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60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根据保险出险数据、车型几何数据,统计车型的零部件损伤清单和提取零部件的点云数据;根据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间的最小距离矩阵,依据距离矩阵确定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并进行由小到大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判断零部件是否有渗漏零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算法利用汽车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判断渗漏件,同时考虑零部件的材料属性和连接关系对零部件间距离修正,得到较为准确的零部件损失情况,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渗漏件,减少保险公司赔付损失。减少保险公司赔付损失。减少保险公司赔付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保险反渗漏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保险理赔中,欺诈骗保的案件经常出现,其中汽车零部件被人为扩大损失和非此次事故损伤骗保最为常见。目前对于渗漏件的确定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定损员逐个判断核查,该方法对与海量的汽车保险案件来说,时间周期长,效率低,导致保险公司经济损失较大,所以借助新兴技术来解决保险行业欺诈骗保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基于车辆属性的反渗漏预警模型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渗漏件的筛选,减少欺诈骗保的案件进而减少保险公司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以解决定损员逐个判断核查方法对与海量的汽车保险案件来说,时间周期长,效率低,导致保险公司经济损失较大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根据汽车保险出险数据,统计制作某一车型的零部件损伤清单;
[0007]S2、根据零部件损伤清单、车型几何数据,找出步骤S1中损伤零部件的几何数据并提取点云数据,同时并制作成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和零部件连接关系表;
[0008]S3、根据零部件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与其余零部件的最小距离矩阵,同时根据零部件连接关系表对距离矩阵修正;
[0009]S4、根据步骤S3中修正后的最小距离矩阵,确定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同时根据零部件的材料属性信息表对距离之和进行修正;
[0010]S5、根据步骤S4中修正后的每个零部件对应距离之和的数值,进行排序并比值;
[0011]S6、根据步骤5中的比值,从头逐一判断对应零部件是否为渗漏零部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几何数据包括零部件在整车上的位置、零部件的形状、零部件的大小、以及零部件与整车的连接方式。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包括每损伤零部件的材料属性,其中材料属性划分为四个损伤等级:如软塑、硬塑、铝合金、钣金。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点云数据通过零部件几何数据的外表面生成5mm间距的点,并提取点的X、Y、Z坐标,制作成该零部件的点云数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零部件连接关系表包括每个损伤零部件与整车之间的连接方式,其中连接方式为:无连接、卡扣连接、胶粘、刚性连接;其中刚性连接为螺栓、焊
点、铆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根据零部件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之间的最近小距离过程如下:通过将任意两个零部件的点云数据分别赋予M、N,计算M中任意一个点与N中任意一个点的欧氏距离D,则最小的D为这两个零部件间最小的距离。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计算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计算过程如下:
[0018]通过每个案件的定损零部件名称找到相应零部件的距离矩阵,对距离矩阵的数值进行由小到大排序,找到前N个数据进行求和。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对修正后的每个零部件对应距离之和的数值,进行排序并比值,实现过程如下:
[0020]根据每个零部件对应距离之和的数值进行由小到大排序,并进行后一个数值与前一个数值进行比值,将比值的数值按照先后顺序组成一个行向量;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判断零件是否为渗漏零部件实现过程如下:
[0022]根据比值中间数据逐一与2进行判断大小,当判断数据出现大于等于2时,停止判断并输出当前对应零部件名称以及之后零部件名称为渗漏零部件,若所有判断的数据都小于2时则输出该定损清单无渗漏件。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具有以下优势: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算法利用汽车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判断渗漏件,同时考虑零部件的材料属性和连接关系对零部件距离修正,得到较为准确的零部件损失情况,进而找出渗漏件。根据测试结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车型渗漏件,减少保险公司赔付损失。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1]如图1所示,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S1、根据汽车保险出险数据,统计制作某一车型的零部件损伤清单;
[0033]S2、根据零部件损伤清单、车型几何数据,找出步骤S1中损伤零部件的几何数据并提取点云数据,同时并制作成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和零部件连接关系表;
[0034]S3、根据零部件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与其余零部件的最小距离矩阵,同时根据零部件连接关系表对距离矩阵修正;
[0035]S4、根据步骤S3中修正后的最小距离矩阵,确定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同时根据零部件的材料属性信息表对距离之和进行修正;
[0036]S5、根据步骤S4中修正后的每个零部件对应距离之和的数值,进行排序并比值;
[0037]S6、根据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汽车保险出险数据,统计制作某一车型的零部件损伤清单;S2、根据零部件损伤清单、车型几何数据,找出步骤S1中损伤零部件的几何数据并提取点云数据,同时并制作成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和零部件连接关系表;S3、根据零部件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与其余零部件的最小距离矩阵,同时根据零部件连接关系表对距离矩阵修正;S4、根据步骤S3中修正后的最小距离矩阵,确定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同时根据零部件的材料属性信息表对距离之和进行修正;S5、根据步骤S4中修正后的每个零部件对应距离之和的数值,进行排序并比值;S6、根据步骤5中的比值,从头逐一判断对应零部件是否为渗漏零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几何数据包括零部件在整车上的位置、零部件的形状、零部件的大小、以及零部件与整车的连接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包括每损伤零部件的材料属性,其中材料属性划分为四个损伤等级:如软塑、硬塑、铝合金、钣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点云数据通过零部件几何数据的外表面生成5mm间距的点,并提取点的X、Y、Z坐标,制作成该零部件的点云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亮崔东方锐石梦妍陈超胡帛涛鲁爽殷越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