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及滑板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31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及滑板车,该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包括主架,所述主架的左右两侧连接有左、右轮组件,所述轮组件包括连接件和轮子,所述轮子连接在连接件上且可相对连接件水平摆动和绕连接件轴线转动,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左右轮子相对连接件左右摆动,且同时摆向外侧或者内侧的刹车装置,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可通过刹车装置控制左右轮子相对摆动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进行刹车,确保行走的安全;该滑板车应用了可刹车的行走装置,使用者通过将滑板车滑动起来后,需要减速时可通过刹车装置控制左右轮子相对摆动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进行刹车,确保行走的安全。的安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及滑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可刹车的行走装置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轮组由轮子通过滚动轴承与轴连接,并通过控制轴的摆动而实现转向,且两轮子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该结构对于在行走时有特殊需求的载荷装置则难于满足。对于转向要求,通常采用万向轮,常规的万向轮是采用转动结构与滚动结构进行叠加而成,且转动结构设置于滚动结构之上,采用该设计结构,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使得连接该轮组件的载荷结构的重心较高,故在安全问题上容易出现倾覆现象,不利于安全,且也不便于控制其在滚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方向行驶。
[0003]另外,对于现有的滑板车,其左右轮子固定在枢轴的两个桥端上,距离稳定,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714246U,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数据采集装置的滑板车支架所披露的滑板车支架。这种结构的滑板车,其滑行驱动一般是通过人力边踩地面边滑动,靠的是地面向前的反作用推动滑板车前行,其滑行不够省力,滑行距离短。而且,现有滑板车的刹车一般有脚刹、板尾刹和横刹三种方式刹车。
[0004]其中,脚刹,在滑板当中非常常见,即在滑行中,前脚踩在板上,同时把身体重心放在前脚,后脚落地摩擦,已达到减速刹车的目的,这种方式会比较费鞋。
[0005]板尾刹就是在滑行中,用后脚踩板尾,让板尾摩擦地面来达到减速刹车的目的。这种刹车方式对滑手自身的平衡性有一定的要求,可能初学者不能很好掌控,同时板尾刹虽然看起来炫酷但也很费板尾。
[0006]横刹即则是用身体带动后脚推板,把板横过来,让轮子的侧面摩擦地面已达到减速刹车的目的。横刹对于滑手板性要求较高,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动作了,掌握有一定难度。
[0007]上述三种刹车方式危险系数大,不够安全。
[0008]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特此进行了相关而研发,并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可在不增高重心的情况下实现轮子兼具有偏转功能,可方便进行换向变向,且在行走过程中可有效避免轮子任意偏转,确保其行走平稳,并可通过刹车装置控制左右轮子相对摆动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进行刹车,确保行走的安全。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滑板车,其应用了可刹车的行走装置,使用者通过将滑板车滑动起来后,需要减速时可通过刹车装置控制左右轮子相对摆动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进行刹车,确保行走的安全,且具有行驶距离远及省力的作用,可有效提高使用者的驾驶乐趣。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包括主架1,所述主架1的左右两侧连接有左、右轮组件3,所述轮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轮子32,所述轮子32连接在连接件31上且可相对连接件31水平摆动和绕连接件31轴线转动,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左右轮子32相对连接件31左右摆动,且同时摆向外侧或者内侧的刹车装置。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轮组件3还包括摆动控制件33和滚动轴承34,所述轮子32具有内孔,所述滚动轴承34的外圈相对固定连接于轮子32的内孔,两所述摆动控制件33相向地设置于滚动轴承34的内圈相对两侧,两所述摆动控制件33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35,所述连接件31通过安装空间35与两摆动控制件33连接。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滚动轴承34内圈与摆动控制件33之间设有垫件36,所述垫件36与滚动轴承34的内圈相固定,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刹车线2,与每个所述轮子32相对应的相对的两个垫件36,其中至少有一个垫件36与刹车线2连接,且连接点偏离摆动控制件33的转动中心以便拉动轮子32相对连接件31摆动。