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110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5份、沸石粉15份、氢氧化镁10份、无水磷酸三钠14份、碳酸钙7.5份、壳聚糖16份、增粘剂3份;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0%、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10%、抗氧剂1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调理剂处理污水,其污水中氨氮含量明显降低,大大降低了废水对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同时形成的滤饼中含有氨氮沉淀物质,对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专利公开号CN101985386B,名称为一种生活污泥脱水用调理剂,所述调理剂的配方包含:占待处理污泥干重0.3%-0.9%的聚丙烯酰胺,占待处理污泥干重5%-20%的竹炭,占待处理污泥干重0.2%-1%的季铵盐,占待处理污泥干重2%-5%的生石灰和占待处理污泥干重5%-20%的聚合硫酸铝,该专利具有调理反应时间短、污泥沉降速度快、脱水效果好且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但是,该调理剂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氨氮废水的调理效果较差,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污水难以达到要求,同时,该调理剂处理之后得到的滤饼含水量仍较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理剂对于氨氮废水的调理效果较差以及调理剂处理之后得到的滤饼含水量仍较高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0-50份、沸石粉10-20份、氢氧化镁5-15份、无水磷酸三钠10-18份、碳酸钙5-10份、壳聚糖12-20份、增粘剂2-4份;
[0008]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0-90%、纳米银10-20%、表面活性剂5-10%、抗氧剂5-10%。
[0009]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的作用,纳米银离子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对于水的自我净化作用存在着阻碍,聚丙烯酰胺产生的絮凝物并不能对这些有害细菌进行处理,通过引入的纳米银离子对污泥中的有害细菌进行杀灭,壳聚糖有助于废水中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菌胶团,无水磷酸三钠具有软水、除垢、净化等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0份、沸石粉10份、氢氧化镁5份、无水磷酸三钠10份、碳酸钙5份、壳聚糖12份、增粘剂2份;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80%、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5%、抗氧剂5%。
[0011]优选的,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5份、沸石粉15份、氢氧化镁10份、无水磷酸三钠14份、碳酸钙7.5份、壳聚糖16份、增粘剂3份;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0%、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10%、抗氧剂10%。
[0012]优选的,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50份、沸石粉20份、氢氧化镁15份、无水磷酸三钠18份、碳酸钙10份、壳聚糖20份、增粘剂4份;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5%、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7.5%、抗氧剂7.5%。
[0013]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与重烷基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与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上述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生产量较大,使用成本低,使得原料在水中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平时保存过程中不易氧化。
[0015]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制备改性聚丙烯酰胺,具体方式如下:
[0017]1)取聚丙烯酰胺本体,加入清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40%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设定的质量分数加入纳米银水溶液,用质量浓度为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6-7,再按设定的质量分数加入表面活性剂;
[0018]2)对上述溶液在密封容器中搅拌,然后通氮气或二氧化碳,并控制容器中温度为10-30℃,搅拌20-40min,进行紫外光照射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丙烯酰胺纳米银乳液;
[0019]3)按设定的质量分数往上述乳液中加入抗氧剂,同时加入酸作催化剂,控制温度为30-60℃,反应时间10-20h,最后用质量浓度为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加入的酸,制得改性聚丙烯酰胺乳液;
[0020]4)将上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乳液进行浓缩脱水,然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并冷却后进行粉碎,得到粉末状改性聚丙烯酰胺;
[0021]S2、将制得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与沸石粉、氢氧化镁、无水磷酸三钠、碳酸钙、壳聚糖混合,充分搅拌后5-10min后加入增粘剂,继续搅拌5-15min;
[0022]S3、将上述混合物利用造粒机进行造粒,将制得的颗粒在40-5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即可得到污泥调理剂。
[0023]一方面原料在碱性环境中后续使用效果好,通氮气或二氧化碳对原料加工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氧气的进入影响聚丙烯酰胺的改性;其次,充分的搅拌保证原料各成分之间更加均匀。
[0024]优选的,所述无水磷酸三钠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5]1)将十二水磷酸三钠结晶加入溶解容器中,同时往容器中加入10%-15%体积的水,容器内部加热至85-95℃,搅拌溶解后,进行溶液净化;
[0026]2)把上述溶液泵送至计量容器中,经喷雾装置雾化,雾化蒸汽压力0.15-0.3Mpa,进口温度650-750℃,出口温度140-170℃下进行喷雾干燥,制得无水磷酸三钠。
[0027]上述方式制得的无水磷酸三钠纯度较高,避免了杂质的引入。
[0028]优选的,所述污泥调理剂的粒度为100-200目。
[0029](三)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调理剂处理污水,其污水中氨氮含量明显降低,大大降低了废水对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同时形成的滤饼中含有氨氮沉淀物质,对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处理,提高了调理剂的絮凝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对难降解物质进行处理,通过纳米银技术,对于废水能够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有利于调节废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机制。
[0033]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的作用,纳米银离子具有杀菌的作用,通过引入的纳米银离子对污泥中的有害细菌进行杀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0-50份、沸石粉10-20份、氢氧化镁5-15份、无水磷酸三钠10-18份、碳酸钙5-10份、壳聚糖12-20份、增粘剂2-4份;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0-90%、纳米银10-20%、表面活性剂5-10%、抗氧剂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0份、沸石粉10份、氢氧化镁5份、无水磷酸三钠10份、碳酸钙5份、壳聚糖12份、增粘剂2份;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80%、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5%、抗氧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45份、沸石粉15份、氢氧化镁10份、无水磷酸三钠14份、碳酸钙7.5份、壳聚糖16份、增粘剂3份;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0%、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10%、抗氧剂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改性聚丙烯酰胺50份、沸石粉20份、氢氧化镁15份、无水磷酸三钠18份、碳酸钙10份、壳聚糖20份、增粘剂4份;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本体75%、纳米银10%、表面活性剂7.5%、抗氧剂7.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与重烷基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与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柱石伟杰朱希坤冯春晖孙松厚王国瑞柯建怡
申请(专利权)人:神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