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024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包括具有上开口的水槽、可转动地设置在水槽中的辊体、用于驱动辊体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辊体内腔中的喷淋机构、用于把冷却水送往所述喷淋机构的第一供水机构,用于排走辊体内腔积水的第一排水机构;所述喷淋机构用于向辊体的内壁喷淋冷水降温;所述水槽中设有位于辊体外周的冷却水喷射装置,所述冷却水喷射装置用于朝薄膜喷射冷却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能够满足未拉伸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需求,保证双向拉伸薄膜的质量。膜的质量。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双向拉伸薄膜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的塑料薄膜生产流程为熔融状态下的塑料从平模头唇口挤出浇注到主冷辊表面,迅速被冷却后形成薄膜(薄膜厚度为0.2mm以下),然后薄膜继续通过主冷辊流延冷却充分;而在双向拉伸薄膜(如BOPP薄膜) 生产过程中,未拉伸的薄膜比一般的薄膜要增厚数倍,厚度至少在0.8mm 以上,单靠螺旋流道式的主冷辊只能对薄膜的贴辊面进行冷却,而薄膜的中部以及非贴辊面难以得到及时和充分的冷却,造成薄膜的透明度不高,质量差等问题;因此无法满足对未拉伸的薄膜冷却需求,影响双向拉伸薄膜的产品质量。
[000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旨在满足未拉伸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需求,保证双向拉伸薄膜的质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包括具有上开口的水槽、可转动地设置在水槽中的辊体、用于驱动辊体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辊体内腔中的喷淋机构、用于把冷却水送往所述喷淋机构的第一供水机构,用于排走辊体内腔积水的第一排水机构;所述喷淋机构用于向辊体的内壁喷淋冷水降温;所述水槽中设有位于辊体外周的冷却水喷射装置,所述冷却水喷射装置用于朝薄膜喷射冷却水。
[0007]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若干根主管、若干根与主管连接的支管;每根支管的上侧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喷嘴;每根所述支管包括连接段和喷淋段,所述喷淋段沿辊体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所述喷嘴沿喷淋段的中心向其两端方向逐渐密集排布。
[0008]所述辊体包括轴头和辊筒,所述轴头包括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包括侧板和第一轴心,所述第二轴头包括侧板和第二轴心;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安装在辊筒的两端;所述第一轴心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心中空设置,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和第一排水机构通过第二轴心进入辊筒内部;所述水槽的外部设有承接座,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贯穿水槽的内壁与承接座连接。
[0009]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包括能够穿过第二轴心伸入辊体内部的进水管,进水管的外径少于第二轴心的内径,进水管的一端部设有分水口,所述喷淋机构通过分水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第二轴心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进水管的外壁上,第二轴心可相对进水管转动。
[0010]所述第一排水机构包括出水管、设置在出水管一端部的吸水管;所述进水管密封套设在出水管外;所述吸水管朝下延伸,使其吸水口靠近辊筒的底部。
[0011]所述冷却水喷射装置包括分配管、以及多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通过连接管与分配管连接;所述喷水管沿辊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喷水管上沿轴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喷水孔,每个喷水孔朝向薄膜;所述分配管与一个高压水泵连接。
[0012]所述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吹膜装置,该吹膜装置包括位于模头下侧的第一风刀,所述第一风刀用于吹出风幕将薄膜紧贴辊体的辊面。
[0013]所述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还包括风刀除水装置,所述风刀除水装置包括第二风刀、以及设置在第二风刀上侧的挡板,所述第二风刀的出风口朝向辊体且朝辊体的上游方向倾斜。
[0014]所述风刀除水装置的上游设有压辊装置,所述压辊装置包括摆板、设置在摆板上的第一气缸支架、设置在第一气缸支架上的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第一驱动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一安装块,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块上的压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块上的压辊压紧在辊体上。
