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构件及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374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密封构件264用于安装在清洁图像形成装置旋转体表面的清洁装置上,在由清洁装置清洁彩色打印机1的感光鼓10表面时,防止显影剂从感光鼓10侧面泄漏。密封构件264包括接触部264a和移动限制部264b。接触部264a,在接近和远离感光鼓10表面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其与感光鼓10表面可保持线接触,以使显影剂不能通过其与感光鼓10表面之间。移动限制部264b,与接触部264a连接,为用于限制密封构件264移动的部分,使其不能随感光鼓10的转动发生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漏构件以及使用该防漏构件的清洁装置,利用清洁构件清洁 图像形成装置的静电潜像载体表面、中间转印部件或显影装置显影辊表面等旋 转体表面时,防止从旋转体表面泄漏显影剂。
技术介绍
通常,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将在图像 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部、以及排出由定影部完成定影的纸张 的排出部。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基于图像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 像,由定影部定影图像。随后,完成图像定影的纸张经排出部排出。图像形成部通常具有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载体、向静电潜像载 体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以及清洁静电潜像载体表面的清洁装置。在这种图 像形成部中,基于图像信息在静电潜像载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装置向 静电潜像载体侧提供显影剂。接着,将形成于静电潜像载体表面的图像转印到 纸张上。随后,用清洁装置清洁静电潜像载体。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包含多个承载显影剂的旋转体,有的还设有防止显 影剂从旋转体泄漏的密封构件。例如有的静电潜像载体的清洁装置,包括刮 板构件,从可承载显影剂图像的静电潜像载体表面刮取显影剂;框架,其内部 容纳由刮板构件刮取下的显影剂;密封构件,设置于刮板构件两端部,用于防 止显影剂从刮板构件两端部泄漏。由于密封构件与刮板构件之间的定位精度较 低从而显影剂容易从静电潜像载体和密封构件之间泄漏。为提高密封构件的精度,日本专利特开平7-579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根据刮板构件定位密封构件的 清洁装置。可是,由于在已有的清洁装置中与可承载显影剂图像的静电潜像载体接触 的部分是由无纺布制成的,因此清洁装置与静电潜像载体之间会产生细小的缝 隙。而且由于难以将无纺布制作成与静电潜像载体表面完全吻合的形状,清洁 装置与静电潜像载体之间的密封性差。因此,当使用细粒显影剂、液体显影剂 时,显影剂会从上述缝隙中泄漏到外部。另外,上述对比文献虽然提高了相对于刮板构件的密封构件位置精度,却 并未涉及相对于可承载显影剂图像的静电潜像载体的密封构件定位。而实际 上,由于静电潜像载体通常为鼓状物,相对于静电潜像载体的密封构件的定位 也不容忽视。 一旦密封构件相对于静电潜像载体发生位置偏移,密封构件的整 个接触面就不能与鼓状物表面均匀抵接,容易发生泄漏。而当静电潜像载体旋 转时,密封构件可能会随着静电潜像载体的旋转向旋转方向移动,此时很难保 持二者间良好的接触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细粒显影剂、液体显影剂时防止其泄 漏。其次,限制密封构件随静电潜像载体旋转而移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一种防漏构件,是在清洁图像形成装置旋转体表面时用于 防止显影剂从清洁旋转体的清洁构件侧部泄漏的防漏构件,包括接触部和移 动限制部。接触部由弹性材料所构成,可在接近,远离旋转体表面的方向上弹 性变形,并具有第一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可沿旋转体表面与旋转体表面保持线 接触、以使显影剂不能通过其与旋转体表面之间。移动限制部,与接触部连接, 用于限制接触部在与旋转体的接触状态下产生移动。该防漏构件,在清洁旋转体表面时,其接触部与旋转体表面保持线接触, 以使显影剂不能通过其与旋转体表面之间。在这里,由于第一抵接部可沿旋转体表面与旋转体表面保持线接触状态, 因此与面接触状态相比接触面积少,由接触部分施加到旋转体的压力增大。所 以,显影剂不易向外部泄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二种防漏构件是在第一种防漏构件的基础上,接触部还具 有与第一抵接部平行地设置在同一表面上,并可与所述旋转体表面保持线接触 的第二抵接部。在这里,第二抵接部可进一步阻止显影剂向外部泄漏。而且,同接触部整 体与旋转体接触相比,摩擦力的作用面积变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三种防漏构件是在第一种防漏构件的基础上,其接触部还包括形成在与设有第一抵接部面相对的面上的槽。