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084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包括绳控制装置,其包括底座、收纳轮、限位装置、启动联动杆以及电动启动装置。收纳轮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限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相对于底座运动,限位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启动联动杆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相对于底座运动,启动联动杆具有可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电动启动装置包括输出杆,输出杆与启动联动杆相连接,并能带动启动联动杆在可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之间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机构紧凑、操作简单并且可靠性高。并且可靠性高。并且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烟排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排烟装置主要包括活动窗、电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电动装置与活动窗相连接,用于控制活动窗的开启和关闭。控制装置与电动装置通信连接。控制装置用于对电动装置发送信号,以控制电动装置的启动和关闭。然而电动装置直接控制活动窗的开启和关闭需要较大的力。尤其当火灾时断电情况下导致活动窗无法打开。
[0003]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确保火灾时,即使在断电/联动和自动功能失效的状态仍然能够通过手动装置可靠开启排烟窗以保证排烟效果的排烟排热系统。其具备对应高温/低温/潮湿/腐蚀等恶劣环境下正常使用及耐久性。其既有消防联动又有电动自动功能还有手动功能及智能通讯,相互独立工作又可相互联动工作还能智能通讯交换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其包括底座、收纳轮、限位装置、启动联动杆以及电动启动装置。所述收纳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运动,所述限位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启动联动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运动,所述启动联动杆具有可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所述电动启动装置包括输出杆,所述输出杆与所述启动联动杆相连接,并能带动所述启动联动杆在所述可接合位置和所述非接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收纳轮、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启动联动杆被配置为:当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启动联动杆位于所述可接合位置时,所述启动联动杆接触所述限位装置,并且所述限位装置接触所述收纳轮;并且当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启动联动杆位于所述非接合位置时,所述启动联动杆与所述限位装置分离,并且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收纳轮分离。
[000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限位装置能够通过转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启动联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启动联动杆能够通过转动位于所述可接合位置或所述非接合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杆具有输出杆初始位置或输出杆预定位置。所述输出杆与所述启动联动杆被配置为:当所述输出杆从所述输出杆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输出杆预定位置时,所述输出杆带动所述启动联动杆从所述可接合位置运动至所述非接合位置;并且当所述输出杆从所述输出杆预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输出杆初始位置时,所述输出杆带动所述启动联动杆从所述非接合位置运动至所述可接合位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杆能够通过平动位于所述输出杆初始位置或所述输出杆预定位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垂直于所述底座延伸形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还包括复位弹性部件。所述复位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装置相连接,所述复位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以为所述限位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提供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收纳轮包括收纳轮本体和外齿圈,所述外齿圈沿所述收纳轮本体的周向布置在所述收纳轮本体上,所述外齿圈包括数个棘轮齿。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收纳轮被配置为:当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收纳轮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并且当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收纳轮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动启动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启动装置的启动和停止。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温度信号。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被配置为:当所述限位装置接触所述位置传感器时,所述位置传感器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位置信号。
[0014]本技术的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机构紧凑、操作简单并且可靠性高。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排烟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绳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绳控制装置的爆炸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绳控制装置的正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绳控制装置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绳控制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收纳轮的爆炸图;
[0023]图8是本技术的收纳轮的部分剖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的行星机构的正视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的减速机构的立体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的减速机构的爆炸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的减速机构低速转动的状态图;
[0028]图13是本技术的减速机构高速转动的状态图;
[0029]图14是本技术的限位装置的正视图;
[0030]图15是本技术的限位装置的爆炸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建筑物1、固定窗框2、活动窗3、手柄4、绳5、底座10、底座容腔11、第一盖21、第二盖22、第三盖23、收纳轮40、收纳轮本体41、棘轮齿42、绳容纳部43、内齿圈44、收纳轮容腔45、第一销孔46、分隔板47、调速装置50、减速机构51、行星机构52、转动部件53、减速组件54、限位装置 60、限位座61、限位件63、限位弹性部件64、复位杆67、限位联动杆
68、复位弹性部件69、电机主体71、输出杆72、按压件73、启动杆74、按压弹性部件 75、孔76、引导孔77、辅助件78、启动联动杆81、减速壁111、第一齿面112、第二齿面113、轴202、减速块511、第二容纳孔403、销412、轴套414、第二销孔415、第一端中空部416、第二端中空部417、转动主体501、转动杆502、传动齿轮503、第二导向件容纳孔504、减速块511、弹性体容纳部512、第一引导件容纳孔513、外侧壁514、内侧壁515、导向件521、减速弹性件531、支架 610、第一行星齿轮611、第二行星齿轮612、通孔613、第一转轴621、第二转轴622、连接件811、卡接部812、控制装置91、温度传感器92、位置传感器93、触发件9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收纳轮(40),所述收纳轮(4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0)转动;限位装置(60),所述限位装置(6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0)运动,所述限位装置(6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启动联动杆(81),所述启动联动杆(8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0)运动,所述启动联动杆(81)具有可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以及电动启动装置,所述电动启动装置包括输出杆(72),所述输出杆(72)与所述启动联动杆(81)相连接,并能带动所述启动联动杆(81)在所述可接合位置和所述非接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收纳轮(40)、所述限位装置(60)和所述启动联动杆(81)被配置为:当所述限位装置(6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启动联动杆(81)位于所述可接合位置时,所述启动联动杆(81)接触所述限位装置(60),并且所述限位装置(60)接触所述收纳轮(40);并且当所述限位装置(6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启动联动杆(81)位于所述非接合位置时,所述启动联动杆(81)与所述限位装置(60)分离,并且所述限位装置(60)与所述收纳轮(40)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6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并且所述限位装置(60)能够通过转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启动联动杆(8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并且所述启动联动杆(81)能够通过转动位于所述可接合位置或所述非接合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智能排烟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杆(72)具有输出杆初始位置或输出杆预定位置;所述输出杆(72)与所述启动联动杆(81)被配置为:当所述输出杆(72)从所述输出杆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输出杆预定位置时,所述输出杆(72)带动所述启动联动杆(81)从所述可接合位置运动至所述非接合位置;并且当所述输出杆(72)从所述输出杆预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输出杆初始位置时,所述输出杆(72)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琳施泉黄祥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喜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