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120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包括卷筒和钢丝绳,所述卷筒为中通的圆柱状结构,且表面设有若干紧密相邻的环形凹槽,所述卷筒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卷筒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卷筒的外表面嵌套有环状的导绳装置,所述导绳装置的一侧设有穿绳孔,且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定位卡扣,所述钢丝绳穿过穿绳孔有序缠绕在所述卷筒表面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定位卡扣与任意一根所述连接杆卡扣固定。该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现了钢丝绳自动且连续缠绕,大大提高了钢丝绳缠绕的效率,也有利于小车轮压保持均衡,实现平稳运行,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起重
,具体涉及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广泛应用于核电、军工、冶金、机械、化工、石油、能源等领域。由于电动葫芦工作的特殊性及危险性,对电动葫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电动葫芦厂家大都在普通电动葫芦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达到满足安全、有效控制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对钢丝绳的要求,要求采用有足够安全系数的钢丝绳,但是常见的单螺纹卷筒或双螺纹卷筒还是很容易出现钢丝绳缠绕混乱从卷筒上抽出情况,导致小车轮压不均衡,运行不平稳,影响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以解决钢丝绳缠绕混乱影响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包括卷筒和钢丝绳,所述卷筒为中通的圆柱状结构,且表面设有若干紧密相邻的环形凹槽,所述卷筒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正方形板状结构且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卷筒外径相匹配的安装口,所述卷筒的两端嵌套在所述安装口内且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两块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相对称的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卷筒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卷筒的外表面嵌套有环状的导绳装置,所述导绳装置的一侧设有穿绳孔,且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定位卡扣,所述钢丝绳穿过穿绳孔有序缠绕在所述卷筒表面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定位卡扣与任意一根所述连接杆卡扣固定。
[0005]优选的,所述卷筒内表面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卷筒的焊缝表面成型连续,无气孔,无咬边。
[0006]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卷筒一端的左端盖转轴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导绳装置的内表面靠近穿绳孔处设有一条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导绳槽。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相匹配,且所述环形凹槽的槽深为所述钢丝绳直径的0.5~1倍。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卷筒表面设置环形凹槽以及导绳装置,使得钢丝绳有序地缠绕在卷筒上,同时推动导绳装置向另一端移动,实现自动且连续缠绕,大大提高了钢丝绳缠绕的效率,也有利于小车轮压保持均衡,实现平稳运行,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卷筒的竖直方向剖视图。
[0012]图中:1-卷筒,101-左端盖,102-右端盖,2-电机,3-联轴器,4-安装板,5-安装口,6-连接杆,7-连接孔,8-导绳装置,9-钢丝绳,10-环形凹槽,11-穿绳孔,12-定位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中所示的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包括卷筒1和钢丝绳9,所述卷筒1为中通的圆柱状结构,且表面设有若干紧密相邻的环形凹槽10,所述卷筒1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为正方形板状结构且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卷筒1外径相匹配的安装口5,所述卷筒1的两端嵌套在所述安装口5内且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两块所述安装板4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7,两个相对称的所述连接孔7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卷筒1的一侧设有电机2,所述卷筒1的外表面嵌套有环状的导绳装置8,所述导绳装置8的一侧设有穿绳孔11,且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定位卡扣12,所述钢丝绳9穿过穿绳孔11有序缠绕在所述卷筒1表面的环形凹槽10内,所述定位卡扣12与任意一根所述连接杆6卡扣固定。
[0015]此外,所述卷筒1内表面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左端盖101和右端盖102,所述卷筒1的焊缝表面成型连续,无气孔,无咬边,方便卷筒1与两块安装板4的转轴连接,同时使得整体结构稳固,提高钢丝绳9缠绕过程的稳定性。
[0016]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与卷筒1一端的左端盖101转轴连接,方便将电机2的动力传输至卷筒1上,带动卷筒1转动。所述导绳装置8的内表面靠近穿绳孔11处设有一条与所述环形凹槽10相匹配的导绳槽,方便对从穿绳孔11进入的钢丝绳9进行限位和引导,使之紧密贴合在环形凹槽10内,进而实现钢丝绳9的有序缠绕。所述环形凹槽10的槽宽与所述钢丝绳9的直径相匹配,且所述环形凹槽10的槽深为所述钢丝绳9直径的0.5~1倍,使得钢丝绳9可以稳固地嵌套在环形凹槽10内,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在同一个环形凹槽10内缠绕两圈钢丝绳9,并且在缠绕完一圈后,钢丝绳9会推动导绳装置8向另一端移动,实现连续自动且整齐有序缠绕。
[0017]工作原理:该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2,电机2的动力在联轴器3的作用下传递给卷筒1,在定位卡扣12的阻挡下,卷筒表面的导绳装置8不会随着卷筒1一起转动,卷筒1转动带动钢丝绳9穿过穿绳孔11缠绕在卷筒1表面的环形凹槽10内,由于环形凹槽10与导绳装置8内表面的导绳槽之间的间距容不下两根钢丝绳9,所以导绳装置8会在钢丝绳9的挤压下向前移动,进而实现连续有序缠绕。该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现了钢丝绳9自动且连续缠绕,大大提高了钢丝绳9缠绕的效率,也有利于小车轮压保持均衡,实现平稳运行,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缠绕效率高安全性的双出绳卷筒装置,包括卷筒(1)和钢丝绳(9),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1)为中通的圆柱状结构,且表面设有若干紧密相邻的环形凹槽(10),所述卷筒(1)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为正方形板状结构且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卷筒(1)外径相匹配的安装口(5),所述卷筒(1)的两端嵌套在所述安装口(5)内且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两块所述安装板(4)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7),两个相对称的所述连接孔(7)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卷筒(1)的一侧设有电机(2),所述卷筒(1)的外表面嵌套有环状的导绳装置(8),所述导绳装置(8)的一侧设有穿绳孔(11),且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定位卡扣(12),所述钢丝绳(9)穿过穿绳孔(11)有序缠绕在所述卷筒(1)表面的环形凹槽(10)内,所述定位卡扣(12)与任意一根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先荣
申请(专利权)人:格雷诺江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