[0015]所述压辊装置的上游设有导辊组件,所述导辊组件包括第二气缸支架、设置在第二气缸支架上的第二驱动气缸,设置在第二驱动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安装块,以及设置在第二安装块上的第一导辊;所述第一导辊用于改变薄膜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用于调节第二安装块上的第一导辊对薄膜的张紧力;第二气缸支架设置在所述摆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轴线与辊体的轴线相交,所述第二安装块设有枢轴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二导辊;所述摆板上设有第一支片,所述摆臂上设有第二支片,所述第一支片和第二支片之间设有弹簧。
[0016]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的薄膜冷却方式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8]1.采用喷淋机构喷淋辊体内辊面的热交换方式,辊筒的不同位置辊面均受到同样温度的冷水喷淋,减少辊筒上各部分的温差,热交换效果好,更好地对薄膜进行冷却,与螺旋流道的热交换方式有本质上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辊筒两端温差较大的问题;
[0019]2.喷淋后的冷水会回流到辊体底部形成一定量的积水,从而对位于辊体底部的辊面进行散热,使辊筒更充分对薄膜实现冷却,充分利用冷却水资源,降低辊体2的整体温度;
[0020]3.辊体的周长足够长,薄膜的流延路径增长,冷却更及时、充分;
[0021]4.薄膜冷却成型后流延进入水槽实现进一步的冷却,薄膜的非贴辊面沉浸在冷却水中实现热传递,使薄膜的中部和非贴辊面得到有效的冷却;
[0022]5.冷却水喷射装置还会对薄膜的非贴辊面进行冷却水喷射,一方面能够使薄膜周边的水形成紊流,使薄膜更好地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防止薄膜周边的水温过高影响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冷却水喷射装置会形成一定的水压,使薄膜在水中依然能够紧贴主冷辊,提高薄膜的贴辊面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0026]图4为图2中L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图1中L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图1中L3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中,喷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承接座、12-辊体、13-驱动机构、14-喷淋机构、15-第一供水机构、16-第一排水机构、141-主管、142-支管、143-喷嘴、1411-进水段、1412-出水段、1421-连接段、1422-喷淋段、121-辊筒、 122-第一轴头、123-第二轴头、124-侧板、1221-第一轴心、1231-第二轴心、125-肋板、126-透水孔、151-进水管、152-分水口、153-第一法兰、 154-第一轴承、155-油封、161-出水管、162-吸水管、163-第二法兰、111
-ꢀ
支柱、112-轴承座、113-第三轴承、171-第二轴承、172-承接孔、173-支轴、131-驱动电机、132-电机支架、21-水槽、22-冷却水喷射装置、23-压辊装置、24-风刀除水装置、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开口的水槽、可转动地设置在水槽中的辊体、用于驱动辊体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辊体内腔中的喷淋机构、用于把冷却水送往所述喷淋机构的第一供水机构、用于排走辊体内腔积水的第一排水机构;所述喷淋机构用于向辊体的内壁喷淋冷水降温;所述水槽中设有位于辊体外周的冷却水喷射装置,所述冷却水喷射装置用于朝薄膜喷射冷却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若干根主管、若干根与主管连接的支管;每根支管的上侧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喷嘴;每根所述支管包括连接段和喷淋段,所述喷淋段沿辊体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所述喷嘴沿喷淋段的中心向其两端方向逐渐密集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包括轴头和辊筒,所述轴头包括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包括侧板和第一轴心,所述第二轴头包括侧板和第二轴心;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安装在辊筒的两端;所述第一轴心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心中空设置,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和第一排水机构通过第二轴心进入辊筒内部;所述水槽的外部设有承接座,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贯穿水槽的内壁与承接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包括能够穿过第二轴心伸入辊体内部的进水管,进水管的外径少于第二轴心的内径,进水管的一端部设有分水口,所述喷淋机构通过分水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第二轴心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进水管的外壁上,第二轴心可相对进水管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拉伸薄膜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机构包括出水管、设置在出水管一端部的吸水管;所述进水管密封套设在出水管外;所述吸水管朝下延伸,使其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秦志红白汝佳杨丁卯陈诚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