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73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车体两端均由端部侧墙组成、辅助支架、升降装置、端部上层底架、上层渡板组成构成模块化可拆卸、敞开式车体结构;端部侧墙组成包括沿车体两侧布置的侧墙,两侧墙与底架可拆卸联接形成承载结构;端部上层底架两侧与侧墙垂直中部通过联接座连接将车内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底架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形成满足小汽车运输的水平位、中间位、全开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块化装置与汽集两用小汽车运输车配合,解决了既有车辆只能运输小汽车的缺陷,增加了全底架长度集装箱运输功能,通过集装箱配装其它货物,运能与平车持平,避免空车回运,车辆利用率提高,提升了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低了运输成本。低了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车辆设计制造
,尤其属于整装多功能运输车辆的设计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汽车与集装箱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小汽车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小汽车运输量逐年增加,各货运公司和物流公司为了适应小汽车运输市场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显优势,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力求低运输成本和高运输效率。
[0003]国内铁路小汽车运输车在小汽车消费市场大力增长中得到蓬勃发展,由于采用了全钢封闭式铆焊结构,无法配装其它货物,导致大多数车辆只能以空车回送,且在淡季车辆也只能闲置,占用线路,因此车辆利用率低,使用成本增加,也大大浪费了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近年国家大力推广多式联运的发展,而多式联运中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两者若能互补,定能实现装备效益的最大化。专利公开号CN 104802811 A公布了一种小汽车-集装箱共用特种运输车,该车可用于双层装载小汽车,采用活动车顶后仅可用于装载1个40ft集装箱,车辆底架长度利用率与平车相比低50%,此外,该车侧墙较高,集装箱装载时不易观察,容易撞伤侧墙或集装箱,操作困难。
[0004]铁路既有小汽车运输车的运输定位和车辆结构的限制,运输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精巧的,操作方便的,可广泛用于汽车-集装箱两用的凹底运输铁路车辆快装快卸的模块化上层底架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本技术模块化装置既可双层装运小汽车,也可拆卸后以单层平车装载大型汽车,还可全底架长度装运集装箱,通过集装箱配装其它货物。本技术采用快装快卸的可拆卸模块化上层底架支撑结构,用于铁路运输小汽车专用性强、利用率高、减少空载。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运输车为双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车体两端均由端部侧墙组成、辅助支架、升降装置、端部上层底架、上层渡板组成构成模块化可拆卸、敞开式车体结构;端部侧墙组成包括沿车体两侧布置的侧墙,两侧墙与底架可拆卸联接形成承载结构;端部上层底架两侧与侧墙垂直中部通过联接座连接将车内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底架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形成满足小汽车运输的水平位、中间位、全开位结构。
[0008]所述端部侧墙组成采用桁架结构,包括两侧的侧墙,两侧的侧墙通过辅助支架联接与端部上层底架构成模块化结构;侧墙由立柱、横梁、斜撑组成,其中立柱上下端面设置有可叠装的凹槽或角件。
[0009]所述升降装置由布置于端部上层底架四角的油缸或气缸组成,采用单级或多级结构实现升降;各油缸或气缸底部设置于侧墙底部横梁上、驱动活塞与端部上层底架驱动联
接。
[0010]所述侧墙与底架采用角件配合连接或螺栓连接,可连带上层底架、上层渡板、升降装置从底架上卸下。
[0011]所述辅助支架采用桁架结构,由与辅助支架安装座销接的连接座、水平拉杆、斜拉杆组成。
[0012]所述端部上层底架由上侧梁、上端梁、小横梁、小顺梁及带有翻边长圆孔的钢质地板组成。
