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10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包括道床(1)、若干轨枕组(2)、钢轨(3)和防飞溅装置(4),所述轨枕组(2)沿所述道床(1)纵向依次设置,所述钢轨(3)沿所述道床(1)纵向设置于所述轨枕组(2)上表面,所述防飞溅装置(4)为板状满铺未设置有所述轨枕组(2)位置的所述道床(1)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道床表面铺设有装卸方便的防飞溅装置,列车运行安全性高,同时保持了线路的排水性能和易维修性。时保持了线路的排水性能和易维修性。时保持了线路的排水性能和易维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有砟和无砟两大类,其中有砟轨道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易于维修等一系列优势。
[0003]但有砟轨道的道床结构主要由散体碎石道砟组成,在列车通过时,尤其是在高速列车通过时产生的风力作用下,会发生道砟飞离道床的道砟飞溅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道砟飞溅击打列车车轴,引发损伤;二、道砟溅落在轮轨踏面上,造成轮轨损伤,改变轮轨受力,甚至引发脱轨事故;三、道砟飞溅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主要采用道砟粘结胶防治道砟飞溅,但是该措施增加了轨道结构养护维修的难度,如无法进行捣固作业或捣固作业后需要重新喷涂。综上,研发既保有传统有砟轨道优势又能有效防治道砟飞溅的轨道结构对提高铁路经济性,延长轨道结构使用寿命及提高列车运营安全性均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道砟飞溅击打列车车轴,引发损伤;溅落在轮轨踏面上,造成轮轨损伤,改变轮轨受力,甚至引发脱轨事故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通过设置防飞溅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包括道床、若干轨枕组、钢轨和防飞溅装置,轨枕组沿道床纵向依次设置,钢轨沿道床纵向设置于轨枕组上表面,防飞溅装置为板状满铺未设置有轨枕组位置的道床上表面。
[0006]道砟表面铺设有防飞溅装置,为格栅结构,节约材料,其孔隙尺寸既不影响道床的排水性能又同时确保最小粒径的飞砟不能通过的要求。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轨枕组包括第一轨枕、第二轨枕和第三轨枕,第一轨枕、第二轨枕和第三轨枕之间相互平行依次设置于道床上表面。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防飞溅装置包括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第一活动装置组、第二活动装置组、第三活动装置组和第四活动装置组,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和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分别纵向设置于轨枕组两侧且两纵向端部位于第一轨枕横向延伸范围和第三轨枕横向延伸范围内,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和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轨枕和第二轨枕间隔中部和第二轨枕和第三轨枕间隔中部,第一活动装置组和第二活动装置组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与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之间,第三活动装置组和第四活动装置组分别设置于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与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之间。
[0009]对防飞溅装置进行安装,该装置采用柔性材料。
[00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第一活动装置组包括第一肩部活动装置和第一中心活动装置,第一肩部活动装置与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一中心活动装置与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一肩部活动装置和第一中心活动装置自由端接触;第二活动装置组包括第二肩部活动装置和第二中心活动装置,第二肩部活动装置与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二中心活动装置与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二肩部活动装置和第二中心活动装置自由端接触;第三活动装置组包括第三肩部活动装置和第三中心活动装置,第三肩部活动装置与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三中心活动装置与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三肩部活动装置和第三中心活动装置自由端接触;第四活动装置组包括第四肩部活动装置和第四中心活动装置,第四肩部活动装置与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四中心活动装置与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第四肩部活动装置和第四中心活动装置自由端接触。
[001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钢轨包括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相互平行,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垂直轨枕组设置于轨枕组上表面。
[00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第一肩部活动装置长度和第三肩部活动装置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到第一钢轨的最小距离;第二肩部活动装置长度和第四肩部活动装置长度小于等于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到第二钢轨的最小距离。
[001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防飞溅装置为格栅结构,采用柔性材料。
[001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道床采用特级道砟级配。
[001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作为优选方式,轨枕组与钢轨之间的连接采用调高能力强的扣件,调高范围为-10至 +60mm。
[0016]本结构防飞溅方法为:装置采用柔性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道床肩部的固定装置、轨道中心的固定装置、轨下活动装置三部分。安装于钢轨下方、轨枕之间,其尺寸视现场枕盒宽度而定。以每个轨枕为一单元,轨枕肩部采用固定格栅装置,在道床需要捣固时可不进行拆卸。该装置各部分之间采用柔性固定销连片进行固定,沿线路纵向也采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轨道中心也同样采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由于中心跨越轨枕,故沿线路纵向采用柔性杆连接;轨下部分为活动装置,可在维修时拆卸。与两侧固定装置采用卯榫装置进行铆接。在线路需要维修的时候,将防飞溅轨下活动装置进行卸除,打开卯榫接口,直接掀开格栅进行捣固作业。当维修作业完成后,将防飞溅活动装置与固定结构进行铆接,并恢复通车。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8](1)轨道结构各组成部分得到优化,有利于防治道砟飞溅,提高线路安全性,同时具备易维修性;
[0019](2)道床表面铺设防飞溅装置,由固定装置与活动装置相结合,由三个部分组成;可在道床需要养护维修时进行装卸,且作业后可恢复原状,且可重复使用;
[0020](3)防飞溅装置的主体结构为柔性可适应道床表面的道砟颗粒凹凸不平的几何外形;由格栅形式组成,格栅孔隙尺寸既不影响道床的排水性能又同时确保最小粒径的飞砟不能通过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轨枕组示意图:
[0023]图3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防飞溅装置示意图;
[0024]图4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第一活动装置组示意图;
[0025]图5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第二活动装置组示意图;
[0026]图6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第三活动装置组示意图;
[0027]图7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第四活动装置组示意图;
[0028]图8为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钢轨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道床;2、轨枕组;21、第一轨枕;22、第二轨枕;23、第三轨枕;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床(1)、若干轨枕组(2)、钢轨(3)和防飞溅装置(4),所述轨枕组(2)沿所述道床(1)纵向依次设置,所述钢轨(3)沿所述道床(1)纵向设置于所述轨枕组(2)上表面,所述防飞溅装置(4)为板状满铺未设置有所述轨枕组(2)位置的所述道床(1)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组(2)包括第一轨枕(21)、第二轨枕(22)和第三轨枕(23),所述第一轨枕(21)、所述第二轨枕(22)和所述第三轨枕(23)之间相互平行依次设置于所述道床(1)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装置(4)包括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4)、第一活动装置组(45)、第二活动装置组(46)、第三活动装置组(47)和第四活动装置组(48),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和所述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分别纵向设置于所述轨枕组(2)两侧且两纵向端部位于所述第一轨枕(21)横向延伸范围和所述第三轨枕(23)横向延伸范围内,所述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和所述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枕(21)和所述第二轨枕(22)间隔中部和所述第二轨枕(22)和第三轨枕(23)间隔中部,所述第一活动装置组(45)和所述第二活动装置组(4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与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所述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之间,所述第三活动装置组(47)和所述第四活动装置组(4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4)与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所述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装置组(45)包括第一肩部活动装置(451)和第一中心活动装置(452),所述第一肩部活动装置(451)与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中心活动装置(452)与所述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肩部活动装置(451)和所述第一中心活动装置(452)自由端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郄录朝徐旸王红余文颖梁晨肖俊恒王树国钱坤王璞赵磊周正宁娜施成杜香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