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19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挖掘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包括动臂件以及与动臂件相连接的斗杆所述动臂件包括一主动臂,在所述主动臂的中段顶部设有一斗杆油缸,所述主动臂为伸缩结构,在所述主动臂的中部拐角位置的下方设有一动臂油缸。本组件动臂采用加固方型钢结构能够有效的保证结构强度,同时采用伸缩结构,能够有效的根据工况环境空间进行较大幅度的尺寸调节,能够灵活的适应不同工况进行转体能操作;同时,配合移位结构件对动臂油缸的下端的移动调节来实现动臂油缸对整个动臂斗杆组件的调节幅度增大,通过动臂与斗杆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铲斗的提升带动,提升幅度较大。升幅度较大。升幅度较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挖掘机零部件
,尤其是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挖掘机是用挖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其中,动臂斗杆是挖掘机的主要工作装置,通常也叫大臂、小臂,主要作用是用来支配挖斗的挖掘、装车等动作。
[0003]由于动臂机械连接结构与铲斗连接施工状态下常受到重载,因此上述工作环境与工况综合使得现有的动臂组件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另外,现有的挖掘机的动臂斗杆组件在不同施工空间的工况下进行转换时变化幅度受限,使得挖掘机在工况环境变小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增大使得整机操作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包括动臂件以及与动臂件相连接的斗杆,所述动臂件的下端与挖掘机的转台相连,所述斗杆的工作端与挖掘机的铲斗相连,所述动臂件包括一前端通过其端部的前耳板与所述斗杆中段底部耳板活动铰接的主动臂,在所述主动臂的中段顶部设有一斗杆油缸,所述斗杆油缸的前端活动铰接在所述斗杆的后端、后端活动铰接在所述主动臂的中段顶部的耳板上,所述主动臂为伸缩结构,在所述主动臂的中部拐角位置的下方设有一动臂油缸,所述动臂油缸的上端与一焊接设置在所述主动臂的中部拐角位置处的连接耳座活动铰接、下端与所述转台上的移位结构件活动铰接,所述主动臂的下端铰接设置在所述转台的顶部,所述移位结构件用于带动所述动臂油缸的下端实现沿前后方向移位与锁位。
[0005]优选地,所述主动臂为加固方型钢结构,所述主动臂包括一体连接的前动臂与后动臂,在所述前动臂远离所述斗杆一端的型钢内腔内安装有一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与所述前动臂相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动臂的所述型钢内腔朝向所述斗杆的一端插装有一副动臂,所述副动臂的内端与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的前端固连,所述伸缩油缸通过油路、导线与挖掘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及油箱相连。
[0006]优选地,所述移位结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台上的倒置T型滑槽,在所述倒置T型滑槽内滑动配合有一工字型滑座,在所述工字型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下耳座,所述动臂油缸的下端与所述下耳座之间活动铰接,在所述倒置T型滑槽的后侧固连有一水平设置的移位油缸,所述移位油缸的缸体固连在所述转台上、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工字型滑座的后端面固连,所述移位油缸通过油路、导线与挖掘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及油箱相连。
[0007]优选地,在所述工字型滑座与所述倒置T型滑槽相配合的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润滑铜块。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组件动臂采用加固方型钢结构能够有效的保证结构强度,同时采用伸缩结构,能够有效的根据工况环境空间进行较大幅度的尺寸调节,能