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垫件36的前侧或后侧上偏心设置有用于连接刹车线2的接线部363。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接线部363为设在垫件 36上的凸起。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垫件36直接或间接与滚动轴承34的内圈相对固定设置,所述垫件36与摆动控制件33接触一面设有用于与摆动控制件33配合的垫件导向凹槽361;所述连接件31与摆动控制件33接触一面设有用于与摆动控制件33配合的连接件导向凹槽311。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摆动控制件33为具有内孔的平面轴承,所述垫件36上且位于垫件导向凹槽361内设有用于与摆动控制件33内孔配合连接的垫件凸台362或者所述连接件31 上且位于连接件导向凹槽311内设有用于与摆动控制件33内孔配合连接的连接件凸台。
[0019]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所述摆动控制件33和滚动轴承34的中心轴线空间相交设置,且沿轮子32的行走方向,所述摆动控制件33的中心轴线设置在滚动轴承34中心轴线的前侧。
[0020]一种滑板车,包括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底部前后位置相对固定有固定座6,还包括上述的可刹车的行走装置,每一所述固定座6 直接或间接地与对应的主架1连接,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用于控制刹车装置的脚踏51。
[0021]如上所述的一种滑板车,每一所述固定座6间接地与对应的主架 1连接,所述主架1为悬架,且主架1和固定座6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转向调节座4,所述固定座6上设有固定座偏转导孔61和固定座偏转轴62,所述固定座偏转导孔61和固定座偏转轴62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固定座6上表面下方,所述转向调节座4上相应设有用于与固定座偏转导孔61可转动地配合连接的调节座偏转轴41,所述转向调节座4上相应设有用于与固定座偏转轴62配合连接的调节座偏转导孔42,所述固定座偏转轴62上且位于调节座偏转导孔42 两端设有偏转轴套8,所述固定座偏转轴62贯穿于调节座偏转导孔 42且螺纹连接有偏转调节螺母7。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0023]1、本技术的可刹车的行走装置,通过滚动轴承34和摆动控制件33将轮子32和
连接件31连接,使轮子32能够相对连接件 31转动的同时还可左右摆动,可在不增高重心的情况下实现轮子兼具有偏转功能,可方便进行换向变向,且在行走过程中可有效避免轮子任意偏转,确保其行走平稳,达到更远的行驶距离,并可通过刹车装置控制左右轮子相对摆动形成一定的角度,阻止轮子32在地面上滚动,使轮子32擦着地面滑行,达到减速刹车的效果,确保行走的安全,可应用在滑板车、运动器具及其它装置或设备上。
[0024]2、应用可刹车的行走装置的滑板车,通过设置脚踏控制刹车,其兼具了上述功能及特点,有效提高使用者的驾驶乐趣,并具有安全可靠、省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26]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1),所述主架(1)的左右两侧连接有左、右轮组件(3),所述轮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轮子(32),所述轮子(32)连接在连接件(31)上且可相对连接件(31)水平摆动和绕连接件(31)轴线转动,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左右轮子(32)相对连接件(31)左右摆动,且同时摆向外侧或者内侧的刹车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件(3)还包括摆动控制件(33)和滚动轴承(34),所述轮子(32)具有内孔,所述滚动轴承(34)的外圈相对固定连接于轮子(32)的内孔,两所述摆动控制件(33)相向地设置于滚动轴承(34)的内圈相对两侧,两所述摆动控制件(33)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35),所述连接件(31)通过安装空间(35)与两摆动控制件(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34)内圈与摆动控制件(33)之间设有垫件(36),所述垫件(36)与滚动轴承(34)的内圈相固定,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刹车线(2),与每个所述轮子(32)相对应的相对的两个垫件(36),其中至少有一个垫件(36)与刹车线(2)连接,且连接点偏离摆动控制件(33)的转动中心以便拉动轮子(32)相对连接件(31)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件(36)的前侧或后侧上偏心设置有用于连接刹车线(2)的接线部(3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363)为设在垫件(36)上的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件(36)直接或间接与滚动轴承(34)的内圈相对固定设置,所述垫件(36)与摆动控制件(33)接触一面设有用于与摆动控制件(33)配合的垫件导向凹槽(361);所述连接件(31)与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创想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