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67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载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中空网格状结构;膜结构,所述膜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所述膜结构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膜结构的近端固定在支架主体上,而使膜结构的其他部分在支架主体上保持游离状态,从而提高了载膜支架的顺应性,同时降低了载膜支架的连接工艺难度,便于加工不同形状的膜结构,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血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膜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载膜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瘤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一旦破裂则致死率极高。较大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更高,已破裂的动脉瘤即使保守治疗,稳定后再破裂的风险也较大,这类动脉瘤通常起病急,病程短,易造成不良预后。形成动脉瘤的病因较多,多与动脉硬化、高血压、肌纤维发育不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针对动脉瘤的治疗方面尚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内科治疗时是基础,对于动脉瘤的处理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手术腔内治疗。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的出现使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大大提高。
[0003]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支架技术包括: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和覆膜支架置入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以改变动脉瘤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变载瘤动脉曲度、起到血管内皮生长的“脚手架”的作用。血流导向装置可以改变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状态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覆膜支架可以隔绝动脉瘤内血流诱发瘤内血栓形成。不过,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的血管支架仍具有一些缺陷。
[0004]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微导管穿越支架网眼输送弹簧圈来填塞动脉瘤腔,微导管穿过支架空隙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操作时易穿破血管组织而导致风险较高,而且成本也较高。动脉瘤栓塞术后存在延迟闭塞、复发和破裂的风险。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中,为改变动脉内血流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希望支架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血管支架的金属覆盖率是指支架中的金属覆盖面积占支架总面积的比例。目前临床上可以选择使用金属覆盖率35%左右的Pipeline支架进行介入治疗。然而,支架的金属覆盖率太高会存在径向张力高,顺应性变差的问题;可能会妨碍甚至阻塞周边血管的血流,而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动脉瘤近端的血压很大,支架的网孔在血流的持续冲刷下容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等等。
[0005]现有技术中的覆膜支架可以解决上述金属裸支架的部分问题,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在金属支架上覆膜加工难度大;二、覆膜较厚难以装载和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膜支架,实现载膜支架在迂曲血管中的适用,提高了载膜支架的整体顺应性,便于载膜支架的装载和输送,同时仅在近端固定膜结构,降低了载膜支架的连接工艺难度。
[000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载膜支架,包括:
[0009]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中空网格状结构;
[0010]膜结构,所述膜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所述膜结构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0011]本方案中,通过将膜结构的近端固定在支架主体上,降低了载膜支架的加工难度,同时可以提高载膜支架整体的顺应性,便于装载和在血管中输送,并且将膜结构设置在支架主体的内部,便于膜结构在血液的冲刷下紧贴血管壁,从而对动脉瘤形成封堵。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膜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从所述膜结构的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上轴向地渐缩。
[0013]本方案中,通过将膜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成圆台形,利用截面大小对流体压力的影响不同,更有利于血液从近端向远端流动,即从截面大的一端向截面小的一端流动,同时可以防止血液流入膜结构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层。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膜结构的远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膜结构位于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部分在所述支架主体上保持自由状态,优选地,所述膜结构的远端直径大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直径,使所述膜结构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上形成褶皱状。
[0015]本方案中,针对血压较小的使用情况,可以将膜结构的远端与支架主体进行固定,此时,膜结构的主体部分在支架主体上保持游离状态,优选地,还可以使膜结构的远端直径大于支架主体的直径,当在血流冲刷下,膜结构的远端会紧贴在支架主体上,而一部分在向支架主体上的网格凸出,形成波浪形褶皱,从而有效防止血液进入膜结构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夹层,并且褶皱部分可以有利于血液形成血栓,从而形成对动脉瘤出口的封堵。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膜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分支血管相对应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一端贯穿所述膜结构的远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膜结构的中部或贯穿所述膜结构的近端。
[0017]本方案中,膜结构上设置有与分支血管相对应的缺口,通过缺口可以使血液进入到分支血管中,而不会对分支血管造成封堵,同时,缺口的一端贯穿膜结构的远端,另一端延伸至膜结构的中部或贯穿膜结构的近端,这依据血管的实际情况而定。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膜结构的近端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其中,所述缝合线对所述膜结构的近端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缝合,以固定所述膜结构的近端与所述支架主体,优选地,所述缝合线采用显影材料制作而成。
[0019]本方案中,膜结构的近端与支架主体之间可以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从而将膜结构的近端与支架主体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可以对膜结构的近端进行周向固定,也可以对膜结构的近端进行个别固定,同时,缝合线可以采用显影材料制作而成,可以通过缝合线起到固定膜结构的近端和支架主体的作用,以及显示膜结构的近端或支架主体的位置的作用。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膜结构的近端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支架主体进行粘接,和/或所述膜结构的近端采用絮状材料制备且与所述支架主体进行缠绕,以固定所述膜结构的近端与所述支架主体。
[0021]本方案中,膜结构的近端可以通过粘合剂与支架主体进行粘接,还可以将膜结构的近端采用絮状材料制备,这样,膜结构的近端便可通过絮状材料缠绕在支架主体上,同样可以实现膜结构的近端与支架主体之间的固定。
[00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膜结构采用微孔膜材制作而成,且所述微孔膜材的内表面涂有亲水涂层。
[0023]本方案中,通过微孔膜材制作而成的膜结构可以方便在膜材上的微孔进行载药,
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个载膜支架的材料,让载膜支架更容易压握输送,同时,膜材微孔对载膜支架的内皮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亲水涂层可以有效减少载膜支架内血栓形成,使载膜支架内部能够形成通畅的血流通道。
[00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显影标识,所述第一显影标识沿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分布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0025]本方案中,沿支架主体轴向分布的第一显影标识用于显示支架主体在血管内的位置和总长度。
[00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膜结构的第二显影标识,所述第二显影标识沿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分布在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膜结构的对应处。
[0027]本方案中,设置在支架主体上与膜结构的对应处的第二显影标识用于指示膜结构在血管中的位置,确保膜结构至少覆盖动脉瘤的近端。
[00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膜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中空网格状结构;膜结构,所述膜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所述膜结构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主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从所述膜结构的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上轴向地渐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的远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膜结构位于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部分在所述支架主体上保持自由状态,所述膜结构的远端直径大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直径,使所述膜结构的远端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上形成褶皱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分支血管相对应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一端贯穿所述膜结构的远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膜结构的中部或贯穿所述膜结构的近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的近端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其中,所述缝合线对所述膜结构的近端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缝合,以固定所述膜结构的近端与所述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畅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