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21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外壳,收容于外壳中的橡胶主簧,一端连接于橡胶主簧内且另一端由外壳一侧伸出的支臂,以及与外壳、橡胶主簧围构形成有腔体的皮碗,且腔体内设有以分隔腔体的流道组件,流道组件内设有解耦膜。其中,橡胶主簧连接有支臂的一端的顶部构造有外凸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并排而呈波浪状布置的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压悬置,通过在橡胶主簧连接支臂的一端的顶部构造外凸的限位结构,可有效避免橡胶主簧与外壳于车辆高度方向上碰触所造成的顿挫、异响问题的发生;另外,通过将限位结构设为由多个并排而呈波浪状布置的限位凸起构成,又可规避刚度突变带来的顿挫、异响等问题。异响等问题。异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悬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悬置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悬置。

技术介绍

[0002]悬置(Mount)是连接、支撑动力总成并对运动趋势存在约束、保护作用的双向隔振元件。其中,在诸多类型的悬置中,液压悬置因其低成本、性能好的优势而被各大汽车厂家广泛应用。相比纯胶悬置,液压悬置的阻尼特性可以极大限度改善纯胶悬置对大位移下的振动吸收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弥补纯胶悬置高频硬化的缺点。
[0003]现有的液压悬置主要两种,一种是不具有解耦膜的纯惯性通道式,其虽能轻易做到较高的阻尼,但该类型的液压悬置的动静比也较高。另一种则是浮动式也即解耦膜与流道板存在一定间隙的液压悬置,其虽然能够满足较低的动静比,但是该类型的液压悬置所存在的异响问题又较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液压悬置,其可有效避免异响问题的发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中的橡胶主簧,一端连接于所述橡胶主簧内且另一端由所述外壳一侧伸出的支臂,以及与所述外壳、所述橡胶主簧围构形成有腔体的皮碗,且所述腔体内设有以分隔所述腔体的流道组件,所述流道组件内设有解耦膜,所述橡胶主簧连接有所述支臂的一端的顶部构造有外凸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并排而呈波浪状布置的限位凸起。
[0007]进一步的,各所述限位凸起上分布有若干第一凸点。
[0008]进一步的,于各所述限位凸起的两端分别构造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上形成有若干所述第一凸点。
[0009]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主簧的分置于所述支臂两相对侧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弧形,且于该两侧弧形的所述外侧面上分布有若干第二凸点。
[0010]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橡胶主簧连接有所述支臂的一端,所述橡胶主簧的另一端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弧形凸起,并于所述弧形凸起上分布有若干第三凸点。
[0011]进一步的,所述解耦膜位于构造于所述流道组件中部的解耦通道中,且于所述解耦通道内,于所述解耦膜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并排于所述解耦膜布置的加强筋。
[0012]进一步的,因所述加强筋的设置,而于所述解耦膜上下两侧的所述解耦通道内分隔出若干通孔,且所述解耦膜上的至少对应于各侧所述加强筋的部位设有间隔布置的限位凸点。
[0013]进一步的,沿所述解耦膜中部至自身长度方向两端的方向,所述解耦膜两侧的所述限位凸点的高度渐低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点为圆柱状,且所述限位凸点的截面半径为0.3-0.5mm。
[0015]进一步的,因所述加强筋的设置,而于所述解耦膜上下两侧的所述解耦通道内分隔出若干通孔,且所述解耦膜两侧面的边缘处分别构造有环形凸棱,所述解耦膜的对应于各侧所述加强筋的表面分别设有间隔布置的若干限位凸条,于所述限位凸条之间的所述解耦膜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且各侧面的所述限位凸块与相应侧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而可嵌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1)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悬置,通过在橡胶主簧连接支臂的一端的顶部构造外凸的限位结构,可有效避免橡胶主簧与外壳于车辆高度方向上碰触所造成的顿挫、异响问题的发生;另外,通过将限位结构设为由多个并排而呈波浪状布置的限位凸起构成,又可规避刚度突变带来的顿挫、异响等问题。
[0018](2)在限位凸起上设置若干第一凸点,可有效减小限位凸起与外壳的接触面积,从而可降低接触异响的风险。
[0019](3)通过在限位凸起的两端分别构造斜面,可进一步避免刚度突变带来的顿挫、异响问题的发生。
[0020](4)橡胶主簧的分置于支臂两相对侧的外侧面设为外凸的弧形,可有效避免橡胶主簧与外壳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碰触所造成的顿挫、异响问题的发生。
[0021](5)将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均构造为圆柱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0022](6)设置加强筋,有利于提高流道组件的结构强度。
[0023](7)在解耦膜对应于各侧加强筋的部位设有间隔布置的限位凸点,以通过限位凸点和各侧加强筋接触,可有效减小解耦膜与加强筋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有效降低噪音异响。
[0024](8)沿解耦膜中部至自身长度方向两端的方向,解耦膜两侧的限位凸点的高度渐低设置,可在大位移冲击时,使得解耦膜与流道组件呈渐变式接触,从而可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0025](9)在解耦膜上设置对应于加强筋设置的限位凸条,并可通过限位凸条与加强筋接触,从而可有效降低异响;另外,设置环形凸棱能够使得本液压悬置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并能够提高大位移下的衰减能量。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液压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液压悬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橡胶主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橡胶主簧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流道组件和解耦膜的装配状态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流道组件和解耦膜的装配状态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外壳;
[0037]2-橡胶主簧,201-限位凸起,2011-第一凸点,202-斜面,203-第二凸点,204-第三凸点;
[0038]3-支臂;
[0039]4-流道组件,401-加强筋;
[0040]5-解耦膜,501-限位凸点,502-限位凸条,503-限位凸块,504-环形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4]实施例一
[004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悬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包括外壳1、收容于外壳1中的橡胶主簧2,一端连接于橡胶主簧2内且另一端由外壳1一侧伸出的支臂3,以及与外壳1、橡胶主簧2围构形成有腔体的皮碗,且于腔体内设有以分隔腔体的流道组件4。
[0046]其中,橡胶主簧2采用低动静比材料制成,其具体结构由图3和图4中所示,首先,橡胶主簧2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外壳(1),收容于所述外壳(1)中的橡胶主簧(2),一端连接于所述橡胶主簧(2)内且另一端由所述外壳(1)一侧伸出的支臂(3),以及与所述外壳(1)、所述橡胶主簧(2)围构形成有腔体的皮碗,且所述腔体内设有以分隔所述腔体的流道组件(4),所述流道组件(4)内设有解耦膜(5),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2)连接有所述支臂(3)的一端的顶部构造有外凸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并排而呈波浪状布置的限位凸起(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凸起(201)上分布有若干第一凸点(20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限位凸起(201)的两端分别构造有斜面(202),且所述斜面(202)上形成有若干所述第一凸点(20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2)的分置于所述支臂(3)两相对侧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弧形,且于该两侧弧形的所述外侧面上分布有若干第二凸点(2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橡胶主簧(2)连接有所述支臂(3)的一端,所述橡胶主簧(2)的另一端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弧形凸起,并于所述弧形凸起上分布有若干第三凸点(204)。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钱学朋魏东李芳王飞柴雅聪张秀峰吉林波乌吉斯古楞樊卫宇韩梅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