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征专利>正文

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370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包括顶盖、设置于该顶盖上且用于将该顶盖固定在路面上的多个固定件和向该顶盖内部填充沥青填缝液的输送结构,所述顶盖中部隆起,且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空腔;所述固定件均匀设置于所述顶盖的边沿,且自上而下向下贯穿所述顶盖;所述输送结构自所述顶盖表面穿入所述顶盖内部,且与所述空腔相互连通,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匹配所述输送结构输入口的插管槽。有益效果在于:修复操作便捷易行;将顶盖扣在路面凹坑的顶部固定后,即可行车通行,较传统的设置施工围挡,减少了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采用该方式填补沥青路面的凹坑,较现有技术中切块、开挖和重新填充沥青混合料,成本更低。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沥青路面在使用时,裂隙是最常出现的路面缺陷之一。裂隙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为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另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除此之外,由于沥青路面的面层粘接力较强,在出现裂隙后,若裂隙扩散形成小型的封闭图形,则容易呈块状脱落,在路面表现为凹坑;同时,在沥青路面路基变形、土质路堑排水不畅造成路基沉降或交通流连过大时,会出现沉陷,也会形成凹坑。凹坑出现在路面后,车轮碾压凹坑边沿,会造成凹坑周边的路面受力过大,加重凹坑的扩张速度;且道路出现凹坑后,道路行车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只能将凹坑区域的路面切割挖出,重新填充新的沥青混合料,此过程施工周期长,且需要设置施工围挡,影响交通通行效率,且成本较高。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减少对交通影响,且成本低的沥青灌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使用成本低,且修复过程对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较小,使用方便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包括顶盖、设置于该顶盖上且用于将该顶盖固定在路面上的多个固定件和向该顶盖内部填充沥青填缝液的输送结构,所述顶盖中部隆起,且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空腔;所述固定件均匀设置于所述顶盖的边沿,且自上而下向下贯穿所述顶盖;所述输送结构自所述顶盖表面穿入所述顶盖内部,且与所述空腔相互连通,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匹配所述输送结构输入口的插管槽,所述输送结构的输入口嵌入所述插管槽内,且不凸出所述顶盖表面。
[0005]作为优选,所述顶盖的顶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且该顶盖的顶面自中心处向边沿,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空腔顶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
[0006]作为优选,所述顶盖的底面为圆形,所述空腔的底部也为圆形。
[0007]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盖内部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沥青胶输送接头,该沥青胶输送接头即为所述输送结构的输入口,所述输送接头设置于所述插管槽内,且不与所述插管槽的槽壁相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管与所述空腔连通一端设置有灌注头,所述灌注头设置于所述空腔的顶部中间。
[0009]作为优选,所述插管槽成型在所述顶盖一侧的边沿,且所述沥青胶输送接头在所述插管槽内部呈水平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为膨胀螺栓,且所述顶盖上对应所述固定件成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件自上而下贯穿所述固定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路面上后,所述密封部与路面紧密接触。
[0012]作为优选,所述密封部为成型在所述顶盖底部的若干个凸环,所述凸环的圆心与所述顶盖底部的圆心重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的顶部设置有内加强部,该所述内加强部为固定在所述空腔顶部的钢丝网。
[0014]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道路凹坑的内部填充填缝骨料后,将顶盖固定在沥青路面凹坑的上方,而后通过固定件与周边路面或凹坑的下层固定,通过沥青输送接头向凹坑内部输送沥青胶,直至将凹坑与顶盖之间的空隙充满,即可完成修复,修复操作便捷易行;2、将顶盖扣在路面凹坑的顶部固定后,即可行车通行,较传统的设置施工围挡,减少了对道路交通的影响;3、采用该方式填补沥青路面的凹坑,较现有技术中切块、开挖和重新填充沥青混合料,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顶盖;2、固定件;3、灌注头;4、输送管;5、沥青胶输送接头;6、插管槽;7、固定孔;8、密封部;9、内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
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19]参见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包括顶盖1、设置于该顶盖1上且用于将该顶盖1固定在路面上的多个固定件2和向该顶盖1内部填充沥青填缝液的输送结构,所述顶盖1中部隆起,且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空腔;顶盖1的高度不大于50mm,固定在路面上后,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固定件2均匀设置于所述顶盖1的边沿,且自上而下向下贯穿所述顶盖1;使用固定件2将顶盖1的边沿固定在路面上,可防止在车辆碾压时,顶盖1边沿翻起,以提高顶盖1固定的紧密度;为了提高顶盖1固定的紧密度,固定件2至少需设置6个;所述输送结构自所述顶盖1表面穿入所述顶盖1内部,且与所述空腔相互连通,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匹配所述输送结构输入口的插管槽6,所述输送结构的输入口嵌入所述插管槽6内,且不凸出所述顶盖1表面,输送结构的输入口嵌入插管槽6内部,在车辆碾压时,可防止轮胎与输入口接触压坏;使用时,先通过固定件2将顶盖1固定在路面上,而后通过输送结构的输入口与沥青胶输送设备连接,即可向空腔和路面的凹坑内部输送沥青胶;在深度较深的路面,可先在凹坑内部填充骨料,以便于在填充沥青胶后粘接骨料,以提高修补位置的抗压性能。
[002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盖1的顶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且该顶盖1的顶面自中心处向边沿,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空腔顶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顶盖1的顶面向边沿为均匀过度,且高度逐渐减小至零,以便于配合路面后形成均匀平滑的过渡,从而尽可能减少对道路行车的影响;所述顶盖1的底面为圆形,所述空腔的底部也为圆形;可根据路面上凹坑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顶盖1,顶盖1的选用标准以空腔底部完全遮挡凹坑为准;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盖1内部的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设置于该顶盖(1)上且用于将该顶盖(1)固定在路面上的多个固定件(2)和向该顶盖(1)内部填充沥青填缝液的输送结构,所述顶盖(1)中部隆起,且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空腔;所述固定件(2)均匀设置于所述顶盖(1)的边沿,且自上而下向下贯穿所述顶盖(1);所述输送结构自所述顶盖(1)表面穿入所述顶盖(1)内部,且与所述空腔相互连通,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匹配所述输送结构输入口的插管槽(6),所述输送结构的输入口嵌入所述插管槽(6)内,且不凸出所述顶盖(1)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顶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且该顶盖(1)的顶面自中心处向边沿,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空腔顶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底面为圆形,所述空腔的底部也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路面修复用沥青灌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盖(1)内部的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沥青胶输送接头(5),该沥青胶输送接头(5)即为所述输送结构的输入口,所述输送接头设置于所述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征
申请(专利权)人:马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