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压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48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压力机,涉及压力机的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下模和上模,机架上设置有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吸尘箱、吸尘管、滤框、吸尘风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机架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挡板与机架转动连接,吸尘箱设置在机架上,吸尘管两端分别与第二挡板和吸尘箱连接,滤框设置在吸尘箱上,吸尘风机设置在吸尘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打开第一挡板,将工件放置到下模上,然后关闭第一挡板,上模移动来对工件进行冲压,同时吸尘风机启动使得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移动到滤框中进行收集,降低了金属碎屑溅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的概率,降低了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压力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擦压力机。

技术介绍

[0002]摩擦压力机是常见的一种摩擦压力机,适用于有色及黑色金属的模锻、挤压、切边、弯曲、校正及耐火材料等制品的压制成型等工作。该机具有结构简单、能量大、噪声低、寿命长、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广泛用于航空、汽车、拖拉机、工具制造、纺织机械等行业。在工业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0003]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111055524A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变频双盘摩擦压力机及其工作方式,包括机架座、动力结构、皮带传动、圆盘摩擦传动结构、飞轮移动结构、定模和减震结构,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机架座通过皮带传动和圆盘摩擦传动结构连接,所述飞轮移动结构设置在机架座上位于圆盘摩擦传动结构下方,所述定模设置在机架座上位于飞轮移动结构正下方,所述减震结构设置在机架座正下方。将锻压原材料放置到定模中,动力结构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圆盘摩擦传动结构进行转动,飞轮移动结构在摩擦压力的作用下向定模结构进行移动,从而进行打击。
[0004]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锻压金属锻件时,需要人工来对放置锻造件,因此工作会一直在压力机前方停留,在冲压过程中产生飞溅的金属碎屑,因此这些金属碎屑会容易溅射到工作人员的身体上,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擦压力机,降低了金属碎屑溅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的概率,降低了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
[0006]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摩擦压力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下模和滑移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模,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吸尘箱、吸尘管、滤框、吸尘风机,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机架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挡板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吸尘箱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吸尘管两端分别与第二挡板和吸尘箱连接,所述滤框设置在吸尘箱上位于吸尘管下方,所述吸尘风机设置在吸尘箱上且位于滤框下方。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一挡板,将工件放置到下模上,然后关闭第一挡板,上模移动来对工件进行冲压,同时吸尘风机启动使得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碎屑通过吸尘管移动到滤框中进行收集,降低了金属碎屑溅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的概率,降低了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尘管靠近第二挡板的一端设置有朝向下模且呈喇叭状的集尘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尘管增大了吸收金属碎屑的范围,以此来增大了对金属碎屑的吸收效果,降低了金属碎屑溅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的概率。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尘箱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滤框滑移设置在滑移孔上,所述滤框上设置有抵触在吸尘箱上的盖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盖板将滤框拆卸下来,更换好新的滤框,使得盖板抵触到吸尘箱上来对滤框上进行定位,然后对拆卸下来的滤框进行清理,以便于下一次使用,从而提高了滤框对金属碎屑的收集效果。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控制第一挡板开闭的控制组件。
[0014]每次在放入工件时,都需要人工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挡板,因此过程比较繁琐,同时还会出现第一挡板关闭不及时的现象,因此金属碎屑容易对工作人员身体造成伤害;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移动来对工件进行冲压时,控制组件启动带动第一挡板关闭,同时上模对工件冲压完成后,上模上移,控制组件启动带动第一挡板打开,因此即能方便在下模上放入工件,从而无需人工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挡板,过程简单快捷,同时降低了出现人工关闭第一挡板不及时的现象,降低了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控制齿轮、齿条,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控制齿轮设置在第二锥齿轮上,所述齿条设置在上模上且呈竖直状态并与控制齿轮啮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下移带动齿条向下移动,齿条移动带动控制齿轮转动,控制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以此来关闭第一挡板;上模上移带动第一挡板转动来打开第一挡板,因此通过上模移动来控制打开或关闭第一挡板,无需人工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挡板。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消音棉。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和下模来对工件进行冲压时,噪音较大,消音棉来吸收噪音,降低了冲压工件时产生的噪音。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插接设置在吸尘箱上的定位柱。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插接安装到吸尘箱上,以此来对滤框进行对定位,降低了滤框移动的概率,因此提高了滤框对金属碎屑的收集效果。
[002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柱上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卡接设置有弹性圈。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圈增大了定位柱与吸尘箱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定位柱滑移的概率,提高了定位柱对滤框的定位效果。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5]1、通过打开第一挡板,将工件放置到下模上,然后关闭第一挡板,上模移动来对工件进行冲压,同时吸尘风机启动使得冲压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移动到滤框中进行收集,降低了金属碎屑溅射到工作人员身体上的概率,降低了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
[0026]2、通过拉动盖板将滤框拆卸下来,更换好新的滤框,使得盖板抵触到吸尘箱上来对滤框上进行定位,然后对拆卸下来的滤框进行清理,以便于下一次使用,从而提高了滤框
对金属碎屑的收集效果;
[0027]3、通过上模下移带动第一挡板转动,以此来关闭第一挡板;上模上移带动第一挡板转动来打开第一挡板,因此通过上模移动来控制打开或关闭第一挡板,无需人工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挡板,过程简单快捷,同时降低了出现人工关闭第一挡板不及时的现象,降低了金属碎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
[0028]4、通过消音棉来吸收噪音,降低了冲压工件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中吸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安装柱侧壁进行了剖视,并对滤框及滤框上的部件进行了爆炸;
[0031]图3是本技术中的局部爆炸图,主要展示滤框及滤框上的部件;
[0032]图4是本技术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机架;11、安装柱;12、固定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压力机,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下模(14)和滑移设置在机架(1)上的上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吸尘机构(2),所述吸尘机构(2)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吸尘箱(23)、吸尘管(24)、滤框(25)、吸尘风机(26),所述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设置在机架(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挡板(21)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吸尘箱(23)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吸尘管(24)两端分别与第二挡板(22)和吸尘箱(23)连接,所述滤框(25)设置在吸尘箱(23)上位于吸尘管(24)下方,所述吸尘风机(26)设置在吸尘箱(23)上且位于滤框(25)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24)靠近第二挡板(22)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工件且呈喇叭状的集尘管(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箱(23)上开设有滑移孔(231),所述滤框(25)滑移设置在滑移孔(231)上,所述滤框(25)上设置有抵触在吸尘箱(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守东郭敏长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东承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