够灵活的适应不同工况进行转体能操作;同时,配合移位结构件对动臂油缸的下端的移动调节来实现动臂油缸对整个动臂斗杆组件的调节幅度增大,通过动臂与斗杆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铲斗的提升带动,提升幅度较大。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移位油缸未剖)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转台部位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斗杆; 2、转台;3、移位结构件;301、倒置T型滑槽;302、工字型滑座;303、下耳座;304、移位油缸;305、润滑铜块;4、前耳板; 5、主动臂;501、前动臂;502、后动臂;503、型钢内腔;504、伸缩油缸;505、副动臂;6、动臂油缸;7、连接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1-3中所示,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包括动臂件以及与动臂件相连接的斗杆1,所述动臂件的下端与挖掘机的转台2相连,所述斗杆1的工作端与挖掘机的铲斗相连,所述动臂件包括一前端通过其端部的前耳板4与所述斗杆1中段底部耳板活动铰接的主动臂5,在所述主动臂5的中段顶部设有一斗杆油缸5,所述斗杆油缸5的前端活动铰接在所述斗杆1的后端、后端活动铰接在所述主动臂5的中段顶部的耳板上,所述主动臂5为伸缩结构,在所述主动臂5的中部拐角位置的下方设有一动臂油缸6,所述动臂油缸6的上端与一焊接设置在所述主动臂5的中部拐角位置处的连接耳座7活动铰接、下端与所述转台2上的移位结构件3活动铰接,所述主动臂5的下端铰接设置在所述转台2的顶部,所述移位结构件3用于带动所述动臂油缸6的下端实现沿前后方向移位与锁位。
[0016]将动臂件设置为伸缩件主要是可以有效的来扩大整个动臂斗杆1组件的伸缩变化幅度,从而能够在工况突然变窄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回缩来适应当前工况,通过挖掘机的控制系统控制动臂油缸6的伸缩来实现带动主动臂5的摆动幅度,通过控制斗杆油缸5来实现控制斗杆1的摆动幅度,当需要使得整个动臂斗杆1组件的运动角度、幅度增大或减小时可以通过控制移位结构件3来带动动臂油缸6下端位置,实现对主动臂5的不同幅度的定位顶升,从而实现对主动臂5的固定角度幅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最大运动范围的调节,以此来实现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0017]优选地,所述主动臂5为加固方型钢结构,所述主动臂5包括一体连接的前动臂501与后动臂502,在所述前动臂501远离所述斗杆1一端的型钢内腔503内安装有一伸缩油缸504,所述伸缩油缸504的缸体与所述前动臂501相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动臂501的所述型
钢内腔503朝向所述斗杆1的一端插装有一副动臂505,所述副动臂505的内端与所述伸缩油缸504的活塞杆的前端固连,所述伸缩油缸504通过油路、导线与挖掘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及油箱相连。
[0018]控制伸缩油缸504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能够有效的控制副动臂505在主动臂5外的长度,从而实现整个动臂件的结构的调节,实现对这个动臂斗杆1组件的尺寸的调节,因此来匹配工况需求。
[0019]优选地,所述移位结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台2上的倒置T型滑槽301,在所述倒置T型滑槽301内滑动配合有一工字型滑座302,在所述工字型滑座3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下耳座303,所述动臂油缸6的下端与所述下耳座303之间活动铰接,在所述倒置T型滑槽301的后侧固连有一水平设置的移位油缸304,所述移位油缸304的缸体固连在所述转台2上、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工字型滑座302的后端面固连,所述移位油缸304通过油路、导线与挖掘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及油箱相连。
[0020]当需要动臂油缸6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包括动臂件以及与动臂件相连接的斗杆,所述动臂件的下端与挖掘机的转台相连,所述斗杆的工作端与挖掘机的铲斗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件包括一前端通过其端部的前耳板与所述斗杆中段底部耳板活动铰接的主动臂,在所述主动臂的中段顶部设有一斗杆油缸,所述斗杆油缸的前端活动铰接在所述斗杆的后端、后端活动铰接在所述主动臂的中段顶部的耳板上,所述主动臂为伸缩结构,在所述主动臂的中部拐角位置的下方设有一动臂油缸,所述动臂油缸的上端与一焊接设置在所述主动臂的中部拐角位置处的连接耳座活动铰接、下端与所述转台上的移位结构件活动铰接,所述主动臂的下端铰接设置在所述转台的顶部,所述移位结构件用于带动所述动臂油缸的下端实现沿前后方向移位与锁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挖掘机动臂斗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臂为加固方型钢结构,所述主动臂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召轩苏永顺刘朝轩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源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