具、线缆固定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固定夹具、线缆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风力发电时,需要在位于风力发电塔筒外壁的塔架上固定若干线缆,目前,大多依靠线缆固定夹具将线缆固定于塔架上。现有的线缆固定夹具大多包括成对设置并具有一定调节空间的夹块,在两个夹块中间设置有容纳线缆的空腔,在使用时,将两个夹块依靠螺栓相互拧紧即可。
[0003]但是,需要固定在风机塔的塔架上的线缆数量少则十几根,多则几十根,因而,目前在进行线缆固定时所使用的夹具上设置有多层线缆固定孔,然后利用长度较长的螺栓依次穿过夹具的各层线缆固定夹具,因而,易于造成线缆的扭转和错位,而且线缆夹具的拆装不便。此外,由于风力发电的线缆长度和重量都较高,因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易于造成线缆下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缆固定夹具和线缆固定机构,其能确保对线缆的固定牢固,且本专利技术的线缆固定夹具易于拆装,便于使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固定夹具,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还包括第三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中间,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并与所述第三夹持块连接的固定螺栓,在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块的表面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块凹陷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夹持块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依次连接的槽底区和槽壁区,所述槽底区的宽度向靠近所述槽壁区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的相互靠近的表面朝向远离彼此凹陷而形成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相互配合形成卡接腔。本专利技术的线缆固定夹具通过设置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既能确保对线缆的夹持牢固,且便于与其他机构进行固定,使用方便;由于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区的宽度向靠近槽壁区的方向逐渐增加,因而,能够确保线缆被牢固的限位在第一容纳槽内。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夹持块延伸的第一插板,在所述第一夹持块的槽壁区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板相配合设置的第一卡槽,在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与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板相垂直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夹持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插板。因而,能够确保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之间连接稳定。
[0007]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靠近待夹持的线缆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与线缆的设置方向相垂直的防滑凹槽。因而能够确保线缆固定牢固,不易于相对夹具下滑。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卡接腔的长度设置方向与线缆的径向设置方向相垂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槽底区的截面呈圆角“V”形。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螺栓过盈配合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中间。因而可起到对固定螺栓的限位作用,防止其从第一夹持块上脱离,便于进行固定螺栓的整体安装。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固定机构,其包括前述的线缆固定夹具,还包括与所述线缆固定夹具可拆卸连接的线缆连接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线缆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中间的线缆梯架和夹轨,所述线缆梯架包括至少一根连接横杆,所述夹轨能与所述连接横杆相卡合,在所述夹轨上设置有若干供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因而,可利用固定螺栓将线缆固定夹具与夹轨进行固定。
[0013]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夹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横杆卡接的卡槽,所述卡槽能与所述第三夹持块的第二卡接槽体相互卡合。因而,夹轨能与连接横杆连接,并实现对线缆固定夹具的固定。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块的第一卡接槽体能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并将所述线缆梯架的横杆卡合。因而,在第二夹持块和夹轨相配合下将线缆梯架的横杆卡合,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线缆固定夹具与线缆连接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夹轨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第一夹持块;11、第一容纳槽;111、槽底区;112、槽壁区;12、第一卡槽;2、第二夹持块;21、第二卡槽;22、第一卡接槽体;23、第一插板;3、第三夹持块;31、槽孔;32、第二插板;33、第二卡接槽体;4、固定螺栓;41、橡胶圈;5、螺母;6、线缆容纳腔;7、线缆梯架;71、连接横杆;72、固定架;8、夹轨;81、连接缘;8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1]实施例一:
[0022]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线缆固定夹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块1、第二夹持块2和第三夹持块3,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并与第三夹持块3连接的固定螺栓4,在位于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的四个角落处分别设置有一个供固定螺栓4穿过的通孔。本实施例的线缆固定夹具还包括套接在固定螺栓4上并与其过盈配合的橡胶圈41,橡胶圈41位于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中间。在橡胶圈41的作用下可起到对固定螺栓4的限位作用,防止其从第一夹持块2上脱离,便于进行固定螺栓4的整体安装。
[0023]在本实施例的第三夹持块3上设置有供固定螺栓4穿过的通孔,在第三夹持块3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螺母5的槽孔31,槽孔31与第三夹持块3上的通孔同轴且相贯穿设置,在进行线缆夹持时,将螺母5放置于槽孔31中。
[0024]在第一夹持块1的靠近第二夹持块2的表面设置有向远离第二夹持块2凹陷的第一容纳槽11,第一容纳槽11包括依次连接的槽底区111和槽壁区112,槽底区111的宽度向靠近槽壁区112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夹持块2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容纳腔6,本专利技术的槽底区111的截面呈圆角“V”形,因而在进行线缆固定时,在对应于槽底区设置有一根线缆,在对应于槽壁区设置有两根线缆,因而可在本实施例的线缆容纳腔6内放置三根呈“品”字形分布的线缆。
[0025]在将线缆放置于线缆容纳腔6后将固定螺栓4依次穿过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与第三夹持块3固定连接,并对线缆进行夹持。
[0026]在第二夹持块2上设置有向第一夹持块1延伸的第一插板23,在第一夹持块1的槽壁区11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插板23相配合设置的第一卡槽12,在第二夹持块2的与设置有第一插板23相垂直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21,第三夹持块3设置有与第二卡槽21相配合的第二插板32。因而,能够确保第一夹持块1、第二夹持块2和第三夹持块3连接稳定。在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的靠近线缆的一侧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固定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中间,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并与所述第三夹持块连接的固定螺栓,在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块的表面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块凹陷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夹持块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依次连接的槽底区和槽壁区,所述槽底区的宽度向靠近所述槽壁区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的相互靠近的表面朝向远离彼此凹陷而形成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相互配合形成卡接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夹持块延伸的第一插板,在所述第一夹持块的槽壁区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板相配合设置的第一卡槽,在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与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板相垂直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夹持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插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靠近待夹持的线缆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与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双桂
申请(专利权)人:派纳维森苏州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