[0013]所述上层渡板组成包括上层渡板、拉杆组成;上层渡板与端部上层底架通过销接连接,拉杆组成联接上层渡板上端与端部上层底架用于开启渡板供汽车通过或拉起关闭渡板实现运输。
[0014]本技术有益性:本技术模块化装置与汽-集两用小汽车运输车配合,解决了既有车辆只能运输小汽车的缺陷,增加了全底架长度集装箱运输功能,可通过集装箱配装其它货物,运能与平车持平,避免了空车回运,淡季闲置,使车辆利用率提高,使用成本降低,提升了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0015]本技术模块化装置与汽-集两用小汽车运输车配合,除双层运输可满足SUV、皮卡车等较高车型的运输要求外,拆卸端部侧墙组成及相连接部件时,可满足大型车辆的运输,增加了运输车辆种类。
[0016]本技术端部侧墙组成及相连部件可作为一个模块化整体,整体吊卸并叠装,减少拆装部件,提高拆卸效率;存储无需专用工装,便于管理;叠装占用场地下,对既有站场设施影响小,经济性好。
[0017]本技术端部活动底架具有水平位、中间位、全开位,可与既有主流小汽车运输车混编,提高车辆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技术运输车整车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技术运输车端部示意图,即图1端部示意图;
[0020]图3本技术小汽车装载示意图;
[0021]图4本技术运输车端部侧墙拆卸后大车装载示意图;
[0022]图5本技术运输车端部侧墙拆卸后集装箱装载示意图;
[0023]图6本技术端部侧墙组成示意图;
[0024]图7本技术存放辅助支架示意图;
[0025]图8本技术端部组成叠装示意图;
[0026]图9本技术端部上层底架和渡板示意图。
[0027]图中,1是端部侧墙组成,2是辅助支架,3是升降装置,4是端部上层底架,5是上层渡板组成,6是底架,11是立柱,12是横梁,13是斜撑,14是凹槽,15是中部底架纵向定位的连接座,16是端部支撑座,17是中部支撑座,18是锁销组成,21是连接座,22是水平拉杆,23是斜拉杆,41是上侧梁,42是上端梁,43是小横梁,44是小顺梁,45是地板,51是上层渡板,52是拉杆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结合附图。
[0030]本技术包括端部侧墙组成1、存放辅助支架2、升降装置3、端部上层底架4、上层渡板组成5等结构,形成敞开式的车体,端部侧墙组成1与底架6相连,形成承载结构;端部上层底架4与端部侧墙组成1连接并置于车体端部,通过上层底架将车内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供上、下层装载小汽车;上层底架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升降,满足小汽车运输时水平位、中间位、全开位的要求,液压升降装置3与端部侧墙组成1相连接。
[0031]端部侧墙组成1包括沿车体纵向两侧布置的侧墙,各侧墙采用桁架结构,由立柱11、横梁12、斜撑13组成,其中立柱上下端面设置有可叠装的凹槽14或角件,中部上层底架纵向定位的连接座15、端部支撑座16,中部支撑座17,锁销组成18可实现上层底架三个位置的支撑,还设有液压升降装置安装座、存放辅助支架安装座。
[0032]端部侧墙组成1与底架6采用角件配合连接或螺栓连接,可连带端部上层底架4、上层渡板组成5、升降装置3从底架6上卸下。拆卸完毕后汽-集两用小汽车运输车可满足大型车辆和全底架长度装载集装箱的要求。
[0033]存放辅助支架2采用桁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运输车为双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车体两端均由端部侧墙组成、辅助支架、升降装置、端部上层底架、上层渡板组成构成模块化可拆卸、敞开式车体结构;端部侧墙组成包括沿车体两侧布置的侧墙,两侧墙与底架可拆卸联接形成承载结构;端部上层底架两侧与侧墙垂直中部通过联接座连接将车内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底架通过升降装置升降形成满足小汽车运输的水平位、中间位、全开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侧墙组成采用桁架结构,包括两侧的侧墙,两侧的侧墙通过辅助支架联接与端部上层底架构成模块化结构;侧墙由立柱、横梁、斜撑组成,其中立柱上下端面设置有可叠装的凹槽或角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汽集运输车的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由布置于端部上层底架四角的油缸或气缸组成,采用单级或多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树平陆强杨诗卫李新辉谷美娜杨发先王毅赵寿鑫袁亮黄瑞甘俊林赵迎九张四枚铁钧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