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673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4
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制备溶液I、溶液II,将溶液I、溶液II混合均匀得溶液Ⅲ,加入二氧化硅球搅拌均匀后放入烘箱内干燥,烘干取出在保护气氛下恒温碳化、研磨,最后酸洗、离心得到沉淀物,即为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绿色、可持续新型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新能源存储与转换器件的研发越来越集中。诸如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在它们的阴极侧都发生同样的化学反应,即氧气还原反应。从反应热力学上来看,该反应可自发进行;但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反应速度极为缓慢,严重地制约了该类新能源器件的能源转换效率。添加催化剂是最为有效的提高ORR反应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商业化使用的ORR催化剂是铂碳催化剂,然而铂作为一种贵金属,其价格过高,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运行成本。鉴于此,研发高活性、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就显得意义重大。单原子催化作为近年来电催化领域内的热点,其具有高密度的活性位点,可成倍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因而,设计制备呈原子级分散的活性位点被认为是制备高效非贵金属ORR催化剂的有效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其制备方法,利用了金属M(Fe、Co、Ni、Cu)中心与有机连接剂(2,4,6-三(2-吡啶基)三嗪,TPTZ)之间的螯合作用,起到对金属原子空间限域作用,从而将金属元素呈原子级别分散在催化剂中,形成单原子M(Fe、Co、Ni、Cu)催化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ORR催化活性,适合推广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制备溶液I、溶液II,将溶液I、溶液II混合均匀得溶液Ⅲ,加入二氧化硅球搅拌均匀后放入烘箱内干燥,烘干取出在保护气氛下恒温碳化、研磨,最后酸洗、离心得到沉淀物,即为M-N-C催化剂,其中所述M选自Fe、Co、Ni、Cu中的一种。
[0005]进一步优化,所述溶液I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2,4,6-三(2-吡啶基)三嗪溶解于HCl溶液,室温搅拌,形成溶液I。
[0006]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的时间为0.5-1h。
[0007]进一步优化,所述溶液II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M的硝酸盐分别溶解于水中,室温搅拌,形成溶液II。
[0008]进一步优化,所述M的硝酸盐分别为Fe(NO3)3•
9H2O、Co(NO3)2•
6H2O、Ni(NO3)2•
6 H2O、Cu(NO3)2•
3 H2O。
[0009]进一步优化,所述2,4,6-三(2-吡啶基)三嗪的摩尔量为1.85-1.90 mmol;HCl的浓度为1.0-1.2 mol L-1
; M的硝酸盐摩尔量均为 0.22-0.25 mmol; 二氧化硅球的摩尔量为4.90-5.20 mmol。
[0010]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氧化硅直径为10-20nm,搅拌的时间为24-25h,烘干温度为90-95℃。
[0011]进一步优化,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或氩气,恒温碳化条件是800℃,升温速率为5℃
min-1
,保温时间为120min。
[0012]进一步优化,所述HF的体积分数为10-15%,酸洗步骤的时间为3-4h,烘干温度为85-95℃。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M(Fe、Co、Ni、Cu)原子与有机连接剂2,4,6-三(2-吡啶基)三嗪之间的螯合作用,形成金属-有机物前驱体,起到对金属M(Fe、Co、Ni、Cu)原子的空间限域作用,获得了原子级分散的单原子M(Fe、Co、Ni、Cu)-N-C高效ORR催化中心,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2、二氧化硅模板的添加不仅促进了金属原子在碳基体中的分散效果,还构筑出了高效三维多孔传质通道,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催化能力;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制备路线简单,合成条件温和、可操作性强,为单原子M(Fe、Co、Ni、Cu)催化剂提供了普适的制备策略,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单原子Fe-N-C氧还原催化剂TEM图谱;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单原子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高角环形暗场像;图3为实施例1-4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在0.1 M KOH电解液中的LSV图谱;图4为实施例1-4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在0.1 M HClO4电解液中的LSV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创新点更加明白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列,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实施例1一种单原子Fe-N-C氧还原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0.5792 g的2,4,6-三(2-吡啶基)三嗪溶解于浓度为1.0 mol L-1
的4ml HCl溶液,并加水至25 ml,形成溶液I;将0.08919 g的Fe(NO3)3•
9H2O溶解于7 ml水,并加水至25 ml,形成溶液Ⅱ;将溶液I与溶液Ⅱ混合均匀,室温下搅拌0.5h,形成溶液Ⅲ;向溶液Ⅲ中加入0.3 g二氧化硅球,持续搅拌24h,将所得溶液置于90℃烘箱中充分干燥后在高纯氮气、升温速率为5 ℃ min-1
下升至800 ℃并保温2 h,取出产物并对其进行研磨,将研磨后的产物用体积分数为10%的HF酸洗3h以除去SiO2,将通过离心收集到的沉淀物置于85 ℃烘箱中烘干后即为Fe-N-C催化剂。
[0018]将本实施例制备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在0.1M KOH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氧还原起峰电位在0.978 V vs.RHE左右。
[0019]实施例2一种单原子Co-N-C氧还原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0.5792 g的2,4,6-三(2-吡啶基)三嗪溶解于浓度为1.0 mol L-1
的4ml HCl溶液,并加水至25 ml,形成溶液I;将0.06425 g的Co(NO3)2•
6 H2O溶解于7 ml水,并加水至25 ml,形
成溶液Ⅱ;将溶液I与溶液Ⅱ混合均匀,室温下搅拌0.5h,形成溶液Ⅲ;向溶液Ⅲ中加入0.3 g二氧化硅球,持续搅拌24h,将所得溶液置于90℃烘箱中充分干燥后在高纯氮气、升温速率为5 ℃ min-1
下升至800 ℃并保温2 h,取出产物并对其进行研磨,将研磨后的产物用体积分数为10%的HF酸洗3h以除去SiO2,将通过离心收集到的沉淀物置于85 ℃烘箱中烘干后即为Co-N-C催化剂。
[0020]将本实施例制备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在0.1M KOH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氧还原起峰电位在0.928 V vs.RHE左右。
[0021]实施例3一种单原子Ni-N-C氧还原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0.5792 g的2,4,6-三(2-吡啶基)三嗪溶解于浓度为1.0 mol L-1
的4ml HCl,并加水至25 ml,形成溶液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制备溶液I、溶液II,将溶液I、溶液II混合均匀得溶液Ⅲ,加入二氧化硅球搅拌均匀后放入烘箱内干燥,烘干取出在保护气氛下恒温碳化、研磨,最后酸洗、离心得到沉淀物,即为M-N-C催化剂,其中所述M选自Fe、Co、Ni、Cu中的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I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2,4,6-三(2-吡啶基)三嗪溶解于HCl溶液,室温搅拌,形成溶液I。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时间为0.5-1h。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II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M的硝酸盐分别溶解于水中,室温搅拌,形成溶液II。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的硝酸盐分别为Fe(NO3)3•
9H2O、Co(NO3)2•
6H2O、Ni(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世昌张猛陈利霞张寒露冯亚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