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式儿童防足下垂脚托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儿童防足下垂脚托。
技术介绍
[0002]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伸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髋、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的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0003]足下垂的典型症状是足背伸不能达到功能位,踝关节受限。患者行走时可出现划圈步态,可伴随疼痛、乏力等。外伤引起外周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小儿麻痹等疾病引起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异常,而出现足下垂。足下垂治疗可鼓励患者穿戴矫形支具,给予营养神经等药物,同时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必要时可手术治疗,多能改善步态,缓解疼痛,避免胫前肌萎缩。
[0004]在现有各大医院,针对儿童防足下垂,多为鼓励儿童患者穿戴矫形用防足下垂足托,现有常见的防足下垂足托一般均呈L型结构,包括脚掌托板及腿托板,在将其固定于儿童患者脚部后,即能使得儿童脚掌与其腿部呈九十度来对其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儿童防足下垂脚托,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托本体、用以在儿童患者穿所述脚托本体时调节所述脚托本体前后方向松紧度的第一充气球囊及用以在儿童患者穿所述脚托本体时调节所述脚托本体左右方向松紧度的第二充气球囊;所述脚托本体包括脚掌托板、脚掌护围、脚趾护围、脚趾盖板、腿托板及腿护围;所述脚掌护围设有两块,并沿前后方向对应固于所述脚掌托板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脚趾护围沿左右方向立于所述脚掌托板上端面前侧,其左右两侧对应与两所述脚掌护围前侧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脚趾盖板前侧与所述脚趾护围上沿相连接形成一体,左右两侧对应与两所述脚掌护围上边沿前侧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腿托板沿左右方向立固于所述脚掌托板上端面后侧,其左右两侧下沿对应与两所述脚掌护围后侧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腿护围设有两块,并沿前后方向对应固于所述腿托板前端面左右两侧,且其下沿对应与两所述脚掌护围上边沿后侧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充气球囊粘固于所述脚趾护围后端面,且所述第一充气球囊在充气时可向后鼓起;所述第二充气球囊具有内部相连通形成一体的左前充气部、右前充气部、向上连接于所述左前充气部后端的左上充气部、向上连接于所述右前充气部后端的右上充气部及连接于所述左上充气部后端与所述右上充气部后端之间的后充气部;所述左前充气部粘固于左侧所述脚掌护围右端面中部至后部;所述右前充气部粘固于右侧所述脚掌护围左端面中部至后部;所述左上充气部粘固于左侧所述腿护围右端面;所述右上充气部粘固于右侧所述腿护围左端面;所述后充气部粘固于所述腿托板前端面,且所述第二充气球囊在充气时,所述左前充气部与所述右前充气部可相向鼓起,所述左上充气部与所述右上充气部可相向鼓起,所述后充气部可向前鼓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儿童防足下垂脚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儿童患者穿所述脚托本体时调节所述脚托本体上下方向松紧度的第三充气球囊;所述第三充气球囊成型为倒U型结构,并粘固于所述脚趾盖板下底面,且所述第三充气球囊在充气时,其上部可向下鼓起,其下部两侧可相向鼓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儿童防足下垂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球囊顶部连接有一第一充气头,并在所述第一充气头外密封盖合有一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二充气球囊的右上充气部右侧连接有一第二充气头,并在所述第二充气头外密封盖合有一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三充气球囊顶部连接有一第三充气头,并在所述第三充气头外密封盖合有一第三密封盖;所述脚趾盖板上端面前侧开设有以使所述第一充气头伸出的第一过孔;右侧所述腿护围右端面开设有以使所述第二充气头伸出的第二过孔;所述脚趾盖板上端面后侧开设有以使所述第三充气头伸出的第三过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式儿童防足下垂脚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给所述第一充气球囊、第二充气球囊及所述第一充气球囊充气的扁平状打气球囊;所述腿托板加厚,并在其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莉,付勤,李素芳,刘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