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67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热解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生物质进行热解用的热解炉。为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物质热解炉,其包括内胆、支撑件和隔热层,内胆卧置在支撑件中并位于隔热层内部,内胆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燃烧室,内胆的端部设置有填料口;隔热层的底部设置有燃烧点,燃烧点在隔热层的底部呈均匀分布。这样的生物质热解炉通过位于内胆端部的填料口添加生物质,比如果木材料,填料方便且成本低,可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的内胆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燃烧室,从而可直接对内胆内的生物质加热,进而可提高燃料燃烧的热利用率,有效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热解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热解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生物质进行热解用的热解炉。

技术介绍

[0002]果木材料比如苹果木、桃木及核桃木之类的生物质进行热解后,会产生可燃气体(甲烷、氢气及一氧化碳)、液体(木醋液及木焦油)和固体(碳氮化物)。
[0003]目前,常见的热解炉主要分为立式热解炉和卧式热解炉两种。其中,立式热解炉的上部为热解腔,下部为热解加热用的燃烧室,且生物质的进料口位于立式热解炉的顶部。这样的热解炉,占用空间小,但是采用顶部填料,填料麻烦且费力,填料成本高,进而导致生物质的热解成本高。卧式热解炉包括内胆和换热器,且换热器位于内胆内部并通过换热方式加热。这样的热解炉,换热效率低,进而导致生物质的热解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物质热解炉,所述生物质热解炉包括内胆、支撑件和隔热层,所述内胆卧置在所述支撑件中并位于所述隔热层内部,所述内胆和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燃烧室,且所述内胆的端部设置有填料口;所述隔热层的底部设置有燃烧点,且所述燃烧点在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呈均匀分布。这样的生物质热解炉通过位于内胆端部的填料口添加生物质,比如果木材料,填料方便且成本低,可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的内胆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燃烧室,从而可直接对内胆内的生物质加热,进而可提高燃料燃烧的热利用率,有效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
[0005]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内部设置有填料轨道。这样,可利用运输车沿填料轨道运动,将待热解的生物质比如果木材料运送到内胆中,将热解得到的固体(碳氮化物)从内胆中运出,运输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填料及出料效率,从而可有效降低填料及出料成本,进而可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
[0006]优选地,所述燃烧点的两侧设置有通气管,且该通气管伸入到所述燃烧室内。这样,在燃烧加热时,可通过通气管向燃烧室通入空气,补充或增加燃烧室中的氧气量,从而可有效提高燃料的燃尽率,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管,且该集气管的集气口在所述内胆的顶部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集气管的出气口在所述隔热层的外部与所述通气管连通。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利用集气管收集生物质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并将该可燃气体通过通气管输送到燃烧室中,从而实现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
[0007]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集液管,且该集液管的集液口在所述内胆的底部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集液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隔热层的外部。这样,可利用集液管收集热解产生的液体(木醋液及木焦油)并导流到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的外部,既避免热解产生的液体在内胆中积聚影响生物质的热解,又可以将热解产生液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利用。
[0008]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且该排气管与所述燃烧室连通。这样,
可将燃烧室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处理排放。
[0009]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板构成,且所述隔热板的耐温值T≥1000℃,所述隔热层的热溢出比例小于0.2。这样的隔热层的保温效果好,可减少燃烧室内的热量扩散到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的外部,进而可提高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
[0010]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内径为D,且2m≤D≤3.6m;所述内胆的内长为L,且3m≤L≤12m。这样的生物质热解炉,既可以保证一次热解生物质的量,又方便填料出料。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底部设置有4个燃烧点。这样,在隔热层的底部设置4个燃烧点,可有效控制相邻的两个燃烧点之间的间距,进而保证内胆内的加热温度及其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架和若干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筋骨;所述支撑架包括环箍、曲板和支撑卡板,所述环箍卡置在所述内胆的外壁上,所述曲板覆盖在所述环箍的上半部上方并抵置在所述隔热层的内壁上,所述支撑卡板位于所述环箍和所述曲板之间并卡置在所述环箍的外缘上,且所述支撑卡板的自由端抵置在所述曲板的内曲面上。这样的支撑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可将内胆有效地支撑固定在隔热层内部,进而可保证燃烧室的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生物热解炉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图1-5对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包括内胆1、支撑件2和隔热层3。其中,内胆1卧置在支撑件2中并位于隔热层3内部,内胆1和隔热层2之间设置有燃烧室4,且内胆1的端部设置有填料口(图中未示出)。优选地,内胆1的厚度可设置为7cm-15cm,优选10cm。优选地,优选地,内胆1的内部设置有填料轨道6。这样,可利用运输车7沿填料轨道6运动,将待热解的生物质比如果木材料运送到内胆1内部,将热解得到的固体(碳氮化物)从内胆1内部运出,运输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填料及出料效率,从而可有效降低填料及出料成本,进而可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优选地,内胆1的内径为D,且2m≤D≤3.6m;内胆1的内长为L,且3m≤L≤12m。这样的生物质热解炉,既可以保证一次热解生物质的量,又方便填料出料。隔热层3的底部设置有燃烧点5,且燃烧点5在隔热层3的底部呈均匀分布。优选地,隔热层的底部设置有4个燃烧点。这样,在隔热层的底部设置4个燃烧点,可有效控制相邻的两个燃烧点之间的间距,进而保证内胆内的加热温度及其稳定性。优选地,隔热层3由隔热板构成,且隔热板的耐温值T≥1000℃;隔热层3的热溢出比例小于0.2,即当燃烧室4内的温度为1000℃时,隔热层3外壁的温度低于20℃。这样的隔热层的保温效果好,可减少燃烧室内的热量扩散到本专利技术生物质热解炉的外部,进而可提高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
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优选地,隔热层的厚度为5cm-10cm,且隔热层3的热溢出比例为0.1。优选地,隔热层3的内壁与内胆1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为15-25cm,优选20cm,可有效满足燃烧加热需要。优选地,燃烧点5的两侧设置有通气管8,且该通气管8伸入到燃烧室4内。这样,在燃烧加热时,可通过通气管8向燃烧室4通入空气,补充或增加燃烧室4中的氧气量,从而可有效提高燃料的燃尽率,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优选地,内胆1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管9,且该集气管9的集气口在内胆9的顶部与内胆9的内腔连通,集气管9的出气口在隔热层3的外部与通气管8连通。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利用集气管9收集生物质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并将该可燃气体通过通气管9输送到燃烧室4中,从而实现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的热解成本。优选地,隔热层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0,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热解炉包括内胆、支撑件和隔热层,所述内胆卧置在所述支撑件中并位于所述隔热层内部,所述内胆和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燃烧室,且所述内胆的端部设置有填料口;所述隔热层的底部设置有燃烧点,且所述燃烧点在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呈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内部设置有填料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点的两侧设置有通气管,且该通气管伸入到所述燃烧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管,且该集气管的集气口在所述内胆的顶部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集气管的出气口在所述隔热层的外部与所述通气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集液管,且该集液管的集液口在所述内胆的底部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集液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隔热层的外部。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红卫邓荣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