该槽沿第一抵接部的长 度方向延伸。因而防漏构件可在旋转体轴向上弹性变形。 在这里,旋转体延伸方向上的变形变得容易起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四种防漏构件是在第一种防漏构件的基础上,其移动限制 部,与接触部一体形成,限制接触部随旋转体的转动而移动。在用清洁装置清除残留于旋转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时,防漏构件的接触部与旋转体表面保持接触,使显影剂不能在接触部与旋转体表面之间通过;而接触 部在与接触部一体形成的移动限制部的限制下,不能随旋转体的转动而移动。 这样,可限制防漏构件随旋转体的转动产生移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五种防漏构件是在第四种防漏构件的基础上,其移动限制 部具有配合连接部,嵌合于清洁装置框架。这样,可通过使配合连接部与框架嵌合而限制防漏构件的移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六种防漏构件是在第五种防漏构件的基础上,移动限制部 的配合连接部为突起部,用于嵌合到形成在框架上的插孔。这样,可通过将突起部嵌入到形成在框架上的插孔内以限制防漏构件的移 动。在这里,该插孔可以是未贯通的凹孔,亦可为贯通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七种防漏构件是在第二种防漏构件的基础上,接触部中与 旋转体表面接触的面的曲率,与旋转体表面的曲率相同。因此,可防止接触部与静电潜像载体之间产生缝隙。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一种清洁装置,用于清洁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体表面, 包括框架、刮板构件以及防漏构件。框架,设置于旋转体附近。刮板构件,为安装于框架上的板状构件,沿旋转体轴向延伸,其顶端与旋转体表面相接触。防漏构件,安装在刮板构件的两侧,且其结构为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 述的防漏构件。利用该清洁装置清洁旋转体时,通过与旋转体接触的刮板构件部分刮除旋 转体表面的残留显影剂。当残留显影剂从刮板构件两端沿旋转体延伸方向向外 侧移动时,通过密封构件限制其向外侧移动,就能防止显影剂泄漏。这样,即使使用液体显影剂时,也难以产生泄漏。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二种清洁装置是在第一种清洁装置的基础上,防漏构件 以弹性变形状态被设置于刮板构件与框架之间,防漏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刮板构件及框架保持面接触。这样,试图消除弹性变形的防漏构件与框架及刮板构件紧密贴合,其间不 产生缝隙,可防止显影剂泄漏。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三种清洁装置是在第一种清洁装置的基础上,其还具有 向旋转体侧推压防漏构件的推压机构。因此,防漏构件总处于被推压状态,可进一步防止显影剂泄漏。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细粒显影剂、液体显影剂时可防止发生泄漏。其次, 可限制密封构件随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彩色打印机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感光鼓、清洁刮板及密封构件示意图; 图3为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部分放大图5为从感光鼓侧观察到的密封构件的斜视图; 图6为从图5相反侧观察到的密封构件斜视图。符号标记1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感光鼓(旋转体)26清洁装置262清洁刮板(刮板构件)263框架263a圆形凹部264密封构件(防漏构件)264a接触部264b移动限制部264cl第一抵接部264c2第二抵接部264e槽265推压机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指出 的是,为便于说明,图中部件的位置及大小与实物不尽相同。下面提到的实施 例,只不过以打印机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并不限制 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应用。g卩,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构件(264),用于安装在清洁图像形成装置旋转体表面的清洁装置上,以防止显影剂从所述清洁构件的两侧泄漏,包括:接触部(264a),由弹性材料所构成,所述接触部包括第一抵接部(264c1),所述第一抵接部(264c1)通过与所述旋转体表面保持线接触以防止显影剂通过第一抵接部;移动限制部(264b),连接在所述接触部(264a),用于限制所述接触部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智之村瀬幸司上田博之竹中秀典堀内伸浩保母纯平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